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与工匠精神的契合路径探究

2017-09-22 03:49莫新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契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莫新均

摘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蕴含着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研究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內涵,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与工匠精神的契合,有助于挖掘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工匠精神;契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7-0045-0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者转化为服务与服务者的关系,也就是说学生既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也是高等教育的服务者。如何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每个高校学生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需要辅导员具有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专注于学生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无形的教育转化为学生成才的助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蕴含着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与工匠精神契合的过程。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在我国高校的存在由来已久,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辅导员定义为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层身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都处在“5+2”、“白加黑”的处理学生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游离在教师和干部之外,本职的大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成效不显著。有研究指出:繁杂的事务工作与日益严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间的矛盾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制定的目的就是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由“经验一执行”型向“研究一专家”型发展。

(一)辅导员专业化的概念。专业化是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特征,是一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为专门职业的过程。目前在大部分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中都将职业化与专业化视为一体,造成了职业化等同于专业化的误区。职业化和专业化都是社会分工和学科分化的结果,但职业的不一定专业,一个职业的专业化建立在对这个职业的属性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职业化是对一種工作状态的常规化、规范化、标准化与规模化,具有明确的定位、岗位职责和完整的工作机制,是某种工作成为社会认可的谋生手段,从业人员将此作为长期工作甚至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而专业化是指在职业化的基础上,从业人员成为某种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者与实践者,成为本行业的专家。职业化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专业化则更多强调个体化的特性,隐含有“权威”的特质。因此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在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充分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拥有处理学生事务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

(二)辅导员专业化的特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文共使用了28次“专业”一词,归纳而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也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最重要的内容,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就指出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员,这也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标志。第二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鲜活的有思想的大学生,要成为他们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三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大学生是最有思想和活力的群体,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复杂多变,辅导员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工匠精神的契合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立即成为社会上热议的一个词,百度百科对工匠精神词条的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内涵有四个方面,分别为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工匠精神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和追求,是对顾客高度负责和对自身不断严格要求的精神。虽然在具体上而言,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工匠与产品的关系,高校学生管理则是人与人的关系,但实质上他们都强调的是以专业、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顾客,强调顾客的感受。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实质也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它与工匠精神有着很多的契合之处。

(一)思想层面的契合。工匠精神在思想层面上强调的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只要与学生有关的就要管,事务繁杂,没管好还要问责,牺牲休息时间和加班是一种常态,压力大任务重。然而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很多新人职的辅导员仅仅把这个岗位当作一个跳板,但一名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持久专注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根据对2008年到2014年71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调查,工作时间3年以内的仅有5人,工作时间在4~8年的有33人,工作时间8年以上的有33人。如果仅仅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辅导员不仅难以取得出色的工作成绩,也会难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心存敬畏不断前行,在热爱辅导员岗位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endprint

(二)行为层面的契合。工匠精神崇尚踏实专注的工作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因循守旧,在实际行动中工匠精神对创新求变也在坚持不懈的追求。高明的工匠必定是“善假于物”,敏感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所属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善加引导更好的促进自己和行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随时代而动,不同时期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特质,专业化的辅导员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以問题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权。现在新媒体技术已经普遍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传递正能量,积极引领学生,开拓辅导员工作的新空间和领域。

(三)目标层面的契合。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通俗而言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辅导员从事的是教育人的工作,必须对学生的主观体验和要求给予高度的关注,育人的工作永无止境。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各种学生事务的处理过程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工作细节的把握。天下事必作于细,辅导员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不断的引导,每一个细节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极致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工匠精神的契合路径

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精益求精的为学生服务,这是辅导员往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工匠精神在辅导员工作中得以实现的过程。

(一)由被动型向主动型发展。纵观各行各业杰出的工匠,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工匠精神,都是内化了的主动工作精神,而不是外在的职业规范和标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改进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指令,但被动的工作状态仅仅是完成了工作任务,年复一年日复日的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从被动到主动是一种艰辛的转变过程,每一名工匠成功的历程都伴随的是汗水和艰辛的付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辅导员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工作”转化为“我要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善于观察,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由直观型向知识型转变。一名合格的木匠须熟知各种木料的特性和各种工艺加工手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木匠。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学科专业,辅导员专业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岗前培训和自我学习,大部分辅导员都凭直觉和自己固有的知识来处理学生事务,只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指出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哲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各类学科知识。广博的知识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但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来说,仅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先博后专”的专业知识架构,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权威。

(三)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发展。工匠精神蕴含着以客户为中心,强调客服感受的思想。“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不断改进寿司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就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常规的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和学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刚性关系,因此部分辅导员认为的权威就是学生要怕老师,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而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扭转这种现状,辅导员从关心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提供学生需要的指导和关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由事务型向研究型发展。古人说“技近乎道”,技艺的不懈雕琢和追求,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经常的处理各种学生事务性工作,掌握了学生工作第一手资料,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辅导员的工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剖析,找到新的工作思路和新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工作,如此反复的循环可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辅导员提升自身价值、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建义,高校辅导员专业定位、标准及其达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张明志,姜土生,学科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5(04)

[3]李斌,束建华,辅导员专家化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

[4]佟自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内涵的创新性思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5]李爱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责任编辑:王辰]endprint

猜你喜欢
契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