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7-09-25 06:4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柳学周文图
海洋与渔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亲鱼黄海苗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柳学周/文图

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柳学周/文图

攻克了黄条鰤野生鱼驯化、亲鱼“海陆接力培育”、人工综合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等技术难关……终于,国内首次获得黄条鰤人工繁育的成功。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也称黄尾鰤,为大洋性大型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是食用“生鱼片”、“鱼排”的上佳食材,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纷纷开展黄条魳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开发,但各国研发进展较为缓慢,养殖业主要依赖野生苗种。

品种特性

据调查,黄条鰤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黄渤海海域自然分布的唯一大型鰤属鱼类。俗称“黄犍牛”、“黄金鲅”,因其体大如牛,身体从吻端至尾柄有一条明显的金黄色纵带,且腹鳍、臀鳍、尾鳍边缘均为金黄色而得名,故被业界冠予“黄金鰤”的美称。黄条鰤属海洋暖温性中上层掠食性肉食鱼类,主要摄食鳀鱼,玉筋鱼等小型鱼类及头足类和甲壳类海生动物。适宜生长温度18~29℃,适宜盐度25~34。有记载的渔获个体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60kg以上。

黄条鰤体型大,生长迅速,肉质鲜嫩,富含人体所需16种氨基酸,特别是“EPA+DHA”含量高达20.77%,而且黄条鰤身上鱼刺少,宰杀后出肉率可以达到75%,因此具有较优的口感鲜度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肉质媲美金枪鱼,经济价值高。

人工繁育技术进展

黄海水产研究所鱼类繁育研究团队经数年努力,攻克了黄条鰤野生鱼驯化、亲鱼“海陆接力培育”、人工综合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自然产卵等技术难关,获得了批量受精卵,采用工厂化育苗方法,摸清了早期发育规律、饵料系列、苗种中间培育等关键技术,培育出平均全长13.6cm、平均体重28.4g的黄条鰤大规格苗种数万尾,取得了人工繁育的重大突破。

实验证明,黄条鰤特别适应深水大网箱养殖等养殖模式。研究团队前期养殖实验证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采取“海陆接力养殖模式”,当年的苗种到秋末可生长到尾重400克左右,以后每年仅在5个月的适宜生长期内,体重就可增加2~3公斤,生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若在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生长的时间更长,生长速度将会更快。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人工苗种的深水网箱养殖和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养殖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亲鱼黄海苗种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地热水环境条件下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黄海简介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花䱻亲鱼池塘套养培育及规模人工繁殖技术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