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志向与理想

2017-09-25 04:39王思洋
新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沁园春志向毛泽东

王思洋

中国诗词注重意境,“诗言志”。我酷爱读毛泽东的诗词,因为毛泽东的诗词跳动着激荡豪迈的理想,传递正能量,催人奋进。

主席曾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表现了豪情万丈、气势磅礴、排除万难的理想和情怀。

1925年,在大革命的浪潮中,毛泽东在湖南领导革命运动,胸中蕴蓄着主宰大地沉浮的志向,激情写下《沁园春·长沙》。诗人借学生时期在长沙学习和活动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抒发了心怀国家、思索革命,关心人类、改造社会的宏大理想。“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们要在“萬类霜天竞自由”的大浪淘沙中,做中国大地的主宰者,为争取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抗争和奋斗。

沧海横流安足虑,鲲鹏击浪从兹始。1927年面对风云变幻,面对白色恐怖,面对“烟雨莽苍苍”,诗人没有困惑、迷茫、消沉,而是以惊涛拍岸、突破“闸门”的勇气,“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决心挽狂澜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正如他自己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有了理想,不会因挫折而止步,不会因磨难不前。经过血雨腥风的五次反“围剿”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到达陕北后,决定开赴前线,东征抗日。大政方针定,“风烟滚滚”扫。1936年2月,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时,眺望北方茫茫大雪,被红军将士们奋勇争先、渴望杀敌的斗志感染,诗性勃发,写下了风调独绝、文情并茂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要为多娇的江山尽心竭力,领导党和人民逐鹿中原、鏖战疆场、驱除日寇,为实现“变中国为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国家”而不懈奋斗。

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理想与志向,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经历上下求索、千辛万苦,同敌人血战到底,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终于在1949年获得了独立和解放,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欢之呼之,喜之悦之,兴奋地填词作诗,“一唱雄鸡天下白”,“诗人兴会更无前。”

读主席的诗词,我内心世界为其理想和志向所折服,周身感受着他思想的炽热光芒。“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今天,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理想和事业追求没有变,勤奋读书学习,勇于实践创新,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驰骋。这就是我们的坚守和展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沁园春志向毛泽东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沁园春·赞中原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沁园春 ·春朝送暖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