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基本概念

2017-09-18 09:26本刊编辑部
健康人生 2017年9期
关键词:短暂性创伤性下腔

脑卒中的基本概念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相应区域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卒中定义为除血管原因外无其他原因引起的,突发反映局部或全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并持续超过24h或死亡。

脑卒中有很多名称,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等。早在2400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已认识并称卒中为突然发作的瘫痪。“Stroke”现统称为卒中,原词意就是打击、敲击。2000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中风的记载。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楼英所著的《医学纲目》更明确指出,“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乃初中风时如此也。”在100多年前的清朝,雷丰的《时病论》记载:”观夫卒中之病,在春中风为多。……盖风之中于人也,忽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嚼斜舌强,痰响喉间等症。“因此,早期中西医对“中风”或“卒中”的定义都是根据突然发生的偏瘫、失语、昏迷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确定的。

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约占全部卒中的80%。包括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1)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血凝块堵塞脑血管而发病,常于安静时突发起病;(2)脑栓塞: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常于活动中起病,迅速进展达到高峰。临床上常见原因是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其次是骨折病人的脂肪栓塞,其他如空气入血、细菌感染形成菌栓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症状和体征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应引起高度重视。若出现一过性口齿不清,一过性肢体无力等情况,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约占全部卒中的20%。(1)脑出血: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由外伤等引起,非创伤性脑出血又称自发性或原发性脑出血,系因脑血管壁病变、坏死、破裂导致的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脑卒中的现状及问题

在过去40年里,全球卒中发病率在高收入国家下降了42%,在中低收入国家则增高了超过100%,目前中低收入国家的卒中发病率已超过高收入国家。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2004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卫生部(现为国家卫计委)组织完成的《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此外,卒中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首要原因。年龄≥65岁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6个月时,26%日常生活不能自理,46%存在认知损害。卒中不仅改变了患者本人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其家人和其他看护者的生活状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状况是,近年来我国居民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病率快速递增,而这些疾病均为引起卒中的明确危险因素。因此,预计近期我国卒中发病率仍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会日趋严重。幸运的是,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重视卒中一级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按照科学的方法积极预防卒中,才能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其危害。

猜你喜欢
短暂性创伤性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