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探究

2017-09-15 08:18张霞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张霞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探究

张霞萍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心绞痛发生率为10.0%(4/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临床症状、体力控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显著。

护理干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一种心内科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大部分患者疾病极易反复发作,具有较长的病程,这就造成患者一方面具有较大的机体损伤,另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损伤患者的治疗信心,造成患者具有较为低下的治疗效能,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就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因此很有必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排除标准:将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精神病等患者排除。依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6~85岁,平均年龄(76.2±10.3)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8±1.4)年;疾病类型:25例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护理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4±10.2)岁;病程1.5~13年,平均病程(7.3±1.2)年;疾病类型:26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22例Ⅱ级,18例Ⅲ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将疾病相关知识常规宣教给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给予其基础生活护理等。护理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等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从而对治疗进行有效配合。(2)心理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将医院治疗环境及流程介绍给患者,消除患者紧张及陌生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和患者沟通,使患者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3)饮食指导。依据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并进行指导,使其对一日三餐进行合理搭配,多吃清淡易消化且热量、脂肪均较低的食物及水果蔬菜,对胆固醇及脂肪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坚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4)出院指导。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制定,建立患者回访档案,督促患者出院后坚持服药,对生活方式进行尽可能的优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心绞痛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同时,护理前后分别应用Spertus冠心病生活质量测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症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随着评分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组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绞痛发生率为10.0%(4/4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5.0%(14/40)(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力控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力控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症状 体力限制 社会限制 情绪控制 总分护理干预组 40 护理前 12.5±1.0 20.4±1.1 12.6±1.3 15.2±1.3 59.3±2.2护理后 7.5±0.7#* 12.7±1.2#* 6.7±1.0#* 8.7±0.8#* 35.5±1.5#*常规护理组 40 护理前 12.4±1.1 20.2±1.0 12.4±1.4 15.5±1.2 59.7±2.0护理后 10.2±1.2# 17.4±1.0# 10.0±1.1# 12.4±1.1# 49.7±1.8#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心脏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行为方式及饮食结构等、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日益提升。相关医学研究表明[3],基础疾病、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社会因素等均对冠心病的发生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现阶段,药物治疗仍然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是患者具有较长的病情,且极易反复发作,因此将一定的困扰带给了治疗。为了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很有必要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贯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从而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患者疾病的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组收缩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症状、体力控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1] 罗淑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4(28):17-19.

[2] 赵微燕,吴 赟,张玉燕,等.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整体化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2):106-107.

[3] 伍婷婷,邹春莉,杜 洪.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3(40):308-30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4.63.02

张霞萍(1986-),女,江苏常州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猜你喜欢
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Smog in Los Angeles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