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与解析数字新媒体艺术的经典之作
——评《数字新媒体艺术概论》

2017-09-15 03:45张兴华
传媒 2017年16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数字化数字

文/张兴华

梳理与解析数字新媒体艺术的经典之作
——评《数字新媒体艺术概论》

文/张兴华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和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正在一步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跨媒体、独特语言和艺术形式的数字新媒体越来越多为人们所识所用。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形式,数字新媒体艺术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数字化生活的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市场对数字新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数字新媒体艺术是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数字新媒体艺术起步晚,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作能力缺乏,人才结构与社会的需求断层等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一书针对这些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认真进行梳理和编写,编写人员结构合理,该书主编刘慧、狄丞、沈凌从事艺术教学十余年,有商业项目为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经验案例丰富。该书中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知识,又补充了新兴的专业知识,兼收并蓄,层次分明,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阅读需求。作者多以生动案例入手,又以探索、引领人才去思考,去实践的模式结尾,意在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该书入选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该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基础与发展。作者通过大家熟知的、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与特技创作的科幻史诗电影《阿凡达》引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数字化时代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数字媒体传承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及行为艺术的特点之后,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质。数字新媒体艺术指基于计算机数字平台上创作出来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体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有它自身的特点。作者通过对绘画、卡通戏剧、奥运开幕式表演及数字电影等案例的分析得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特点——语言数字化、表现多样化、制作高效化、艺术大众化。数字新媒体艺术不单指某一传统艺术种类,它采用统一的数字工具、技术语言,因此其基本表现元素是相通的。作者又通过众多大家熟悉的案例来分析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表现了数字动感的魅力;《海底总动员》片头的数字环绕声优越于传统立体声表现了数字音效的强大;《指环王》中数字角色“咕噜”的成功塑造表现了数字特技的精彩;而且有计算机天马行空的美妙创意,数字肌理和数字色彩也会表现得更加出众。这些丰富的案例使得理论学习通俗易懂,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习要求。

数字新媒体艺术是科技、传媒与艺术领域三者之间的融合。作者并没有把三者分割开来,而是将科技与艺术、艺术与媒体相互联系着为读者剖析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数字新媒体的艺术新形态。相较于国外,数字新媒体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作者通过时间顺序为读者分别梳理了网络媒体和移动数字媒体两种形态的发展历程。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审美上有很大的突破,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体验是多维性的,对观众的感官刺激是多元的。

第二部分为不同形式的新媒体艺术特征与应用。作者分了五种新媒体艺术形式,并将其列为四个章节进行依次讲解,有视频媒体艺术、网络新媒体艺术、影视动画媒体艺术、交互式设计新媒体艺术、虚拟现实与数字新新媒体艺术。各章分别介绍了五种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兴起与发展、技术特征、艺术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如今,社会市场对数字新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媒体,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此外作者还用单独的章节介绍了典型的数字新媒体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融实时数据系统、医疗分诊引导系统、自助借还书机等,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计算机媒体的诞生和发展,重点讨论了计算机媒体的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作者也提醒读者大数据虽然会为大家提供极大的便利,但反过来看,一旦数据被“有企图”的人使用,这把无形的数据“刺刀”会伤到人们。当今世界已步入数字时代,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翘首以盼更便捷的新媒体应用,但也不能忽视它将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以上五种新媒体艺术形式中,虚拟现实是一个新兴的产物。作者提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要让“计算机适应人”,形成和谐的人机环境。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在说明虚拟现实的艺术表现时,作者提到了新媒体艺术家蔡国强,通过介绍他的一系列数字艺术作品,让读者认识了这名以不同于西欧的亚洲视点发言的现代艺术家,他以独特的中国宇宙观及哲学功底,将数字化和本土化结合,探求人类的共同问题并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新媒体互动艺术是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其本身必定留有“冷冰冰”的机械化特质,这就需要在其中添加能够引起情绪情感共鸣的内涵,使其“升温”。这也启发读者在了解这个新媒体表现形式时,不能只关注科技,还要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只有新媒体互动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活力、生命力,才能给人好感,才会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而虚拟现实正是往这个方向发展,它向人们描绘了未来的生活的美妙,它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会改变人们对世界、自己、空间和时间的看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在计算机前实现与大西洋底的鲨鱼嬉戏,参观非洲大陆的天然动物园,感受古战场的硝烟与刀光剑影,去广阔的沙漠体验独白的感觉等。

书名:数字新媒体艺术概论作者:刘 慧 狄 丞 沈 凌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定价:39.00元

第三部分为中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当今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从网站到产品、从建筑到展览,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全方位应用带领我们走进数字化生活。这一部分作者从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入手,分析数字化在网络媒体、工业包装、虚拟展示、游戏设计、建筑景观、数字漫游到数字影视与三维动画等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在此分析中,通过传统媒介和数字化媒介的设计发展方式的对比,可以发现数字新媒体艺术不仅有技术上的突破性,还有审美上的突破性。例如通过数字新媒体发布广告不仅方便快捷、信息承载量大,而且动感强,可以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更能刺激用户的感官体验,并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增强读者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动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虚拟现实谷歌眼镜、苹果iOS7系统界面,这里作者给出的作品赏析大都是国外的,这与接下来讲的中西方新媒体艺术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每一届世界性博览会,总有一些富有时代性的新科技产品出现,新的展示手法和新的媒体工具不断涌现。由于我国的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起步晚,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新媒体艺术产品还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就近十年来说,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新技术革命与文化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耀眼的增长点。目前,文化娱乐业、网络游戏、广告业、旅游、教育等文化产业与数字新媒体结合飞速发展;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也与数字新媒体紧密结合,形成新的“数字化创意”浪潮。最后作者推断,未来数字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将会是受众与媒体之间更多、更深层次的互动,这再次强调了数字新媒体艺术生活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总之,该书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数字新媒体艺术的人来说,是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读本。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