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雾化治疗护理的循证管理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2017-09-15 08:18刘会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雾化器儿科循证

刘会琴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宜昌 443003)

儿科雾化治疗护理的循证管理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刘会琴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宜昌 443003)

目的 探讨循证管理对儿科雾化治疗护理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科收治的需要雾化治疗的患儿125例,依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循证管理护理)63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2例。评估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3,P=0.02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9,P=0.022)。结论 在对儿科患儿雾化治疗中实施循证管理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效果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雾化治疗;循证管理;依从性;效果

儿科雾化治疗是临床上儿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是将雾化药物由患儿通过口鼻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雾化治疗具有用药量少、药物浓度高起效快、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1]。但是儿科患者年龄小,对雾化药物吸入的依从性不高,雾化治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循证管理是解决护理人员单凭个人临床上的经验及主观的、片面的认知而提供不完善的护理方案的管理方式,可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在特定的条件下制定出依据科学的、完善的护理方案[3]。我院儿科对患儿雾化护理采取循证管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科收治的需要雾化治疗的患儿125例。纳入标准:(1)年龄10岁以下;(2)经我院诊断患有哮喘、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3)患儿意识清晰,无其他精神或者肢体障碍;(4)家长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患儿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护理,即根据医院规定的护理流程告知家长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观察组实施循证管理模式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循证管理小组。由研究者担任循证管理小组组长,同时选取儿科、呼吸内科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的医生3名,选取具有护师及以上资格证书的护士8名,其中需有8年护理工作经验的2名,其他需3年以上护理经验,学历本科以上,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且自愿参加本研究[4]。(2)提出循证问题。循证管理组长需带领小组成员认真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患儿在雾化过程中依从性低,治疗效果差的原因。经研究分析,主要因素有:①医护人员主观护理意识薄弱,认为有家人照顾,无需护理人员干预;②患儿佩戴雾化器恐慌、不适,从而产生紧张情绪,导致不愿配合治疗或者经常拉扯面罩,导致药物浪费,治疗效果差[5];③家长并没有完全掌握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实际操作不规范,有的雾化器消毒不彻底,致使治疗效果不明显;④病房环境差。患儿比较多,空气不流通,消毒不彻底,很可能导致患儿之间的交叉感染,久治不愈;⑤患儿雾化治疗后不注意饮食,食用过多甜食或者过咸的食物,有的还食用烧烤,导致炎症复发,影响治疗效果。(3)循证支持。循证管理小组成员需根据循证问题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同时培训儿童心理学,以便有效的和患儿沟通。(4)提出护理举措。①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手把手教会家长熟练掌握雾化器的规范使用方法和消毒,并做示范,保证雾化器的正确使用和无菌操作。雾化药物吸入时,面罩需紧贴面部,患儿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让患儿深呼吸,保证吸入达到一定疗效。②如果患儿不配合佩戴面罩,不可强求,要多与其沟通,了解他的想法,根据不同的心态,变换思维,让他们对治疗感兴趣,至少使患儿不排斥,配合后要多鼓励,给予信心。③与家长加强沟通,让其全程参与治疗过程。在患儿吸入过程中,发现不适,及时向护士反映,并叮嘱他们做好雾化前后雾化器的消毒工作。雾化大概要持续10 min左右,对于爱哭闹的孩子,可以适当放一些其喜爱的音乐和故事给他们听,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④保持病房的卫生和整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清除室内灰尘和可能导致患儿呼吸不适的物质和气味,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⑤雾化后要让患儿及时漱口,不可食用辛辣刺激过甜过咸的食物,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根据患儿配合程度可分为良好、一般、差,良好和一般表示依从。

②比较两组患儿雾化治疗后的疗效,包括有效、显效、无效。有效:疾病症状消失;显效:症状得到改善;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依从性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3,P=0.02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9,P=0.022)。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 论

循证管理(EBM)是指将建立在最佳科学证据之上的科学管理原理转化为组织行为。通过循证管理,管理者成为了专家,他们做出的组织决策是基于充分的社会科学和组织行为研究成果之上的。使专业决策从基于个人偏好和不系统的经验转变为基于最佳科学证据。循证管理为护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现有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调查研究得出的客观证据,从而是每一个决策制定、每一个方案实施都有据可循。

雾化疗法是使用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变成气雾剂,由患儿的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内,达到化痰、止咳、消炎等治疗效果。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但是,药物对患儿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患儿治疗时会会有一定的不适感,因此年龄小、认知力低的患儿往往会不愿接受这种治疗。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雾化仪器会产生噪音使之感到恐惧,进一步降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循证管理干预护理,指导家长正确的使用雾化器具、正确的消毒存放防止交叉感染;合理安排患儿雾化治治疗的时间,治疗前尽量不要吃东西,防止误吸呛咳;采用坐立或半坐卧状态的体位,提高呼吸深度,增加吸入气体的交换量;控制好雾化量的大小防止缺氧症状等可提高治疗的依从度。因此,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期间应对其进行循证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1] 李娅宁,王 蕾,耿 磊,等.布地奈德联合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06):533-537. 2017,37(06):533-537.

[2] 吴星东,陈虹冰,徐水香.雾化治疗室规范化管理要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2):898-901.

[3] 徐林军,沈丹红,徐晶芳,等.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8):4288-4290.

[4] 阎小妍,董冲亚,姚 晨.大数据时代的循证医学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03):249-254.

[5] 张余芳,林 尧,胡祥英,等.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6):1390-1392.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4.133.02

猜你喜欢
雾化器儿科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雾化器晾干装置的制作与使用
振动筛网雾化器与压力射流雾化器在雾化时间和雾化后残余量中的差异研究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应用药物雾化器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湿化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