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别样的开埠烟台

2017-09-23 04:23张敏敏
全国新书目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一瞥西方人烟台

张敏敏

烟台一瞥--西方视野下的开埠烟台

陈海涛 刘惠琴 编

2015-11

9787533334055

烟台,是一座很有内涵的城市。那么百年前,烟台在西方人眼中是什么样子呢?《烟台一瞥——西方视野下的开埠烟台》便能带领我们走进百年前的开埠烟台。

烟台这座港口城市以前只是由几个极其普通的小渔村组成的聚落,没有多大规模,也谈不上什么重要性。战争改变了烟台的命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烟台成为允许对外通商的开埠口岸,此后,烟台的重要性快速提升。在烟台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各国还设立了领事馆,建立了教堂、医院等。

陈海涛、刘惠琴编译的《烟台一瞥——西方视野下的开埠烟台》一书收录了8篇西方人的文章,有些是当事人的现场记录,有些是亲历者后来的回忆文章,来源不一,长短不等,但都反映了西方视野下开埠烟台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烟台历史一瞥》细致梳理烟台开埠历史及开埠后的变化发展情况。该文章的作者为史米德,他在文章中细致描绘了烟台开埠后的发展,涉及烟台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宗教的传入与传播、商贸的发展等,还配有当时海关码头、烟台街道、各领事馆、教堂的照片,图文并茂,叙述生动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马茂兰家族在烟台》窥看烟台开埠后商业的繁荣。詹姆士·馬茂兰是仁德洋行的创始人,后来仁德洋行的经营业务几乎扩展到烟台的每个商业领域。通过马茂兰家族在烟台的创业与发展史,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烟台商业之繁荣。

我们可以通过《我在芝罘学校的生活》了解芝罘学校当时这座“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的建立、发展、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具体生活等。该文的作者为弗雷德·哈里斯,1927年生于中国青海西宁,父母均为中国内地会传教士。1927—1943年,作者跟随父母在中国生活,1934年进入芝罘学校读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芝罘学校师生一起,被先后关入日本侵略者在烟台、潍坊设立的西方侨民集中营,直到1943年才得以离开集中营,回到美国。作者描述的其在芝罘学校读书期间的经历,生动具体,皆为作者的亲身经历。

编译者在译注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尊重原作,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对正文内容也没加以任何修改;对相关背景的介绍、错误的更正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理解则以注释方式说明。这都显现了编译者治学之严谨、学术之深厚及译注之辛苦。当然此书不可能包括所有西方人对开埠烟台的记录,但对了解19~20世纪开埠烟台的情况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瞥西方人烟台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跟踪导练(四)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新书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