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017-09-20 09:31何凯
读天下 2017年23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自信心朗读

摘 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讲究方法。只要我们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不懈的努力,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终身受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良好习惯;朗读;写作;自信心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甚至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的良好习惯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式。遇到生字新词,要随时查阅字典和工具书,先画出本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另外还要标出文件都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比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课后的问题答案画在文中,在熟读课文后,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等老师讲解时再提出来,这样就达到了读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同学、老师,以求解决。我认为“动笔墨”应该包括下面三个含义:一是学习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二是随时将课本或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经常写一些心得体会。学生在读课文时要进行圈点批注,大胆质疑,把握要点,头脑也在思考,感情也会受到感染,大胆质疑,探究分析,从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赏析的角度、方法,课堂上一步步训练,课后布置按照老師教的方法进行阅读练习,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二、 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不仅识其字,解其意,而且用心思考和感悟。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差错,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学生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就会成倍提高。可见,朗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同时朗读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阅读教学,要训练这种敏锐的语感,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感受中去接近作者的“旨趣”。要达到这一目的,朗读当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这一点,恐怕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实践体会的。当然,朗读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是“读”的能力的一部分,而且能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读得不当,哪些地方没处理好,并及时做出调整改进,这就锻炼了听的能力。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朗读得更好,教师会自己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无疑也是对“听”力的促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话一语道出了朗读、熟读与写作的关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在教学中,每篇课文都给学生范读,每节课都给学生至少10分钟以上的朗读时间,并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篇好文章,每星期举行一次小组的朗读比赛。

三、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表扬,少批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充满信心,相反,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主要原因就是自认为没人关爱他,从而缺乏自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自信”起来。例如,可以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总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谁用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心灵中认识到:我不比别人差,我一定能做到。尤其对于学困生,他们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先天智力发展的不足,也有家庭关爱的缺失和教育的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调查研究,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指导和转化,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关注他们,用爱心去打动他们,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做的目的,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 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如果学生交流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将缺乏对学习的热情,而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热情。当学生喜欢上一个教师时,他自然就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功课,就会对这门科目感兴趣,自然而然他的这门科目的成绩就会有所进步了。例如我班的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孩子3岁时,父母就离婚了,孩子由父亲扶养,母亲远嫁外省。孩子从小就缺乏母爱,他的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的生活由年迈的奶奶照顾。在学习上由于无人指导,学习基础很差,写的字无法认识,而且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损坏公物,爱与别人打架,因此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然而没有一点效果。自从我接上这个班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也有自己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苦,别人不愿做的事他抢着做,尤其是非常有眼力,抢着给老师拿东西,运动会上拿下许多第一。你说他是差生吗?关键是缺乏正确的教育,老师和同学们只盯着他的缺点看,孩子缺乏的是自信心。因此为了让他在学习上也拥有自信,我首先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入手,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并给他物质奖励,结果他的表现越来越好,我趁机向全班同学说:“只要他在思想、学习、卫生、纪律方面有一点儿进步,就给他贴一面小红旗。”结果一学期下来,他把四面小红旗都得到了。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开始不要给他定型,把他限制死了,还怎么能发展呢?只要我们师生对症下药,从问题的突破口入手,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孩子自信心上下功夫,那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总而言之,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习惯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坚持不懈、反复强调和练习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的良好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一有进步就及时鼓励和表扬,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作者简介:

何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第八小学。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自信心朗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