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

2017-09-22 12:08陈志雄刘和湖黄国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制种技术高产

陈志雄 刘和湖 黄国贤

摘要 介绍了云南杂交油茶的应用前景和德宏州发展杂交油菜制种的优势,并集成了适用于当地的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以期为建立安全供种的制种基地、优质高产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亚热带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48-01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籽产量的提高和含油量的增加。油菜常年种植面积30万hm2,总产逾50万t,种植面积居全国前10位,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油菜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云南省地理多样,对油菜良种要求不尽相同,而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进行冬季杂交油菜制种均易受严重霜冻影响。为建立云南省安全供种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德宏州以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天然隔离条件,进行了冬季杂交油菜高产制种,获得了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高产制种技术的突破,组装集成了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1 杂交油菜应用前景

油菜是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全省食用植物油80%为菜籽油,2013年消费菜籽油41万t,自给率仅为46.3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将是今后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据粮食部门分析,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植物油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年均增长近50万t的趋势。因此,抓好油料生产,对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优质双低杂交油菜芥酸、硫苷含量低,其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V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是比较理想的绿色健康食用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利用杂交油菜的杂种优势,比常规油菜种植能增产20%~30%以上。

优质油菜籽用途广泛,除食用油外,在食品工业上也普遍应用,菜籽油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冶金、化工、纺织、油漆、制皂、医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油菜粕是一种优质饲料添加剂,深加工经济效益显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油菜的社会需要量势必逐年增加。

自“九五”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已选育出云油杂2号、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云油杂15号以及高油酸杂交油菜新品系等10多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目前,云南省油菜种植中杂交油菜仅占20%,距离云南省农业厅《油菜生产发展规划》,2020年全省杂交油菜种植面积提高到4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1-2]。

2 德宏州杂交油菜制种优势

德宏州靠近北回归线,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太阳辐射量573.5~598.6 kJ/cm2,年降雨量1 400~1 700 mm,年平均气温18.4~20.0 ℃,年日照时数2 281~2 453 h,年积温6 400~7 300 ℃,年陆地蒸发量在1 400~1 900 mm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德宏州坝子(河谷盆地)较多,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坝子四面环山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对杂交油菜制种防杂、保纯十分有利,且德宏处低纬高原,冬春季光照质量高、昼夜温差大、霜日少,污染小,授粉虫媒丰富,有利于杂交油菜制种高产遗传基因的表达。

随着油菜“南移、上山”,滇西、西南腾冲、德宏、临沧地区,对品种的优质、高产、早熟、耐旱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云南省其他地區冬季进行油菜杂交制种易受严重霜冻影响,建立安全供种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已成为迫切需要[3]。针对这一问题,2010年以来德宏区域推广站依托省产业技术体系,以德宏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天然隔离条件进行了冬季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系列试验研究。2016年度选用新育成的云油杂15号在德宏州实现了0.8 hm2连片制种、全生育期150 d以内、产量达到2 867.25 kg/hm2的早熟高产制种水平,取得了低海拔区(1 000 m以下)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的重要突破,属省内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的领先水平,达到国内萝卜胞质不育系统早熟杂交油菜制种的先进水平。2016年和2017年楚雄州农科所利用该批种子进行高产攻关,产量分别达到6 169.5 kg/hm2和6 402.75 kg/hm2的高产水平。2017年选用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高油酸含量、高含油量、“双低”(油酸含量76.35%,含油量46.54%,芥酸含量0.12%,硫苷含量17.93 μmol/g),品质成分接近橄榄油的杂交油菜新品系E07HO27,在芒市坝选择2个点进行制种试验研究,探索总结出高油酸杂交油菜在云南省低海拔区(1 000 m以下)配套的高产制种技术,实现全生育期148 d、产量达2 329.5 kg/hm2制种水平,属省内领先、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为扩大种子生产储备了技术。

3 集成高产制种技术

经过试验研究集成了“父母本适期播种调花期、控密促壮苗、全程去杂保纯度、蚜虫防控前移促授粉、父本隔行打薹延花期,机械辅助降成本”为核心的配套技术,有效提高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

3.1 制种区选择

选择自然隔离条件好,海拔1 000 m左右,前作种植水稻,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耕地作为油菜制种基地。

3.2 播种技术

播种期为10月下旬,采用小型开沟机开沟点播,有利于提高功效、降低生产成本,父本2行母本6行起一墒,每墒4.4 m,土壤湿润播种,提高出苗率,播种后用“广佳安”1 500 mL/hm2封草。

3.3 合理密度

父母本行比2∶6。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塘距25 cm,每塘留苗2株,母本密度12万株/hm2左右,父本密度3.75万株/hm2左右,父本采用隔行打薹措施延长花期。

3.4 合理施肥

底肥施复合肥22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硼肥30 kg/hm2。苗期定苗灌水后追施尿素150 kg/hm2,抽薹期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追施尿素225 kg/hm2,初花期用“速乐硼”750 g/hm2和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兑水喷施。

3.5 病虫害防治

出苗后用阿维菌素·哒满灵800倍液防虫;抽薹期用霜脲嘧菌酯1 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霜霉病。初花前用吡虫啉800倍液防治蚜虫。

3.6 去杂

去杂去劣措施贯穿于整个制种过程。父本花期结束后提前割除[4]。

3.7 辅助授粉

连片分布的油菜按0.67 hm2配置2个群势大于1.5 kg以上的授粉蜂群。

3.8 收获

母本角果70%~80%变黄褐色时,采用高桩收割,并晾晒在高桩上,5 d后脱粒。

4 参考文献

[1] 吴进明,雷元宽.十三五云南油菜产业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16(16):88-90.

[2] 曾建国,吴进明,李金晓,等.云南省油菜产业发展探析[J].作物研究,2014,28(4):406-408.

[3] 赵元玺.浅谈我省优质杂交油菜发展前景及推广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01(1):52-53.

[4] 黄可兵.杂交油菜乐油5号高产制种技术[J].种子世界,2005(10):5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种技术高产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