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2017-09-20 09:31黄达颖
读天下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所需求的不再是单靠体力劳动的人员,而是综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专门技术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对其敞开大门,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对教学教育不断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在人才培养上逐渐向着校企协作创新方向发展。为了能够加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长期合作关系,本文对校企协作创新模式展开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一、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所侧重的是对学生实践方向的培养,在这个全新的模式下,学校参与到协同创新中,这种情况是社会大环境导致的,这样能够使学校毕业的学生与企业能够实现无缝衔接,对社会生产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二、 协同创新

许多单独的企业或者主体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关系,没有从属关系,只是单纯的合作,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各扫门前雪模式,而是更加合理的处理公司间的资源关系,将这些单一的主体联结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解决会出现的问题,将一个公共的资源平台建立起来,明显提升创新能力。

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学校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探索与研究,并且找出了许多有效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等。

(一) 协同创新中心模式

在组成的方式上,包括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各司其职,所要进行的协同创新工作,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各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组织上的创新,具有更高的层次,为社会以及学校和企业都能带来很大的好处。

在H职业学院中,根据校企创新协作的方式,学院中心出了这样一种全新的培养学生方式:由且也出钱购买了很多高端的建筑测绘设备,根据这些设备,学校专门成立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化针对性指导。通过当地的土木工程研究协会与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的共同协作之下,各司其职,进行了许多具有共性的创新活动,比如“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等相类似的活动。

(二) “Work Group”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研究工作室,推广中心以及行业园区。这三个部分分别代表一个工作组,单独发挥作用,并最终能够将这种模式的整体效果发挥出来。

图2 “Work Group”组织模式

在这种“Work Group”中,H职业学院是运用最好的一个地方,这种校企创新协作是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师资力量,根据自身的优势办学条件,将许多院校的资源和创新力量都吸收过来,为自身所用。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特殊的照顾,使得学校顺利实施这种模式。“推广中心”的作用是将建筑设计成果、建筑智能化研究成果等通过推广中心来推广出去。“行业园区”就是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将建筑集团知名企业聚集到行业园区,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现场试验来检验成果和技术,从而将建筑设计成果和智能化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从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 战略联盟模式

在经过协议之后,高职院校同一些相关联的企业共同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有很多个体组成,这种组织在进行运行时有很多中方式,不仅仅拘泥于实体,还可以在网上开展,主要目的是将行业所需求的技术做好创新工作。

在一个甚至几个大企业的支持下,某一个职业院校在某一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这种运行机制就属于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模式的范畴。政府对社会上这种创新模式有很大的支持:第一点:通过政府的调控能力将很多相关的企业拉入对相关高职院校地支持中;第二点: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创新的发展,政府相应的出跳了很多对应的政策,大力鼓励这种模式的发展;第三点:在联盟运作过程中,给予了相应的金融支持。

四、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一) 缺乏相关政策引导,影响校企协同创新的开展

为了让校企协同创新不断发展,最近几年,政府推出了很多相关的政策,从内容本身来看,具有很多值得推广的地方,但是在实行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政策里的很多概念说的都很模糊,缺乏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对这些政策表示出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在执行时力度不够,效果大打折扣。并且政府在信贷、奖惩很多方面的引导工作进行的不够充分,不能够对校企两方面的协同创新的热情起到一个调动作用。

(二) 管理上的乏力导致校企协同创新难以长效开展

在协同创新中,企业与学校在内容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在协同创新时有着不同的分工。协同创新,关键在協同,由于在学校和企业中相关从业人员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所接触的环境有差异,导致了很难做到完全的协作互助。在校企合作中,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就会使得双方在利益上会很不平衡,最终通常是合作一次就结束来往,双方都没有一种长期的协同合作的打算。

(三) 教学与社会生产脱轨

在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越来越倾向于封闭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接受课堂以及书本上的知识,却减少了对实际操作的重视,这种做法是极其不明智的,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中,这种生产与教学的不相符现象,直接导致了校企合作中,没有足够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项目,导致企业要专门地再做学生的培训工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对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出了很大的困难。

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引发的思考

为了对现今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有两方面解决办法:(1)具有一个相关的,且特别完整的法案供所有参与者去共同遵守,在政府的帮助下,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校企协同发展能够做得越来越好。为了增加双方的责任感,既要拥有对奖励政策,同时也要对双方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惩罚。(2)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有一个全新认识,对办学理念、专业探索等要具有创新精神,大量培养出能够与生产实时接轨的学生。

(一)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重新定位,让人们对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校企协同合作。

新时代的创新工作,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活动,单靠某一个个体就能独自完成,需要很多部門参与其中,才能共同完成创新工作,社会、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协作。而且随着创新的不断跟实践接轨,就不能简单地在基础和应用上下工夫,主要将创新工作投入带生产等一线环节。在高职院校方面,使得学校能够对自身在校企协作中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做占据的关键地位,并且要将高职院校的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一些全新的技术以及科研成果不断的应用于当地的生产生活中。

(二) 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在校企协同合作的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层次的,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学校和企业起到一个约束作用,能够帮助这两方面能够积极地投入进来,这样,在一些重要事情的协商过程中,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协同发展。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巩固加强。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加强,企业的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共同探究创新之道。

(三) 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

在校企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硬件平台发挥着更重要作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这方面进行功能不断完善、对设备持续改进的工作。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分工合作,设备方面要通过企业来提供,并且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规范进行,培训场地以及研究场所要通过学校提供。与传统的工作室相比较,在这个新型的环境中,由于加入了企业的元素,要摆脱以往的一些模式,将实验室企业化,给师生们营造一种企业的氛围,既要拥有研究功能,又要具备生产能力。对学生做到专项培养,根据企业所需设置专项和生产实践等具体班级。

六、 结语

校企的协同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同企业共同的需求,在这种战略关系之下,这种协同发展模式能够帮助学校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的专业素养,同时企业会获得很多好处,企业在技术上会不断创新,竞争力也会不断升高,向着顺应市场的方向转型。并且校企合作顺利实施还能帮助国家有效的向着创新型发展,将科教兴国顺利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建敏,郝国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73-74.

[2]姚红,戴文静.湖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作共同创新现状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06):1-6.

作者简介:

黄达颖,湖南省湘潭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