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多读精练 注重文字教学

2017-09-22 04:30周晓英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多读

周晓英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上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字教学;多读;精练

一、坚持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就“训练”本身来说,是教师合理地“训”与学生认真地“练”的有机统一,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训”导“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才能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真正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语言文字训练要得法

科学合理地制定阅读教学中的训练目标,可以克服训练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训练的质量。训练目标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一篇课文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材料编排的意图及学生的实际,准确拟定训练目标,使训练目标全面而且有重点。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前,我制定了以下训练目标:A.整体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义,理清课文段落,掌握主要内容。B.着重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真实感情。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D.以《火光渐渐熄灭》为题进行续写。这四项教学目标,第一项要求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懂,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项要求学生品味作者用词造句的恰如其分和文章中最感人的精妙之处,意在培养学生的品评、赏析能力。第三项要求学生以读为主,讀中悟情,体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第四项要求学生课外练笔,进行拓宽思路的读写迁移,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深化主旨、加深理解、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2.语言文字训练要得当

一篇课文的训练目标确定后,教师就要围绕目标选准训练点。例如,《落花生》一文主要写花生的好处、作用。这篇课文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语言朴实,恰如其分”。通过一家之间的对话,受到深刻的教育,知道不要做光讲体面的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训练层次也要得当,正确把握教材的难度,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而突破教学难点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巧妙安排教学程序。例如,《草原》一课的情节是围绕“美”逐步展开的,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为了增强学生阅读时的理解,减少训练的难度,让学生明晰课文思路,我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设计训练,即将作者看到的草原风光与感悟到的人情美分为三类,设计习题组织训练:A.课文是按照顺序叙述的,可以分成哪四部分?B.作者初到草原看到怎样的美景? C.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落实字、词、句的训练,然后采用先扶后放,在教学内容后揭示学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进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只有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才可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二、要始终坚持以读为主

评论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积累有多少。因此,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必须在“读”上下工夫,发挥“读”字的妙趣,才能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具体做法为:(1)初读感受语意,即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文章的主旨,提出自己在读书中不懂的地方,并标上记号。(2)细读感触语脉。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默读为主,着重感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缀、层次,感触全篇语脉,体会文章的基本思路。(3)拼读体味语句。这个教学环节既有点上的训练,又有对文章整体气脉的把握,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整体与局部训练的有机统一。(4)美读体察语情。通过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整体读,体察语情,达到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小学语文教学只靠课内读有数的文章是不够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历史都可以去读,这样学生才会从阅读中汲取多种营养,拓宽视野,受到美的陶冶,提高鉴赏能力,丰富作文素材。

三、把训练当作主要教学手段

过去语文课是把分析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分析什么呢?无非是分析人物形象、中心思想,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此类分析多侧重于理性方面,甚至是条分缕析,节外生枝,探求微言大义。这类所谓“深透”分析,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呢?即便掌握了这些东西,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究竟有多大用处呢?因而必须改弦更张,坚持以训练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可以把这种教法概括成“导练”两个字,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或练读书、或练写字、或练解词、或练体会文意、或练写一段话。在练的过程中,教师再随时了解其反馈信息,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导”。语文课坚持以训练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读
爱读 多读 会读
多读?会读?巧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充实作文,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