强化互联网思维 在创新中融合发展
——融合广电的贵州探索

2017-09-15 03:45肖凯林
传媒 2017年16期
关键词:广电传统媒体贵州

文/肖凯林

强化互联网思维 在创新中融合发展
——融合广电的贵州探索

文/肖凯林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拐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推动全球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改变着当前媒体人所熟知的舆论生态,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

这些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的一个高频词,成为媒体人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一方面,这是在新的舆论形势和媒介语境下,党中央着眼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深刻阐述。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2016年2月19日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提出: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为各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媒体融合也是传统媒体在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提升引导力,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力的不二选择。这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和“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媒体人”的自媒体影响,传统媒体受众分流、广告流失已不可避免,传统媒体广告几乎都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在这样的新常态下,传统媒体唯有重新开疆拓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也只有将传统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化茧成蝶”,才能获得新生,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多年来,在生存的压力下,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不断寻求深度融合的新转机,在融合中坚守,坚守中创新,力争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多年来,在生存的压力下,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不断寻求深度融合的新转机,在融合中坚守,坚守中创新,力争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主动拥抱和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2014年,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提出“全媒体融合提升、多元化集约发展”战略,开始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这些年,台和集团紧紧抓住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互联网+”“广电+”(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依托贵州省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优势,出台了《台和集团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突破媒体融合传播的技术瓶颈,为“十三五”期间初步建立新型主流媒体奠定基础。

规划建设融媒体中心和全媒体综合业务云平台。以“中央厨房”为牵引,实现策、采、编、发流程再造,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并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媒体的生产运营。

积极推进“两微一端”聚合创新发展。新媒体产品开发和运用普遍开花,渐入佳境。目前,共建有3个手机移动客户端和近百个微博、微信公众号,构建起全媒体传播矩阵,聚合粉丝900多万人。在重大宣传活动中,“微直播”已成常态。其中,“微兔gogo”注册用户近30万;《百姓关注》微信用户40万;《詹姆士的厨房》微信用户突破120万;“动静贵州”吸引近10万粉丝关注。2016年,《贵州新闻联播》微信综合排名全国第四;“互联网+智慧交通云平台”项目获评“中国广播创新融合十佳案例”。

不断加强内容和渠道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台网融合,通过多屏看、跨屏看、屏屏通业务和动静资讯新闻客户端等传播平台的推广应用,提升产品推广力度;全面探索节目栏目与广电网和互联网深度合作,推进栏目的全产业链开发和呈现。

在融合中坚守,探索将传统主流媒体优良基因融入新媒体

在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个充满阵痛的转型期,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价值坚守、社会担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在融合中坚守主流价值观,强化公信力,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场。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贵州广电传媒集团牢牢坚守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尽力打通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围绕主题主线,强化对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立体化传播,推出《黔瞻时评》等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这些报道年年有创新、有突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媒体传播接地气有活力,得到中宣部通报表扬和贵州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广播电视全网传播力综合指数分别为全国第17位和第14位。“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点睛实体经济”等主题报道和三集系列报道《塘约道路》分别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点评肯定。

在融合中增强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自信,在坚守中深耕内容,在融合转型中优化、丰富媒体形态。近些年,新媒体强势崛起,但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力度上,仍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新媒体总是借助甚至照搬传统媒体内容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传统媒体应利用自身信息源和人才优势,在强化内容为王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再造形式多样的媒体形态,以创新谋发展。对此,贵州广电传媒集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秉承主流媒体、百姓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多彩贵州文化自信”为主攻方向,推出《最爱是中华》《我在贵州等你》《你好,邻居》《你好,再见》《飞越多彩贵州》等一批节目栏目,推出“明礼知耻·崇德向善”“952找到啦”“微公益·聚能量”等公益专栏和活动,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多次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新创优品牌节目,得到了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贵州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文点赞。“952找到啦”获评全国“最具社会正能量公益推广项目”。在TV地标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榜单中,贵州卫视、《百姓关注》《最爱是中华》等多个频道、节目栏目多次出现。

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能在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架构下进行所谓的改良,而应该树立“打破”才能得生机的新思维、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再造新的采编播发流程,新的、动态的传播手段,以及新的营运模式。CCDI项目就是这一模式的努力探索。

近年来,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关怀指导下,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支持帮助下,以创新发展理念为统领,顺应融合发展趋势,创新驱动、大胆探索、内外兼修,不断突围突破,打造新型版权产业链,深挖广电内容优势,促进出版广电融合发展并向新型媒体和媒体集团转型。依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先行优势和政策优势,结合贵州省“智慧广电”的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新型广电产业生态体系,强力推进以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平台(简称CCDI)为引领的一批创新产业项目。

CCDI项目是一个创新性、全局性、开放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在总体构思上与“媒体融合发展”高度契合。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2015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协议,支持CCDI项目建设。2017年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互联网+”文化重大产业工程。今年2月,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视察项目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要支持项目建成全国文化大数据示范基地。今年深圳文博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视察项目展区,给予了“很重要,也很需要”的高度评价。

CCDI项目由国家数字音像传播服务平台(简称“版权云”)和中国广电网络新产业(简称“广电云”)两大项目集群和一个产业园区构成,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智能广电网等新技术、新载体为支撑开发建设。其中,“版权云”主要是探索国家网络文化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建设中国互联网数字内容传播的新生态,打造文化领域电商平台,吸引内容创作、版权确权、分发交易、文化衍生品、金融服务等上下游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电云”是创建云、管、端一体化的新技术系统,抢抓行业增量,探索跨省区、跨行业、跨网络、跨终端、跨所有制发展新模式,推动广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而“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建设集数字出版、影视制作、知识产权、智能终端、电视购物、在线教育、呼叫中心、文化艺术品交易、文化衍生品开发、智能制造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多种业态共生融合的智慧广电、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目前,CCDI项目建设初具成效,已建成容量200P的数据中心一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全网数字内容监测平台上线运营,初步具备了数字内容从版权登记、监测、维权,到版权分发、交易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国家直播卫星中心6000多万用户数据、全国IPTV用户数据、央视灾备数据、全国80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数据和收视行为轨迹数据等正逐步汇聚。东方明珠、山东高速、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11个省(市、区)广电网络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也加入了项目建设,融合网电商、智慧教育、广电智能终端等产品开发正全面铺开。下一步,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还将继续努力,在数据收集、研判分析、制度规范、技术标准、产品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建立完善智能化的监管网络和信息数据库,提供开放共享的文化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国家推动媒体融合、打造智慧广电系列产品、促进文化繁荣、实现网络信息安全、为贵州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力量。

作者系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

猜你喜欢
广电传统媒体贵州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