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的情境创设

2017-09-18 20:44杨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法语文课堂想象

杨宏

杨 宏,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的语文课堂學法指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指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学法指导和教法的关系,往往还是更多地呈现教给学生知识,偏重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忽视指导学生更新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不是简单地指导学生获得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自我获取知识,这就是学法指导要着力培养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在的语文学法指导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还做得不够,有的学法指导课演化为一种教法和学生自学的简单拼盘,学法指导是一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学法指导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不够,在学法指导实践中,教师的指导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学法指导往往注重学法外化出来的课堂氛围,忽略学法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学法指导课的效率。

一、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创设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变是教师在学法指导课实践中要着力突出的重点,其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为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认知能力处于一种活跃状态,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链,使其认知结构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关联,这样,学生才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法指导不是单纯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学习的途径不是教师灌输,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主动进行知识的获取,其目的也不是单纯获取新知识,也是改变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有效的学法指导建构学生新的知识结构,进而改变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法指导才有实效,学习效果才能达成。

2.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学法指导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融,学法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恰当的情境创设不失为一种激活情感的有效途径,在适当而有效的情境中,学生容易激发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带着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反之,若没有适当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体验容易处于抑制状态。一位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设计了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导入、读读讲讲问问、总结。重点为第2个环节,主要运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思维,但教师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单纯运用提问的方式,而且提问过散过滥,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学法指导中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学生的思维状态活跃程度直接关系学习方法的效果,最佳的学习效果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状态,而良好思维状态的形成与情境密不可分,和谐合适的情境能使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据心理学研究,自我意识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定向、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一种适合学生思维活跃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将被激活,课堂氛围良好,正如李吉林所说“开放的情境让课堂与思维的源泉、语言的源泉相通,进而丰富了课堂教学。”[1]情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已有的知识结构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下与新知识产生链接,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此时,学法指导过程才算完成。

二、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情境创设的主要途径

1.巧设问题创设情境。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是语文情境创设的一种常用方式。教师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组,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条件下)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达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问题情境作为情境创设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学法指导中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法的热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疑问中促进学生思维。

在学法指导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应重点体现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组的精心设计,二是问题的思考价值。学法指导的问题情境应该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出来,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构成问题组,问题组需要精心设计,有梯度和层次;二是对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考价值,不能简单化和浅层化,问题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许多认知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影响学生探求兴趣及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当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与学生原有的结构完全一致时,必然会使学生兴味索然,无动于衷,这时,师生的思维实质上只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效做功。

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就精心设计了有层次的问题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在理解了诗人的“悠然”后,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陶渊明的生活真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悠然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把诗歌的景与情联系起来,并提问“诗人看到结伴而归的飞鸟,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顺势点拨提出第三个问题,“在此景此情之中,陶渊明有没有悟到‘此中的‘真意?这份‘真意又是什么呢?”[3]这三个问题有层次,引导学生针对诗歌内容深入思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其思维始终处于思考的张力状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endprint

2.激发想象创设情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学生想象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构成,在学法指导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创设想象情境时要注意合理性和情感性,“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4]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合理想象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表现,想象的合乎情理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情感活动,情感性也是其特点。想象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语言等方式来进行。教师在学法指导课中的想象情境创设,不是单纯追求一种课堂氛围,而是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状态中,思维和情感有一种张力,便于展开想象翅膀的飞翔。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的想象情境的创设需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从而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这首著名的诗歌时,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诗歌背景,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再现老妇和悍吏的对话情境,学生可以从细节上更深入地体味诗歌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叫学生分小组把对话情境根据诗歌描绘的内容合理想象出来,编写成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课堂学法指导是在师生共同构建的特殊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以具体情境下,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互作用为契机的。”[5]在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或场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氛围中,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我们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抓住这么一些词语来描述情境: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一匹瘦弱的老马、冷飕飕的西风、缠满枯藤的老樹、昏鸦在树梢上盘旋……当教师用语言描绘了一幅游子在外飘泊的画面,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词描绘的场景中,学生就能较好地展开学习。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主要是渲染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气氛,形成一种情境氛围,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更需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蒹葭》这首诗歌时,用如此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当你听到‘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众口传唱的歌词时,是否依稀记起那首因不朽的失眠而产生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当你将盛有剩饭的饭碗一推,耳边是否响起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咛?当你手捧取得高分的试卷,心中是否涌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古典诗歌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介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今天,就让《蒹葭》这首诗,再一次浸润我们渴求美的心灵。”[6]这位教师用语言渲染了一种诗歌的气氛,启动了学生对诗歌美的情感体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既可以由教师展开,也可以叫学生完成,特别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用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

4.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学生在学习小说、戏剧这样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人物场景,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场景,创设情境,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要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再现文本的人物语言、心理、场景的情境,其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文本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学法指导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时,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情境,学生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角色,进行配音再现情境。重点创设周朴园的语言情境,然后,学生进行对比和评析,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分析剧本主要人物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积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虽然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勇于探索,语文课堂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3):53.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43.

[3]孔艳平 孙旺.陶渊明饮的不是酒,而是寂寞——《饮酒(其五)》课堂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4):50.

[4]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10.

[5]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3.

[6]《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语文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207-2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语文课堂想象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