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提升导向的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研究

2017-09-15 12:58余红剑何平金慧
创新科技 2017年6期

余红剑+何平+金慧

[摘 要] 为实现更好地发展,新创企业应重视通过加强知识创造的管理来不断提升其动态能力。新创企业知识创造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及知识升华五个阶段,主要受企业发展战略、所处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内部资源状况以及创业者个体及其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故新创企业应通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并加强战略宣传,塑造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外部网络关系的开发与合理使用以及合理组建创业团队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等策略加强知识创造管理。本研究有助于帮助创业者及新创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认识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规律并有效管理之。

[关键词] 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知识创造

[中图分类号] F2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6-4-6

Dynamic Capability Promotion-Oriented Research on Knowledge Creation of New Ventures Creation of New Ventures

Yu Hongjian He Ping Jin Hui

(Alibaba Business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development, new ventur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moting dynamic capability constantly by strengthening knowledge creation management. New ventures knowledge creation includes five stag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selecti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knowledge sublimation,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external environment, external network relationship, internal resource condition and mental model shared by individual and entrepreneurial team. Therefore, new ventures should strengthen knowledge creation management by way of formulat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ing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hap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improv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levant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reinforcing exploita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external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structuring entrepreneurial team in an appropriate way as well as scientif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study will help entrepreneurs and new ventures manag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laws of new ventures knowledge creation.

Key words: new ventures; dynamic capability promotion; knowledge creation

相關调查显示,25%的新创企业在3-5年内夭折,约半数新创企业寿命仅为3年[1]。很多新创企业不善于或不重视通过知识创造提升动态能力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理论界一直非常重视探索知识创造对企业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等的影响并已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却忽视了对企业,尤其是对新创企业而言该如何为提升动态能力而进行知识创造等重要问题的深度思考。为帮助创业者及新创企业管理者更好地认识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规律并有效管理之,本研究拟在新创企业的概念与特征、动态能力的本质及其与知识创造的关系、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概念、过程与影响因素,并据此研究动态能力提升导向下的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管理策略。

1 新创企业及其动态能力提升

新创企业指创业者为开发潜在的商业机会,以成长和获利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能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2]。与成熟企业相比较,新创企业具有“新”、“小”、“弱”等许多“先天不足”的特点。“新”表现为新创企业是市场的新进入者,消费者关于其产品与服务的认知不足,企业与同行及业务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尚需逐步建立等。“小”表现为企业员工数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生产规模较小而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等。“弱”表现为新创企业财务资源、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等内部资源能力较为弱小等。新创企业为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获取而成立,创业机会与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的供需情况密切相关。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业竞争情况均演变很快,这要求新创企业具备能快速识别与获取,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及业务流程去开发创业机会的能力,此亦即要求新创企业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endprint

企业动态能力包含“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属性,“动态”强调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对自身行为的调整,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能力”指的是动态能力从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的能力体系。如Teece(2014)[3]等认为动态能力指企业为了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其内外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建构、重构与整合的高阶能力。Nieves(2016)[4]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改变、创新、利用现有存量知识等知识管理行为的集合。因此,本研究将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定义为新创企业在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中,根据不断变化内外环境需要,不断整合、配置与利用内外各种资源与能力,从而谋求更好发展的一种能力体系。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新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新创企业实现长久发展。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呈正向相关关系[5-6]。如葛宝山(2016)[7]等发现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感知和抓住市场机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为赢得更好地成长,新创企业应将动态能力提升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

企业动态能力从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体系,企业现有存量知识的数量、品质及结构等是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提升的重要基础。新创企业内部存量知识通常较为缺乏,为更好地提升动态能力,新创企业需要通过知识创造来补充现有知识存量并优化现有知识结构。另外,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的识别需要其以现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而判断各种潜在创业机会的市场价值,并据此做出是否获取与开发该创业机会等决策。同理,新创企业对于既定创业机会的开发也需要以知识为基础。显然,新创企业现有存量知识越丰富,结构越优化,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故新创企业应特别重视加强知识创造的管理。

2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

王一(2017)认为知识创造指将组织内部成员的知识储备进行梳理、细分、整合与凝炼,并使之与组织知识体系相融合的过程[8]。此外,亦有研究者将知识创造与企业产品及系统研发相契合,认为知识创造就是在产品或系统开发过程之中加入新知识,并将其扩散及发展的过程。新知识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以现存内外部资源为基础,将内外部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凝炼、升华和创新,并使之与企业知识系统相融合,此过程是不断升级并跨越组织个体边界的认知过程[9]。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指新创企业运用存量知识进行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开发与创新,并在个体、团队、组织等多个主体层面上建立知识间的新链接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活动需要个体、团队与组织等多个层面主体的共同参与,直接服务于其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并同企业产品研发、系统更新、管理优化等业务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过程可分为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及知识升华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新创企业知识获取包括知识获取的渠道、所获取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三个方面。知识获取的渠道包括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内部渠道指新创企业组织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换,从而增加新创企业组织层面的知识容量,而外部渠道主要指新创企业主要依靠诸如外部网络关系等从组织外部主体或环境中获取所需知识。新创企业通常内部现有知识存量不足,难以满足创业成长的需要,而较成熟企业更需要根据创业机会管理的需要从外部进行知识获取。知识筛选指新创企业根据发展愿景、战略目标以及知识资源本身的价值与适用情境等特性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筛选并使之融入企业知识库的过程。知识整合指新创企业在组织成员间与部门间,将自外部获取且经筛选后的新知识与组织内部原有知识进行相互融合与组合创新的过程。知识应用指新创企业将整合后的内外部知识应用于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中,并在进一步检验整合后的知识价值与适用情境等知识特性的同时产生新的知识获取需求。知识升华指新创企业现有知识在应用于创业机会识别、获取与开发中产生诸如对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新认知、新体验及新方案等新的知識,从而使企业知识的存量得到扩大,结构得到优化,价值与适用情境得到拓展等的过程。知识升华的直接结果是新创企业的动态能力得到了提升。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升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创企业会不断积累各阶段的经验并反馈应用于下一阶段的知识创造过程,提升其下一阶段知识创造的效率与效果。

3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

企业知识创造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但就新创企业而言,其知识创造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于企业发展战略、所处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内部资源状况以及创业者个体及其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等方面。

3.1 新创企业发展战略

新创企业发展战略的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都对其知识创造具有重要影响。任何新创企业成立后都必须进行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与规划,从而明确其发展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等。“愿景”事关企业未来希望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显然,如果新创企业从成立始就立志于成为创新型企业,并立志通过自身实践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这样的新创企业无疑会有更强的动力与时代责任感去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创造。反之,如果该新创企业只为满足创业者个人生存性需要,则其更倾向于选择诸如炒房、投机等无需较强创新性的经营活动,而对知识创造难以有足够的兴趣。“战略目标”事关企业未来发展水平与层次等。无疑,一个立志于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头企业的新创企业较那些只为满足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衣食无忧的新创企业会具有更强的动力去进行知识创造,因为企业的知识创造将直接事关其长远的市场竞争与生存能力。“业务战略”事关企业市场区域、目标顾客、主要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等。显然,选择从事高新技术行业创业的新创企业比选择在传统行业创业的新创企业更需要提升动态能力,更需要进行知识创造;选择满足消费者最新与高档复杂需求的新创企业比选择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新创企业更需要进行知识创造。“职能战略”事关企业该采取哪些措施与策略来支持企业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的实现等重要问题。新创企业采取的战略不同,意味着其需要重点发展的资源与能力也不同,亦即其知识创造所需的知识类型、知识筛选的标准以及应用的情境与重点都不同。endprint

3.2 新创企业所处外部环境

新创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会通过影响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管理、知识获取与应用等环节而对其知识创造产生重要影响。创业机会管理是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直接动力源泉,当新创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充满创业机会时,新创企业必然会有更强的动力通过知识创造支持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管理,并在创业机会的开发等过程中实现知识创造。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推动着消费者消费模式与结构的快速变化,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的创业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大量的新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去获取与开发这些创业机会。无疑,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外部环境的变化既为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直接提供了许多潜在的新知识,也为其带来许多直接的动力或压力,因为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新创企业不断提升动态能力,而动态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创企业的知识创造。政府相关宏观政策是新创企业成长重要外部环境要素,政府有关创业支持政策与措施会对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条件与成本等产生重要影响。如当前我国各地政府都在鼓励“大众创业”并为其提供了诸如创业场所支持、创业辅导、创业平台服务等创业支持措施,这有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认知与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更好地与同行创业者交流,从而有利于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管理相关知识的获取与应用等知识创造活动。

3.3 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

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指新创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契约合作以及创业者及其主要创业团队成员社会关系网络所建立的所有外部连接关系。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的广度、强度及关系的形式都对其知识创造具有重要影响,相关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关系强度、广度与其知识创造绩效成正相关关系[10]。网络关系的广度指新创企业所建立的外部网络关系连接数量。新创企业知识获取是开展知识创造活动的输入环节,知识资源获取与其网络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1]。通常,新创企业由于其“新颖性”的缺陷,外部网络关系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在一定程度内,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的广度越大,越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从外部进行知识创造所需知识的获取,即增加了知识的来源渠道,这对新创企业知识的存量增加与结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广度太大,超出新创企业网络关系管理能力时,也可能会给新创企业知识筛选等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网络关系的强度指新创企业与网络关系对象间的沟通与信任的程度,可据此将网络关系大致分为强连接与弱连接两种类型。强连接关系指新创企业与网络关系对象之间沟通频率较多,沟通主题较广且彼此间具有良好信任基础的关系。反之,弱连接关系则指彼此间沟通与信任程度较低。强连接关系有助于新创企业更为及时地获取高价值信息,且风险较低。弱连接关系则更有助于新创企业获取异质性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的多样性。新创企业与网络关系对象间诸如战略联盟、契约合作、股权合作等关系形式会影响彼此利益及风险依存与对关系的承诺程度,这对新创企业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中的彼此合作程度,乃至整个知识创造的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3.4 新创企业内部资源状况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知识创造行动主体参与,更需要有相应的物质资源等作为基础,新创企业包括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等内部资源状况是其知识创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创企业知识创造能力提升中,人才起主导作用[12]。新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与从业年限等方面。通常,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活动相关员工平均年龄越低,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知识创造,因为通常年轻的组织成员较年龄大的组织成员而言思维更为活跃,这有利于其更好地识别创业机会,也有利于其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当然,年轻的组织成员也可能会在知识应用与升华环节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组织成员学历层次越高,其知识储备量越多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也越有助于其更好地根据创业机会管理的需要分析判断新创企业所需知识类型,更为科学地筛选所需知识,也更为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整合。同理,新创企业员工从业经验越丰富,越能支持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识别等管理工作,也直接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应用与升华。当然,从业经验丰富的员工也可能会因为其现有经验形成某种思维定式而对新知识的获取、筛选与应用等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新创企业物质资源是其创业活动开展的基础,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等是其知识创造的直接物质基础。如新创企业物质资源越充分,则其风险承担性越强,也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获取与开发。企业信息技术及其设备资源越强,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共享与整合等活动。

3.5 创业者个体及创业团队共享的心智模式

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与创业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均会对新创企业知识创造产生重要影响。心智模式指受认知主体已有思维习惯及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而形成关于对自己、他人等内外部事物发展规律的假设、形象与故事等心理与思维倾向。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根源于并服务于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等。创业者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其对创业机会的价值及开发风险的判断,从而会影响其关于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的系列决策。如创业者具有较多创业机会相关知识与经验,对创业机会的发展持乐观判断,且创业者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性,则其心智模式会加速创业机会获取与开发决策过程,并可能会促使新创企业开发更多的创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新创企业为了创业机会的管理进行更为积极主动地知识创造。反之,则可能会让新创企业在创业机会的管理上抱持消极被动的态度,从而不利于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创造。从知识创造的直接过程看,创业者积极向上与努力进取的心智模式会促进新创企业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知识的获取、整合、应用与升华,因为尤其知识应用后的知识升华特别需要参与主体的积极主动探讨、反复思考与总结才能实现新知识的增加与对原有知识结构的优化。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的管理与知识创造活动需要包括创业者在内的所有创業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故创业者及其团队共享的心智模式也会对知识创造产生重要的影响。endprint

4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管理策略

知识创造事关其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等企业发展的众多重要方面,新创企业应通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并加强战略宣传,塑造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外部网络关系的开发与合理使用以及合理组建创业团队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等策略加强知识创造管理。

4.1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并加强战略宣传

新创企业应通过科学制定与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来指导创业机会及知识创造的各环节管理。因为新创企业发展战略的愿景、战略目标、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都对其知识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创企业成立前后应及时根据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并用其指导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根据其决定新创企业知识创造中所需获取的知识类型、渠道与方式,制定知识筛选的标准,决定知识应用的领域等系列知识创造活动。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的管理与知识创造均需企业几乎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因此新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组织成员全程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唯有让更多的成员全程参与,所制定的战略才可能让更多的成员真正了解该战略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内容与要求并认识清楚自己岗位工作对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性,才可能让更多的成员对企业发展战略产生较强的心理承诺并自己将其指导自身的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应用与知识升华等知识创造的所有活动。反之,由于新创企业成长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组织成员对于企业应该制定何种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存在不同认识,并可能因此而产生分歧甚至冲突,这容易导致组织成员在知识获取与知识筛选等知识创造的各相关环节产生矛盾或冲突,从而不利于知识创造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新创企业还应在发展战略制定后加强战略的宣传,以让尽可能多的组织成员更好地了解该战略。

4.2 塑造学习型组织

组织学习是新创企业实现知识创造的重要手段。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知识获取、应用与升华的过程本质是其组织学习的过程,新创企业应注意将其塑造成为学习型组织,以更好地促进其知识创造。学习型组织强调“发现、纠错、成长”、“组织思维能力”、“学习、思考和创新”、“系统思考”与“团队学习”等要素。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应的知识创造也必然是个探索的过程,学习型组织的“发现、纠错、成长”要素有助于新创企业在创业机会的管理与知识创造中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需要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动态能力,从而实现不断成长。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思维能力”与“学习、思考和创新”要素有助于新创企业组织成员结合各自岗位工作进行系统学习与深度思考,并善于适时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其在知识应用中实现知识的升华与新知识的产生。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要素有助于新创企业根据创业机会开发的需要,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系统思考创业机会管理所需知识的筛选标准,从而更好地支持后期知识整合等知识创造的后期工作。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学习”要素有助于新创企业增加知识获取的渠道与所获取的知识多样性,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组织成员间的知识整合,有助于更好地充分利用团队的集体智慧实现知识的升华。新创企业可通过组织全员讨论制定并广泛宣传发展战略,用其统领组织成员工作目标与工作行动准则,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鼓励组织成员进行知识的共享与相互协作[13],在企业内部营造鼓励与尊重创新并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等方法将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组织。

4.3 加强知识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

知识创造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创企业应通过加强企业知识库建设、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与管理,以支持其更好地进行知识创造。新创企业创业机会的管理以企业存量知识为基础,企业知识库是企业存量知识的重要载体与组织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知识库有利于新创企业及时根据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应用存量知识对创业机会的价值与风险等进行尽可能地科学分析,从而支持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机会的管理,这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新创企业对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即有利于提升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新创企业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库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有利于支持组织成员间在知识应用中更好地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从而支持其更好地在知识应用实现知识升华,进而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知识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组织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为调动组织成员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获取并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以及为鼓励组织成员间更好地进行知识与知识应用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新创企业应设计相应的激励制度去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此外,新创企业还应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使用与保密制度规范组织成员的知识行为。

4.4 加强外部网络关系的开发与合理使用

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对其知识创造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新创企业成长初期通常网络关系并不发达,故新创企业在成长初期应重视加强其外部网络关系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新创企业网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甚至直接表現为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的社会网络关系。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均应注意加强个人信誉管理,加强与相关亲朋好友的联系,多参加各种诸如企业家沙龙等社会活动,并广结善缘,以不断拓展其个人社会网络关系,为其新创企业社会网络关系打下坚实基础。新创企业应通过积极主动地加入相关行业协会、与相关业务对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在必要时吸引风险投资及接受新股东注资等方式不断拓展其外部网络关系,以最大可能增加其知识获取的渠道来源,并助力其知识应用。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并不必然有助于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新创企业应特别重视加强与网络关系对象间的沟通。唯有通过经常及时地沟通,新创企业才可能更好地随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及时进行知识获取,并在网络关系对象的参与或帮助下高效科学地进行知识应用,从而对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所需动态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新创企业还应注意通过诸如业务合作、股权合作、主要创业者与关系对象情感交流与感情投资等方式不断增进与网络关系对象间的信任与关系承诺,从而更好地支持其获取高价值知识及知识应用。endprint

4.5 合理组建创业团队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

新创企业知识创造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领域与部门,包括创业团队在内的所有组织成员都是知识创造的行动主体,所有这些行动主体的知识基础、开展知识创造活动的态度、心智模式与能力等都对新创企业知识创造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创企业应合理组建创业团队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创业团队成员包括学历教育、工作经验等在内的知识越丰富,结构越合理,越有利于为新创企业更好地根据创业机会管理的需要进行知识筛选、整合及应用提供经验支持。同样,创业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关系等社会资源越丰富,层次越高,就越有利于为新创企业知识获取提供高价值知识来源,并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因此,新创企业应通过吸引股权投资、正确选择合伙人等多种方式组建具有丰富创业相关知识与社会网络关系资源的创业团队。此外,投资人和合伙人可通过投资前后的市场调查和协作学习,使投资者可接触到新创企业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并实时监控企业的市场活动和技术变革,从而为知识创造提供动态市场信息[14]。创业团队成员个体及其共享心智模式是新创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影響因素,故新创企业还应通过加强沟通等多种方式改造并形成诸如积极乐观但不鲁莽行动、谨慎但不保守等能有效支持知识创造的共享心智模式,并不断加强组织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维护组织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创造效率[15]。新创企业应进行科学地工作分析与工作岗位分配,将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与能力等素质与工作岗位职责及要求尽可能最大程度匹配,以支持其更好地结合岗位工作进行知识应用与知识升华。此外,新创企业还应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设计鼓励所有组织成员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创造。

5 结语

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本质是一种知识体系,动态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创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新创企业知识创造应直接服务于其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等创业机会管理,并应同企业产品研发、系统更新、管理优化等业务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需要包括创业者在内所有组织成员的共同参与。新创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及知识升华五个阶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应用及知识升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应经验并反馈应用于下一阶段的知识创造过程,以更好地提升其下一阶段知识创造的效率与效果。新创企业知识创造主要受企业发展战略、所处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内部资源状况以及创业者个体及其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故新创企业应通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并加强战略宣传,塑造学习型组织,加强知识管理相关软硬件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外部网络关系的开发与合理使用以及合理组建创业团队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等策略加强知识创造管理。

参考文献:

[1] 杜运周,李毛毛.魅力型领导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 87-96.

[2] 余红剑.新创企业顾客关系品质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内部能力提升与应用视角的理论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43-150.

[3] Teece D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based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4(1):8-37.

[4] Nieves J,Haller S.Buil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rough knowledge resources[J].Tourism Management,2014(1):224-232.

[5] 付丙海,谢富纪,韩雨卿,等.动态能力一定会带来创新绩效吗?--不确定环境下的多层次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12):41-52.

[6] 马鸿佳,宋春华,葛宝山.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11):25-37.

[7] 葛宝山,谭凌峰,生帆,等.创新文化、双元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4):630-640.

[8] 王一.社交网络情境下知识创造过程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7(4):145-149.

[9] Su Z,Ahlstrom D,Li J,et al. Knowledge creation capability,absorptive capacity,and product innovativeness[J].R & D Management,2013(5):473-485.

[10] 赵云辉,崔新健.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知识创造关系研究——基于一种文献计量的元分析方法[J].现代情报,2014(4):112-116.

[11] 吕兴群,任萍.关系网络对知识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5):116-119.

[12] 李东杰.国家创新力中“知识创造”能力缺失与改进方向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1):13-15.

[13] 谢荷锋,娄芳芳,彭华训,等.领导权威、沟通能力与管理知识资源转移的关系——基于高管流动的ERP模拟实验检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57-63.

[14] Maula M V J,Keil T, Zahra S A.Top Managements Attention to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n Alert Mechanism[J].Organization Science.2013(3):926-947.

[15] 翁莉,马林.双向知识转移影响服务型供应链决策的机理及仿真分析——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阅江学刊,2015(4):53-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