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天”
——入汛以来民政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概述

2017-09-20 06:48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范佳富
中国民政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民政灾情防灾

◎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范佳富

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天”
——入汛以来民政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概述

◎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范佳富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以来,我国南北方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部分地区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情持续发展,四川省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九寨沟7.0级地震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地震,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心系灾区人民,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动作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并结合实际重点做好洪涝、地质灾害、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应对,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情面前,民政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坚决打赢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攻坚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民政人”的庄严承诺,并取得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灾情告急洪涝滑坡地震等灾害频发

“截至7月24日,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330万人次受灾,402人因灾遇难,129人失踪,35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0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1万间房屋倒塌,20余万间房屋严重损坏,约80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33万公顷,其中绝收100余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04.6亿元。”7月25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在民政部2017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震、滑坡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台风、崩塌、泥石流、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总的看,灾情较重,呈现出暴雨洪涝灾害突发连发,地质灾害伤亡情况严重,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九寨沟地震灾区的民政蓝

暴雨洪涝灾害突发连发

入夏以来,全国汛旱总体较为平稳,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全国先后有湖南、四川等13个省份17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多省市遭遇暴雨袭击发生洪涝灾害。

6月份,湖南省累计平均降水量407.1毫米,较往年偏多91.6%,排在有资料记录以来第一位。这相当于在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有0.4071米深的水从天而降。换算成降水总量,达860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3.5米时)的水量。

往年,湖南省的汛情都是“循序渐进”,今年则是“一步到位”。此次降雨过程,总量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历时之长,洪峰水位之高、超历史河段之多,均为历年罕见。至7月4日,湘水、资水、沅水连续两次发生超警洪水。湘江干流580公里河段全线超过保证水位,其中2/3河段水位超历史,长沙站7月3日洪峰水位39.51米,比1998年创下的39.18米历史最高水位还要高出0.33米。

灾害给湖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7月5日,湖南省民政厅向媒体通报了灾害损失情况:6月22日至7月4日上午10时,暴雨洪涝自然灾害共造成湖南省14个市州1145.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转移安置145.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5.6万人,倒塌房屋1.3万户3.86万间,严重损房1.27万户3.89万间,一般损房8.53万户20.5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79.6千公顷,绝收面积11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94.7亿元。

与此同时,江西、浙江、贵州、广西等省份也发生了暴雨洪涝灾害。6月20日至7月2日,江西省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达13天之久,平均降雨量268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132%,列历史第1位,点降水量最大的修水县溪口站高达722毫米,且暴雨区集中,雨区高度重叠,导致江西省共93个县(市、区)1176个乡镇受灾。受灾520.0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8.37千公顷,倒塌房屋1.01万间,因洪涝灾害死亡7人,失踪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2.28亿元。截至6月27日7时,浙江省丽水、衢州、金华等5市28个县(市、区)76.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8亿元;贵州省铜仁、毕节、遵义等9市(自治州)66个县(市、区)126.7万人受灾,13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3.3亿元。广西桂林、柳州、贺州等13市64个县(市、区)截至7月5日9时164.4万人受灾,20人死亡,1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尚未结束,北方洪涝便接踵而至。7月9日至12日,华北、西北部分地区遭受的风雹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6省25市(自治州)54个县(市、区)31.5万人受灾,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7月13日以来,吉林省出现罕见暴雨天气,吉林市永吉县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截至15日10时,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63.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

8月份,全国不少地区又遭遇新一轮强降雨袭击,局地防汛形势严峻。8月8日以来,东北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10日,黑龙江西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引发洪涝风雹灾害。截至8月9日9时统计,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自治区)15市(盟)25个县(市、区、旗)7.7万人受灾,1人死亡,1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8月11日以来,西南至长江中下游、黄淮一带普降暴雨,局地还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暴雨导致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等地遭受洪涝、风雹、泥石流灾害。8月12-16日,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导致广西、云南2省份14市(自治州)40个县(市、区)截至8月17日9时18.8万人受灾,10人死亡,1人失踪,53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6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00余间房屋倒塌,20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9千公顷,其中绝收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

地质灾害伤亡情况严重

主汛期除了暴雨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也比较频繁,其破坏性、危害性不容小觑。

6月24日5时45分,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富贵山山体突发高位垮塌。垮塌方量巨大,约800万立方米,最大落差1600米,岷江支流松坪沟河道堵塞2公里。“山顶上裂下来巨大的一块山体,卷着山上的大树就往下冲。”当地村民回忆称,半座混杂着泥土、石块、植物的大山,“像龙卷风一样就来了”。

灾难在人们还沉睡着的清晨以灭顶之势席卷而来,给新磨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截至6月28日9时,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已造成10人死亡,73人失联,紧急转移安置405人,倒塌房屋62户318间。

山体滑坡留给人们的创伤尚未愈合,阿坝州在短短一个月后又迎来了一场更加严重的灾难——九寨沟7.0级地震。8月8日21时19分,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之后3天内发生余震2318个。截至8月14日10时,地震已造成阿坝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绵阳市平武县20.5万人受灾,25人死亡,525人因灾受伤(其中39人重伤,48人较重,438人轻伤),8.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倒塌,5400余间严重损坏,6.7万间一般损坏。

“童话世界”九寨沟遭遇地震当天,同在四川省的普格县荞窝镇耿底村四组、五组发生山洪自然灾害,造成157户577人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8日15时,共冲毁房屋71间,造成23人死亡,2人失联,轻伤4人,预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余元。

次日,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造成精河县32人受伤,142间房屋倒塌,1060间房屋损坏,61处院墙、26座畜圈倒塌,4条牧道受损,县城6栋楼房出现裂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6个县受灾,2间房屋倒塌,544间房屋损坏,1座畜圈倒塌,36座畜圈受损。此前5月11日,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1520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

祸不单行,宜昌市秭归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于6月16日先后发生4.3级、4.1级地震,两次地震共造成宜昌、恩施2市(自治州)3个县近3400人受灾,近600人紧急转移安置;6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600万元。7月23日,松原市宁江区发生4.9级地震,造成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万人受灾,近1700人紧急转移安置;87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400余万元。

此外,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太平镇陈家村委会米树拉村民小组于7月15日发生山体崩塌,造成4人死亡;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王家庄村后北山8月8日发生山体滑坡,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

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

除了洪涝、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影响比较大的还有风雹、干旱、台风等等。可以说,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造成损失重。

6月底至7月末,全国大部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内蒙中东部、华北东部、西北东南部等地降水量较近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局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造成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8省(自治区)旱情较重。干旱灾害灾情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明显偏重,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为2012年以来次高值(仅次于2015年)。7月份,干旱灾害共造成全国17个省(自治区)2457.7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836.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0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1.6亿元。

7月份全国还出现了8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和3个台风。强对流天气过程造成全国500多个县受灾,受灾县个数为近5年同期最高值。其中,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湖北、陕西等省(自治区)风雹灾情较重。据统计,7月份,风雹灾害共造成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29.7万人次受灾,18人死亡,1人失踪,1.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00余间房屋倒塌,6300余间严重损坏,3.2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8.8亿元。3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第7号台风“洛克”影响较小。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分别于7月30日和31日凌晨在福建福清沿海连续登陆,造成福建省近2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总的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从时间看,6月—8月随着洪涝、地质灾害突发连发,灾情发展迅速,其中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和九寨沟地震,造成死亡失踪人数较多。从区域看,灾情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和东北地区。其中以四川、湖南灾情最为严重。

心系灾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今年入汛以来特别是主汛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就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尤其是针对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和九寨沟地震。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灾区和受灾群众的真挚情怀,以及对全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

6月24日6时许,四川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山体高位垮塌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四川省全力组织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并妥善做好失踪人员亲属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安置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并抓紧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尽快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发生次生灾害。要查清垮塌原因,妥为善后处置。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委派,国务委员王勇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率国务院工作组于当日紧急赶赴四川省阿坝州,指导“6·24”四川茂县特别重大山体滑坡灾害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四川茂县发生的特别重大山体滑坡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Ⅱ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参加国务院工作组赶赴灾区,同时派出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查看灾情,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九寨沟县7.0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和地质监测,密切防范各类灾害,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震情监测,防范次生灾害。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紧急启动国家Ⅲ级救灾应急响应,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联合工作组,由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带队,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卫生计生委等8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紧急赶赴灾区,指导和帮助做好抢险救援、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伤病员救治和灾区交通通讯抢通保通等各项救灾工作。

为打赢“七上八下”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攻坚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汪洋于7月25日主持召开国家防总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研究部署主汛期的防汛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措施,全力迎战主汛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汪洋指出,目前防汛工作已进入“七下八上”的最关键时期,下一阶段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南方地区前期降雨多、累计雨量大,土壤饱和,再遇强降雨很容易形成大洪水甚至特大洪水,一些地方也容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山洪等灾害。北方一些地区长期未经洪水考验,干部群众缺乏抗洪抢险实战经验,一旦发生大洪水,很可能造成严重危害。近期台风密集生成,未来台风活动可能更加集中,防御难度很大。

汪洋强调,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继续保持高度警觉,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在前一段安排部署的基础上进行再督促、再检查、再落实,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周全的安排、严密的防范、扎实的工作迎战主汛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压紧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防御重点,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二要强化预测预报和预案落实。要密切监测天气和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特别要强化台风和城市、山区等局部性、突发性暴雨洪涝的监测预报,提早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主动采取防灾避险措施。三要强化重要堤防重要设施防护。要加强江河重要堤防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进行科学抢护、有效处置,避免大江大河发生溃口性重大险情。四要强化薄弱环节防洪保安措施。要针对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严重、山洪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突出等薄弱环节,坚持以防为主、防避救相结合,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强化综合防御措施。五要强化台风灾害影响防御。要密切监视台风发展变化,实化细化防台风预案,突出做好船只回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上岸、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置、旅游景区景点提前关闭等安全防范工作。六要强化统一指挥和协调配合。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早在汛期到来之前,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曾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研判灾情形势,安排部署主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民政部还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从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思想;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切实提高灾情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应急救灾工作等五个方面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民政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把防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努力形成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保障了抗灾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迅速救援防抗救相结合打赢攻坚战

危急时刻,总有一种精神会迸发;危险面前,总有一种信念在坚守。面对灾情,各级民政干部勇于担当。他们服从统一调度指挥,在救灾一线舍身忘我、生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扬“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民政优良传统,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灾群众心中,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对党忠诚,坚决担当,精准发力。

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率救灾工作队和专家技术团队紧急赶赴“6·24”茂县叠溪镇山体高位垮塌灾害现场抢险救灾

迎难而上,第一时间高效有序启动响应

过去两个月,我国南北方相继发生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仅四川省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九寨沟县7.0级地震、普格县山洪灾害就造成58人死亡。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考场。国家救灾应急系统像一台强有力的机器,立即高效有序地启动运转。

灾情发生后,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急赶赴一线,与受灾群众肩并肩、心连心,一道战胜艰难困苦。

抗洪救灾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绝非依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简单思路能够取胜。在救灾一线,这种感受尤为强烈。湖南省政府在省民政厅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召开的两次全省救灾应急工作会上,都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全省一盘棋的全局意识、精准调度。多位基层民政部门负责人表示,抗洪救灾需要各职能部门、各工作环节环环相扣、有序推进,还需要天气预报、雨情监测、汛情预警等方面的科学研判,没有科学统筹是难以企及的。

这一理念在南方此次抗洪救灾中都有体现。面对洪水,战略定力得以充分显现,通过科学决策、坚决担当,统筹协调、凝聚力量,各地将救灾应急能力提至最大化运用。

针对茂县特大山体滑坡,四川省减灾委、省民政厅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I级应急响应,省民政厅快速组织救灾工作队和专家技术团队赶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阿坝州民政局迅速从州级救灾储备仓库调运救灾帐篷、棉被、发电机、棉衣裤、布鞋、单衣等救灾物资发往茂县,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减灾委、民政厅及时启动四川省自然灾害救灾应急Ⅱ级响应。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第一时间对全厅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民政厅副厅长张力参加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紧急会议并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紧急布置全厅工作,庚即派出民政厅工作组昼夜兼程,紧急奔赴灾区;阿坝州民政局快速反应,成立工作组连夜赶赴九寨沟县灾害现场,查看了解受灾群众救助情况,安抚受灾群众情绪,现场指导村民搭建帐篷,教授群众应急逃生技能。要知道,地震后余震不断,沿路滑坡垮塌不时发生,飞石更是频频掉落,危险无处不在。然而,对民政人来说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四川省民政厅和阿坝州民政局就是在余震的“陪伴”中前行,第一时间冲向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湖南省紧急救援协会的会员在洪灾中紧急转移受困群众

针对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湖南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分两轮及时启动全省救灾Ⅳ级响应,随后升级到Ⅲ级、Ⅱ级,民政厅党组5次召开救灾应急调度会,传达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坚决打赢抗灾救灾硬仗的指示精神,派出25个工作组,到重灾区指导帮助抗灾救灾;救灾处24小时值班,汇总各地灾情,及时向省领导、民政部汇报,向社会通报。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创新救灾物资调运方式,与3家物流公司战略合作,24小时不间断发运,全省最快1小时、最慢8小时内运到受灾地区集中安置点,让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

江西省、市、县级民政部门共派出316个工作组、800余名工作人员赶赴救灾一线,核灾救灾,并要求凡是降雨量超过150毫米的,设区市民政部门必须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督促、指导县(市、区)做好救灾工作。

贵州、广西、浙江等地民政部门也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重灾区核查灾情,各地民政部门迅速行动,预拨救灾物资、启动应急预案、开放避灾安置场所、协助转移群众,应急车辆、救灾人员全部到位、随时待命,民政干部职工放弃假日休息,全力投入抗灾救灾。

灾难如镜,折射党性与忠诚。在万千奋战于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中,那一抹动人的“民政蓝”,成为 “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民政人”的庄严承诺。

不畏艰险,民政干部冲在前线干在实处

灾情面前,不仅考验民政干部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智慧,还考验着冲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政治本色,更考验着危急关头的责任与担当。

江西省修水县民政局局长梁亦云虽然刚刚到任半年,但通过对历年灾情的分析研判,于汛期到来前,组织局里相关骨干对《修水县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完善,并带领局班子精心部署,落实责任,从思想、方案、保障等多方面做好“防大灾、抗大灾”各项准备;进入汛期后,县民政局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保证人员、车辆、防汛器材及救灾物资保持“临战”状态,实地到一线了解防灾救灾薄弱环节;6月23日深夜,暴雨如注,梁亦云紧急召开班子会,分头赶赴受灾乡镇,彻夜查看灾情、指导救灾,第二天早上,满眼血丝、衣服湿透的他在通过微信群召集碰头会后,又揣上干粮前往其他受灾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

新华社1月10日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为及时准确核对上报灾情信息,各地民政部门常常通宵达旦整理、汇总、核对信息,坚决杜绝瞒报、漏报,避免迟报,为上级和相关部门开展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民政助理员杨根姬把工作做在了平时,对哪里容易发生灾害,哪户家庭转移困难她都了如指掌,隔三差五就要指导村干部如何通过手机报灾。7月1日,她正组织召开马堤乡马堤村党支部大会,一个村民边喊边跑进会场,“大妹子,不好啦,发灾啦!”她打开手机,通过各村微信群初步了解灾情后,让乡民政办工作人员立即进入救灾状态,安排人手值班,准备救灾物资,自己组织支部党员前往受灾严重的农户家查看情况,帮助抢险救灾,回到乡政府后,又马上整理上报灾情,直到凌晨两点。7月2日傍晚,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让她发起高烧、头晕眼花、手脚发冷,其实之前她已经为村“两委”换届连续熬夜一周。乡领导知道后劝她休息,可她却笑着说:“村民哪里离得开我哟,电话都被打爆啦。”干了11年民政工作的杨根姬熟悉乡里每户困难群众,在危难关头,她的手机往往是群众第一个想到的求助电话。面对几十年不遇的洪水,乡里的灾情陆续上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路也不好走,牛头村的一户受灾群众她没能上门查看,只好通过电话核实损失,对此她心存愧疚。

为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各地民政部门全力做好物资调运、群众安置等工作。6月30日傍晚,湖南省洪江市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易声立接到沅河镇受灾求助电话后,立即向领导汇报,要求到灾区一线。随后,他与同事们火速将棉被、矿泉水等救灾物资装车,连夜送往沅河镇。在受灾群众安置点,他又和镇政府工作人员把生活急需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接过救灾物资,一位受灾群众说:“想不到民政部门这么快就把棉被、矿泉水送来了!”然而此时,在100多公里外的洗马乡黄泥洞村,易声立父母家中被泡、菜地被淹,尽管内心焦虑、担忧,但他也只能在电话中安慰:“只要您二老没事,一切都可以重来。”面对历史罕见的大灾,湖南全省民政系统近万名干部正是这样舍小家顾大家、坚守一线、全力奋战,把一床床棉被、一箱箱方便面、一瓶瓶饮用水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

选择了民政,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民政,就是胸怀了大爱。“关键时候,民政干部靠得住!”人民群众的点赞就是对全国各地千千万万奋战在防灾救灾一线的民政干部最好的认可和褒奖。民政人牢记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冲得上、挺得住、豁得出,把受灾群众的事看作天大的事,把受灾群众的安危与冷暖作为心中最大的牵挂。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守护安全

多年以来,“跑在灾害前面,提前转移群众”,成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命安全的一条宝贵经验。

为了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地也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努力做到一村一预案、一村一演练,确保人员、物资、责任、预案、管控、追责到位。

为有效应对灾害,四川省减灾中心派出“动中通”“静中通”卫星指挥车,携带短波电台、无人机、卫星通信等装备赶赴灾区,同时出动大型“方仓”指挥车,负责搭建临时指挥室,并采集和传输灾情数据信息。为真实、全面、客观呈现灾害全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运用无人机,对泸溪县武溪镇上堡村滑坡进行全面拍摄,数据很快传送到州、省应急平台,发挥了科技在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同时,湖南省为1371个乡镇配备了电脑、报灾终端、打印机、照相机等设备,与全省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信息平台联网,提升了灾情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

为面对灾害时能够有条不紊,浙江省通过建设避灾安置场所、综合减灾社区、减灾联动机制,并搭建省内减灾救灾应急系统,集合全省优势共同减灾;通过强化“防灾重在早”的理念,形成了一套“早转移、早安置、早备灾”的具有浙江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通过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努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协调社会组织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等,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强“堡垒”。

为充分发挥基层民政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重要作用,贵州省瓮安县通过增设一名村级民政主任,建立一个民政服务平台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基层民政力量。

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江西省民政厅在重灾区修水、婺源、浮梁、昌江等4县(市、区)设置集中安置点95个、安置群众1万余人;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在所辖9个街道设置了10多个设施齐全的安置点,区民政局与街道、社区、学校人员轮流值班,24小时无缝对接,让群众在安置点安全出入、安心生活;浙江省兰溪市民政局救灾小分队固守避灾安置点,稳定受灾群众情绪,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与受灾群众一起渡过难关;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民政局对养老机构房屋进行全面排查,对分散供养的城乡五保、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众进行登门走访,对居住房屋有安全隐患的进行转移安置。

各地用实际行动让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让党组织、党员成为灾区群众应对灾害、战胜困难的“主心骨”。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灾区应急抢险指挥部及时成立灾区临时党支部,由县民政局、县消防大队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树标杆,积极发挥党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抢险救援、灾情核查、清障排险、群众转移、情绪安抚、重塑信心,党员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了有受灾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关怀,凝聚了受灾群众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和力量。

为了引导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四川省阿坝州民政局在集中安置点建立医疗卫生、安抚维稳、接待安置、后勤保障4个工作组,组织社工和志愿者110余人,开展心理疏导,并就群众反映的孤儿领养、永久安置、就业、保险等问题宣传解释政策;浙江省建德市民安、山地、水上救援队和临安市民安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在当地减灾办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参与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江西省民政厅针对修水县严重灾情,委托该县爱心联合会牵头引导13支社会力量380余人携带冲锋舟、救生艇、水下打捞装备、救生圈等救灾设备参与救援;湖南省减灾办、省民政厅协调省红十字会、省慈善总会、省妇儿基金会等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积极发动募捐,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除财政部、民政部累计下拨的8亿元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外,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民政厅商财政厅累计下拨省级救灾资金1.18亿元,其中:浙江2300万元、江西2000万元、湖南5000万元、广西1600万元、贵州900万元;各受灾市县紧急启动响应,安排救灾资金和物资,湖南8200多万元、江西4100多万元、贵州5100多万元。与此同时,各地还着力加强对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采取公示公开、设立“互联网+监督”平台等办法,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受灾群众。

目前,各地陆续开启灾后重建模式,但在“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关键时期,南方又迎来了新一轮暴雨洪涝灾害,防灾救灾形势依旧严峻。全国民政系统继续全力救灾,坚守在一线……

猜你喜欢
民政灾情防灾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A dataset of Ya’an Earthquake based on social media
“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