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初探

2017-09-19 11:38陈涵马开春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一学生解题能力信息技术

陈涵 马开春

【摘要】对物理习题的练习能加深对所学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和记忆;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但是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解答物理习题感到困难。作者从高一第一学期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出发,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做了一定的探索,并通过教学实践来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一学生;信息技术;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7)18-0049-03

1 高一学生物理解题的困难分析

首先笔者对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可能在解题问题上遇到的困难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由于初中物理内容较少、问题简单,故而课堂上规律概念的含义讲述少而讲解习题较多。课后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和公式,就能完成相关的习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读书思考,做习题也只注重解答方法而不看重分析过程。与初中相比,高中物理的问题情景更加抽象、数学运算更加复杂、处理问题对推理和判断的要求更高。而多数高一新生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形象思维占主体,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习惯于对知识的机械重复和表层理解,而不是系统构建与深入探究。所以当他们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题目时,就会不知从何下手,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不适应而容易对整个高中物理学科失去信心。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影响学生产生解题障碍的原因,探索提升解题能力的途径,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去真正理解题目本身的考查意图,从根源上理解物理习题,提高物理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调查

21对学生的自我报告的分析

刚进入高中时,笔者让所任课班级学生完成了一个关于介绍自己在初中阶段是怎样学习物理情况的小报告。从收回的50份报告内容看,与上文所分析的情况大体一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几乎就靠死记硬背,认为只要记熟一些公式就可以顺利地解决物理习题。这种思维习惯达不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也解决不了高中的物理习题。

22问卷调查

在教学进行了三周以后,笔者主要针对学生在解题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共55份。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物理作业题难做,问题主要显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理题目的情景理解出现问题,所以读不懂题目。二是对知识运用的困难,原理、公式都知道却就是不会解题,这也是大部分学生解题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调查中显示学生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讨论的习惯,这给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对上述问题的具体的实施对策

由于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又将面临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的知识。所以,在对基础概念和公式熟悉的基础上,对于难度较高的习题的讲解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更加注意细节和关键点,并且给予学生能够多次再学习的机会,从而总结出相关方法来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信息技术已被普遍引入到课堂教学,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今的课堂教学几乎都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而传统的纯粹粉笔黑板模式已经几乎跟不上现代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这个问题上,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笔者计划以整个高一上期为一个工作阶段,探索如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将实施方法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途径,课堂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来处理习题并且立足于充分应用现有的硬件条件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外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给予课堂上还没有完全掌握好当堂内容的学生二次乃至多次再学习的机会,同时促进学生的复习和课外自习。

31课堂内的实施

由于我校全面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教学工具,学生用的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等还未能装备完备。所以课堂上对交互式白板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一般情况下笔者在习题课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手段:首先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的批注功能来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同时配合题目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将题目的分析过程通过层层设问来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并且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利用教学展台的投影功能将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中,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要多加肯定,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进行纠正,在解题过后更加注重反思和总结,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的思维习惯。

例题: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x—时间t图像如图1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

C在0-10 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

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 m/s

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题目所叙述的物理情景,要培养学生先读题理解题目的习惯。在这道题中要搞清楚甲乙两汽車在同一水平直道上的运动,其次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是位移-时间图像而不是速度-时间图像,再次看清楚题目要选择的是正确答案。将这些关键字圈选出来,提示学生注意,并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然后观察每个选项,搞清楚题目要做什么,通过对四个选项的阅读,来预见可能会用到哪些知识,紧接着做如下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A、B、C选项都比较容易判断。笔者做出了如下设问:1、位移-时间图像中,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图像各有什么特点?2、平均速度有哪些计算方法?3、图像中的交点代表什么?通过这三个设问,学生解决了这三个问题。D选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一些,咋一看像是有些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算曲线上一点的斜率在高中阶段是不涉及的,本道题的焦点就在第四个选项上面。 于是笔者给出了以下几个问题。4、图像上的斜率代表什么?5、P点的斜率如何计算?6、选项中的08 m/s是乙车什么速度?7、若乙车做匀变速运动的话,平均速度有什么规律?8、乙车做的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运动?第4、5问的设立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紧接着提出第6问到第8问,然后展开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想法。根据所在班级的学生情况,笔者在必要时会给予学生提示,直到得出最后的答案。另外还对这个题目进行了一个总结,综合学生的总结如下: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运动图像的理解;最巧妙的地方是把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规律和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相结合的考查,提出了一个在位移-时间图像上分析速度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就在于搞清楚乙做的是匀加速运动,而P点对应的时刻在中间时刻之后,而且要注意观察B和D选项,了解08 m/s是乙的平均速度,因为我们现有知识很难去求出P点的斜率,所以采取了这种解题的方法;在做题时,由于旧有的习惯和影响,会觉得乙的运动图像看上去有减速运动的错觉,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endprint

32课外学习的实施

由于笔者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所致,在讲解难度较大题目时,课堂上的内容能够一次掌握的可能性不大。对于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解决师生之间时間不同步、空间有距离的问题。为此,笔者建立了班级物理学习的QQ群,利用QQ软件的强大交流功能,来实施这一计划。

利用QQ群的聊天功能,通过语音、图片等方式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能够得到很多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利用QQ群带有网络直播功能,笔者会就一些题目不定期举行在线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观看视频还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对于较难的问题,笔者会制作视频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供学生在课外时间下载观看。

视频内容主要集中在对题目分析引导和思考,同时根据情况实录了解题的具体步骤以及题后的小结。这里笔者更多的借鉴了可汗学院模式的微课制作方法,以录制电子白板的办法来实录具体解题步骤,用电脑软件模拟电子白板而不是直接用PPT展示参考答案,将课堂探究思考的过程尽量重现。没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有机会多次重现当时的过程,直到对课堂内容的完全掌握;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再次回顾当时解题的探究过程。传统的复习和自习方式一般是靠学生手中的笔记或者学习资料上的习题参考答案,如果学生忘了当时课堂上的思考过程,而笔记或者参考答案又往往过于简洁很难看懂,这个时候视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4实践效果

在以上工作实施到第三个月的时候,笔者就得到的效果如何进行了如下的问卷调查。一共55份问卷,其中部分调查结果如表2。

可以看出,经过高一入学三个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解高中物理习题不再感到特别困难,只有小部分学生还存在着问题。信息技术辅助习题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综上所述,高一初始阶段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注重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提升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效率,同时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来进行学习和练习,有效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傅一岑.微课 课堂新革命[M].2015.07

[2]耿克祥.浅谈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提升方案[J].新课程导学,2015.

[3]王辉.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N].学生周报·教师版,2014.

[4]沈云燕.高中物理课堂中微视频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一学生解题能力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如何引导高一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