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政治稳定被冲了一个趔趄(社评)

2017-09-25 15:06
环球时报 2017-09-25
关键词:选票默克尔大国

德国大选24日举行,民调机构初步统计显示,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32.7%的选票,大降约9%,社民党也下降5%以上,获20.2%选票。极右的德国选择党一跃成为第三大党,德国历史上看来将首次有6个党进入联邦议院,小党崛起成为一个趋势。

这次选举结果应不会影响默克尔再次出任德国总理,她将进入自己的第4个任期,追平执政16年的科尔,并列执政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德国的“政治稳定”在发生摇晃的情况下得以维持。

被认为代表“民粹”的特朗普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英国脱欧了,法国的两大老牌政党则被年轻的马克龙带领不满现状的法国民众打得一败涂地,德国似乎成了西方保持稳定的最后希望。德国的选民们像是为这一希望打了一场远比想象要艰苦得多的保卫战。

联盟党所获选票缩水了,它组建联合政府变得更艰难。但是默克尔作为只有“弱党”的德国培育出的“强势领导人”,这个格局迄今得以维持。执政16年,在西方只有德国才会给出这样的机会。很多人认为,这反映了德国人愿意看到国家相对稳定的政策和路线,不希望政党政治带着整个国家瞎折腾。

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在德国很难分辨出谁是因谁是果,人们只能说,德国是长期经济发展最扎实的欧洲大国,也是政治确定性最高的西方大国。德国可以被当作政治危机导火索的事情一点不比其他欧美国家少。整个西方最近几年都在争论难民问题,默克尔一度奉行“最激进的对难民开放政策”,而难民问题却似乎在这次大选中被淡化了一样,只有极右翼的选择党就此猛攻默克尔,其他党都没怎么提。

西方的体制决定了多元的释放,但德国一直是多元世态中共识最突出的西方大国。有人甚至认为,德国由于总理实际任期长,等于是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政党轮替”,这种总结虽然有些极端,但却充分刻画了德国的不同。西方世界中意大利那样走马灯似地换政府,以及美国选举竞选对手之间恨不能刨对方祖坟似的互骂,德国都避免了。

其实现代社会里,问题都是明摆着的,看到、指出问题很容易,解决问题意味着一定的社会痛苦。选举社会里,选民常常被“惯坏了”,福利不断累加,社会逐渐失去竞争力。西方很需要能够为社会做出理性选择的权威,默克尔迄今相对成功地在德国扮演了这个角色。国家治理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化和互联网深刻改变了每一个社会的内外部环境,国家治理出现新的不适应,不同的治理方式面临竞争。大多数国家都显得有些焦躁,对着眼长期效果的政策不耐烦,要求任何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逼得政府只能搞短线操作,或者通过煽动民众的极端情绪树立自己政策的合法性。

德国这方面的弯路走得比较少,迄今的效果也在西方大国中相对最好。美国舆论对德国很不客气,欧洲舆论对默克尔的非议也很多。但是德国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算是“走了一条自己的路”,默克尔在西方社会最缺少宽容的时候将自己的执政期推向极致,使自己成了21世纪西方政坛的“不倒翁”。她的“奇迹”比科尔的更加“奇迹”。

然而新的选举结果显示,正在西方劲吹的民粹之风也在吹凉德国,令它打了个趔趄。德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未使自己沦为恐怖主义重灾区,但这一切难以确保它在欧洲令人不安的风潮中独善其身。德国很像是站在了“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上。

法国惊险地挡住了极右政党对政权的觊觎,德国惊险守住了国家政治路线,下一步是传统路线逐渐收复失地,还是右翼力量发起更猛烈进攻,这个悬念变得更加紧迫。

今天的世界充满颠覆性冲动,稳定成为全球越来越稀缺的要素。如果世界大国都发生美国、英国那样的政治变动,全球的面貌会变成什么样令人难以想象。全球治理需要几个很有分量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希望德国在经历一番骚动后,终能稳住阵脚。▲

猜你喜欢
选票默克尔大国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奥斯卡奖的偏好投票制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默克尔即将访美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