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先改变餐桌,再改变世界

2017-09-25 04:44张琦
新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耕种农场会员

张琦

“农妇、山泉、有点田”是许多现代人的梦想。但就算有机会回归乡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俯身泥土、成为农夫和农妇的勇气。但清华大学的博士后石嫣却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做了十年农妇,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小麦色的肌肤和沉甸甸的幸福感。

舌尖上的幸福感直抵灵魂

石嫣永远也忘不了她在美国农场吃第一口蔬菜时的感受:

“清甜而鲜润,滋味明明很淡但却足以让味蕾惊艳,吃到嘴巴里整个人都觉得特别幸福,那是我第一次发现青菜原来可以这么好吃。”

那是2008年,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的石嫣偶然获得了一个去美国考察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机会,她提着重重的行李,从北京辗转飞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然后又转车三小时,终于抵达了考察地点——一个位于远郊的小型农场。

按照考察要求,石嫣要在这里待足半年,对农场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的分析报告。从热闹的北京一下子来到了美国乡下,石嫣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轴变长了。她每天和农场的员工一起拔草、种菜、喂鸡,去附近小镇给农场会员送菜,大风吹粗了她的皮肤,从未拿过农具的双手也被草根和镰刀手把磨得生疼,最开始的那段日子她烦躁不堪,不停问自己:放着国内重要的研究课题不做,却跑到这儿来当农民,是不是有点傻?

这种烦躁感往往熬到饭点才能得到缓解。农场提供的食物很简单,餐桌上都是自产的粮食和蔬菜。番茄甘美、土豆粉糯,青菜水灵灵甜滋滋,随便煮一下就美味得不得了。石嫣偶尔会下厨做几道中国菜,不善厨艺的她做的都是基本款:白灼青菜、土豆丝、番茄鸡蛋汤,只是随便一炒,饭菜就像施了魔法般香甜,端上桌不一会儿就被吃得精光。石嫣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单是吃饭这件小事就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而在这种幸福感的滋养下,石嫣逐渐适应了单调的农场生活。每天干完活吃饱饭,再美美睡上一觉,她便觉得一整天都圆满了。

在农场,石嫣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除草。农场一直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来耕种粮食和蔬菜,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因此需要员工们用双手拔除杂草。刚开始石嫣觉得这很无聊,但慢慢的竟然也拔出了味道。她说:“拔草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有大量的时间跟自己相处,可以慢慢想明白很多事。以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说扫地就是修行,后来我明白了,扫地确实是在扫心地,拔草也是一样的,你得慢慢拔掉内心的杂草,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半年后,石嫣带着生态农耕的理念回到国内继续学业。吃惯了农场里的自种蔬菜,石嫣开始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总觉得茄子不像茄子、黄瓜不像黄瓜。每到饭点,她都会热烈地怀念美国农场餐桌上的饭菜。吃纯粹的蔬菜、过简单的生活,重拾农场生活中的幸福感,成为了石嫣心头最大的念想。

用双手连接泥土大地

从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后,石嫣考取了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博士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的导师、知名农业专家温铁军在凤凰岭下租了一块试验田,便主动请缨前去耕种。劳作间,她突发灵感:既然自己在不断怀念美国的农场生活,何不将那儿的农业模式复制过来,也打造一个CSA农场,招募一批铁杆会员,在农场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直销、互信友好的关系,让种植者专心生产,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的食物,同时也圆一把自己的农耕梦?

就这样,石嫣在导师的支持下打造了中国第一个CSA模式的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并首次招募了20名会员。从此石嫣又开始规律的农耕生活,每天最关注的事情从科研和论文变成了如何种出更加健康可口的蔬果,让原生态的食物直抵会员们的餐桌。大家对石嫣的称呼,逐渐从“石博士”变成了“石掌柜”,而她也逐渐爱上了“农民”这个称谓,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她会不假思索地在申请单上写下“农民”二字,内心充满自豪,结果银行柜员说“没有这个选项,要不还是写职员吧!”石嫣心里略略不满:怎么会没有农民选项?务农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和世界连接的形式,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

终日和泥土大地打交道,石嫣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她种出的有机西红柿色泽鲜红、内瓤沙软,心室丰满,很快成为了农场会员们的最爱。一个晚上,石嫣满足地吃下了一只大西红柿,正准备洗漱休息,忽然收到了一位会员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孩子睡得香甜,怀中还抱着一只圆圆的西红柿,对方告诉石嫣:“宝宝很喜欢你们的西红柿,睡前吃了两个还意犹未尽,于是又抱着一个入睡了。”

那一晚,石嫣睡得又暖又甜。

通过耕种和配送无公害蔬果,石嫣和会员们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紧密。蔬菜是不是有机,在肉眼上其实很难分辨,靠的就是彼此之间的信任。石嫣除了为会员提供配送服务,还租下了不少耕地,设计出“劳动份额”,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到耕种当中,与耕种者形成互动。很多会员亲眼见证了她宁可颗粒无收也不肯使用化肥农药的过程,逐渐对农场的耕种模式产生了信任。有时因为自然灾害,果实无法按时收成,会员们就会默默等待下一批次的成熟,不知不觉间,耕种方和消费方早已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收獲的甜蜜。

随着时间的积累,“小毛驴”的会员从最初的几十家变成了几百家、几千家,石嫣又开辟出350亩耕地,在北京的郊区打造了名为“分享收获”的有机农场。她说:“通过与会员们分享食物,你可以感觉到,一个家庭所有的饮食,都是从你这儿来的。这种信任感不是一般的关系。”

世界会因吃而发生改变

转眼间,最初的一批会员已经跟着石嫣走过了十个年头。有一位女士,从结婚起便在石嫣的农场里订购蔬菜,后来她做了妈妈,大宝和二宝都是吃石嫣种的有机蔬果长大的。“让宝宝从小就品尝到食物该有的味道,长大后味觉才不会容易迷失,沉醉于那些肥甘厚腻的重口味。”天气晴好的周末,那位妈妈也会带着孩子们到农场劳作,除草、堆肥、捉虫,任两个孩子在草堆上打滚,满头满身都是草屑与泥土。“我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现在看到孩子们还能这样玩耍,真好。”

而同大地连接得更加紧密的,则是石嫣本人。从事有机农业后,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的她是个好学生,也是个爱美的城里姑娘。持续的劳作让她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健康,手臂上甚至练出了肌肉,她依然爱美,但对美的定义却更宽泛了:从前她会化上鲜亮的彩妆,穿上时装和舍友们去逛街,以此来调剂紧张的学习,现在她更喜欢随便梳个马尾,戴一顶遮阳帽,然后在鬓角插朵野花,美美的在田间地头劳作。

因为务农,石嫣还邂逅了宝贵的爱情。她的爱人名叫程存旺,是一名支农志愿者。他和石嫣有着同样的事业,也心怀同样的理想。在农场共同劳作三年后,两个人决定结为夫妻。结婚那日,石嫣身着淡粉色旗袍,头上戴着自制的花环,手捧一颗西蓝花,坐在程存旺的自行车后面驶向农场,简简单单就把自己嫁掉了。

婚后,石嫣夫妇依然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清晨,程存旺都会亲手摘下最新鲜的蔬菜给石嫣做早餐,石嫣则会隔三差五用新磨的面粉给丈夫做顿手擀面。偶尔拍一张合影,照片里的两个人都被晒得黑里带红,但石嫣照样乐滋滋地发到朋友圈里,并配文说:做了农民,很幸福的一件事就是每天都能有很长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一起生活还一起工作,虽然吵架也难免,但和好也很迅速。这辈子很短,我想和你一起待很久。

日子越久,石嫣越是对农民这个身份安之若素。去韩国首尔大学开会,一位大学教授轻蔑地问她:“你做农民收入能维持吗?”她笑了:“跟做老师差不多,但我得到的幸福更多。”而她在食物安全领域的努力,还为其赢得了“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2017年全球40岁以下影响食物系统的20名领袖之一”等称号。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时候,她还同一起与会的姚晨成为了好友,后来姚晨经常带着孩子去她的农场体验生活,看到笑容在姚晨和其他妈妈们的脸上绽放,石嫣感受到了同等的快乐。

“很多人想要改变世界,但我只想为餐桌上的食物负责。我尝过青菜的甜,嗅过泥土的香,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人。”这是石嫣一直以来的心愿。并且她一直深信,如果每个人都肯为自己的餐盘负责,这个世界就会因为吃而发生改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耕种农场会员
秋夜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农场假期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农场
耕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