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教学与训练畏惧心理探讨

2017-09-21 20:55冯明建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过栏跨栏意志品质

冯明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03-02

近年来心理训练一直受到众多国家的青睐,随着世界田经运动的蓬勃发展,运动员的水平日益接近,谁的心理素质稳定,谁就能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好的名次。大量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训练和比赛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跨栏跑从起跑、过栏、栏间跑、冲刺等都处于紧张的环境之中。跨栏跑属障碍项目,它的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它要连续克服空间障碍,这样在学生身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初学者身上。如:恐惧、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等。这就要求在跨栏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使学生获得最理想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

世界各国的体育专家、体育研究的工作者们通过实践已证明心理训练是整个训练系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补充并使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更趋合理化,因此心理素质的许多因素都影响着跨栏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在跨栏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常常关心的是如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跨栏的技术,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技术,提高学生的生理承受极限,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

一、跨栏技术掌握的阶段性与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形成的实质是大脑的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心理因素是反射活动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大量实践表明,学生在掌握跨栏技术时具有阶段性:

首先,学习和掌握跨栏步。这个时期是建立跨栏的概念,初步掌握跨栏步的技术,培养学生跨栏的兴趣。教学与训练中着重以过栏为主的基本技术训练,重点是摆动攻腿攻栏和起跨腿过栏动作,难点是起跨腿的过栏动作。

其次,掌握完整的跨栏技术阶段。这个时期是形成、改进跨栏技术,提高跨栏跑能力。重点是跨栏步与栏间的结合,难点是三步上不了栏。在这期间,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表现:

1.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

2.跨栏过于兴奋,产生“跳栏”。

3.情绪急躁(因为身体不协调、技术不合理),紧张过度。 4.缺乏勇气和信心,怕栏高、怕摔跤等。

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它降低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影响学员掌握正确的跨栏技术,在教学与训练中应注重人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状态。在教学与训练过程在应使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紧密结合,把技术、素质,心理等因素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技术和心理的强化训练,建立“栏感”及跨栏的节奏感。实践表明,跨栏技术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 栏感”的形成和心理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跨栏的心理训练,提高跨栏的心理能力

1.进行意志品质训练

加强意志品质培养,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运动训练本身就是自身克服疲劳、疼痛的过程,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跨栏运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除了像短跑那样快速奔跑外,而且在跑的过程中还需超越十个障碍,无疑地给运动训练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以加强克服因难,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

2)以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战胜疾病,勇于拼搏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奋发上进,坚定自己的意志。

3)在教学与训练中,利用不利的环境对其进行身体素质或专项技术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20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跨栏跑这项运动要超越十个障碍,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如何消除胆怯和恐惧的心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跨栏要求动作高度协调,这对心理的要求就比较高,因此在教学与训练开始就让学生明白。练跨栏,不仅是练身体、练技术,也是培养勇敢、顽强、灵活、勇于克服因难的精神和心理品质。在教学与中要引导学生苦练栏的基本技术,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使学生对一些肌肉群活动形成清晰的表象,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克服因初学时身体不协调、不合理引起心理上的恐惧感,挖掘身体素质的潜在能力,为进行完整练习尽快形成正确的跨栏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跨栏的过程中,碰一次栏、摔一次跤就成了下马威,引起对栏的恐惧心理,以后每当类似第一次受挫伤的情况出现时,恐惧就会反射性地出现,引起内外抑制现象。所以这阶段应教会他们对栏的各种模仿练习和专门练习,降低栏的高度,使学生逐渐产生兴趣,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在他们动作熟练后,有过标准栏的实力时,积极引导他们,可适当地降低栏的高度,使学生在较小的因难条件下体会腾空过栏的协调动作,在初步掌握过栏技术后再过几个栏。也可以在他们不注意时,把栏架移近些或降低高度,在学生能轻松过二、三次后再悄悄移回栏架或提高到原来的高度。在练习的过程中,当学生碰到栏架时一定要鼓励他们继续跑下去,不要停下,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与良好的习惯,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跨栏运动中,学生还经常会出现失常的现象,使平时的训练水平表现不出来,造成这种“怯场”的现象,主要是心理的缘故。紧张时,其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直接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放松训练来调节学生的紧张程度,调整他们心理状态,使之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3.提高学生在教学和训练、比赛时的适应能力,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

心理训练有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其意志力,提高身体的各种适应能力;使身体各方面的准备与训练、比赛的环境相适应。通过心理诱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放得开、稳得住,正确的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适应不同的场合,使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在能力,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训练以及比赛中去。在教学与训练中,采用改变训练环境,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在不同情况下保持心理稳定,保证教学和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及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在跨栏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有跨栏的信心和勇气,要克服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进行心理调整训练,采用降低作业条件,进行语言提示,加强“节奏感”的专门调节训练,用栏间跑三步和五步过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降低练习的强度和难度,逐渐提高练习的条件和要求,改进跨栏技术,增强跨全程栏的信心。

4.跨栏心理训练的几种方法

1)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在训练与教学的初级阶段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使看,听、练相结合,使练习者迅速学会单个过栏动作。如跨栏技术概括为蹬、攻、跨、压四个字讲示,强化过栏动作,掌握过栏技术的幅度、层次。

2)语言提示法。在跨栏训练中,教师站在栏侧适当的位置,细心观察练习者的第一技术动作,在不同的阶段对各个在过栏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发出指令提示纠正,如喊出“攻栏”、“摆动腿不对”、“好”等使他们边跨边想,不断思考。逐步建立跑动过栏的感觉。

3)“默想练习法”。在跨栏训练中,针对各阶段的技术难点,让练习者在每次练习前,闭上眼睛默想动作的技术要领,使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做起跨腿过栏专门练习时,让学生想象“蹬、屈、拉”的动作过程,该练习还有调节心理消除紧张的作用。

4)自我放松调节。训练和恢复是统一的,有训练就有疲劳、有疲劳就需要恢复,只有恢复好才能更好地进行训练,每次练习后,练习者用10-15秒的时间,仰卧闭目,自我暗示“我非常放松”、“我全身肌肉都很放松”等来消除疲劳,达到心理和身体的恢复。

总之,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提高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强度、恢复心理活动的能量、消除和治療心理障碍。在跨栏教学与训练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对其掌握跨栏运动的技术动作、发挥运动技术的训练水平,挖掘其运动的内在潜力有着重大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栏跨栏意志品质
跨栏比赛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论提高女子运动员100米栏过栏速度的方法
探寻跨栏步教学的优化手段
——滑马过栏
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
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的“两抓”策略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