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

2017-09-26 12:47邹作伟耿建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9期
关键词:核医学剂量率放射性

邹作伟 耿建华* 郑 容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的研究*

邹作伟①耿建华①*郑 容①

目的:对行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109例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进行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的不同时间,在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测量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结果:在肾动态显像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0.5 h、1 h、2 h、3 h、6 h和7 h时,从距患者4 m到0.5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0.76~8.86 μSv/h、0.68~7.27μSv/h、0.57~4.52 μSv/h、0.56~3.90 μSv/h、0.23~2.07 μSv/h和0.21~1.05 μSv/h,注射后24 h时,距患者各距离处的剂量率均为本底。结论: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剂量率会随时间和距离快速降低;当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以后,患者周围的剂量率降为本底。

99Tcm-二乙基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患者;剂量率

邹作伟,男,(1983- ),本科学历,技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从事核医学技术工作。

在核医学检查中,肾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例数位于核医学所有检查项目的前列[1]。锝-99标记的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99Tcm-DTPA)是最常用的肾动态显像剂,而目前99Tcm-DTPA也已成为肾脏核医学检查的最佳制剂之一[2]。对临床核医学检查中服用了131I后,患者所致辐射剂量[3]和全身骨显像患者对医院人群辐射影响的研究[4]已有报道,而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辐射水平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在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内对肾动态显像患者周围不同距离处的剂量率进行研究,为保证患者周围公众人员辐射安全提供数据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肾动态显像患者资料

选取肿瘤医院109例行肾动态SPECT显像的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52例。患者注射99Tcm-DTPA148 MBq(4 mCi)后0.5 h开始在距离其0.5 m、1 m、1.5 m、2 m、2.5 m、3 m、3.5 m和4 m处的8个点进行剂量率测量,测量时间一直持续到注射后24 h,测量高度在患者膀胱水平位置。

1.2 测量仪器

剂量率测量使用便携式辐射探测仪(美国LUDLUM MEASUREMENTS公司生产,型号为14C),检定周期为1年,由中国计量科学院检定。

1.3 数据分析

剂量率与活度成正比。实验中为了研究剂量率与时间和距离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所有实验中的数据剂量率按照注射148 MBq(4 mCi)标准化,标准化之后的活度均为注射剂量148 MBq(4 mCi)的剂量率,分析剂量率随距离及时间的变化,其标准化剂量率的计算为公式1:

2 结果

在距离患者0.5 m、1 m、1.5 m、2 m、2.5 m、3 m、3.5 m以及4 m处的8个位置上的剂量率均随时间迅速下降,而图1和图2均显示为距患者1 m和2 m处剂量率随时间的变化。

不同患者在注射后相同时间测量的剂量率平均值见表1;不同距离处,平均剂量率随注射后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注射后不同时间,平均剂量率随距患者距离的变化如图4所示。

图1 距患者1 m处剂量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图2 距患者2 m处剂量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图3 注射后不同距离处剂量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4 注射后不同时间剂量率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3 讨论

SPECT肾动态显像是检测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包括肾血流灌注显像和肾功能动态显像,可为临床提供患者双肾血流、大小、形态、位置、功能及尿路通畅情况[5]。SPECT肾动态显像是动态显示肾脏残留功能的灵敏方法,明显优于静脉肾盂造影。肾动态显像需要将放射性药物在静脉穿刺后快速推注静脉内,使药物在静脉内形成“弹丸”注入体内[6]。经弹丸注射后用SPECT连续采集,可获得显像剂被肾脏吸收、浓聚和排泄过程动态图像。在肾功能动态显像中,肾脏和膀胱是受照剂量最大的器官[7]。在20~40 min显像结束后,大部分显影剂浓聚膀胱内,随尿液排出体外。由于患者检查结束后身体内的放射性对周围的人员会造成一定的辐射,静脉注入后2~3 h内只有<10%显像剂留在血液中,>90%的显像剂被肾小球滤过,快速随尿液排出体外,0.5 h约有70%~80%排至膀胱。99Tcm-DTPA成人使用量111~148 MBq(3~4 mCi),体积<1 ml[8]。患者在0.5 h做完检查后,可以离开核医学科,嘱咐患者多饮水多排尿,身体的放射性药物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表1 距患者不同距离处注射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值剂量率(μSv/h)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肾动态显像在注射99Tcm-DTPA后0.5 h,即完成显像时,辐射剂量在其周围1 m处为(4.48±0.77)μSv/h,3 m处辐射剂量下降到(0.97±0.23)μSv/h。如果此时患者回到病房,会对医护人员及同病房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按照表1中数据可计算出:如果护理人员距该患者0.5 m进行护理10 min,所受到的辐射剂量<1.5μSv。据统计,1名护士一年中需护理667名这样的患者,其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有可能达到公众一年限值1 mSv;如果病房中2张病床之间的间隔为1.5 m,则同病房的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8μSv,对同一例患者而言,一年中需同超过125例做过肾动态的患者同病房,才能达到公众的一年限值1 mSv,而此种假设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必限制经过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检查的患者的行动。对注射99Tcm-DTPA>0.5 h后,患者对其周围的辐射会更低。当注射3 h后在其周围1 m处辐射剂量为(2.35±0.82)μSv/h,3 m处辐射剂量下降到(0.76±0.12)μSv/h,此时若患者回到家中或回到工作岗位,与家庭成员或同事相距1 m,相处8 h,家庭成员或同事所受到的辐射剂量<6μSv。当注射7 h后在其3 m处辐射剂量下降到(0.24±0.06)μSv/h,基本为本底。注射放射性药物99Tcm-DTPA24 h后,患者周围各个距离处均为本底。

肾动态99Tcm-DTPA SPECT显像患者在显像过程中会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及其他周围人员有一定的辐射,但是经过7 h的排泄后辐射接近本底,对当日做其他核医学检查(如全身骨显像)均不会有影响[9]。如果肾动态99Tcm-DTPA SPECT显像结束后,注射骨显像放射性药物后需要等候3~6 h后显像,同时嘱咐患者注射后大量饮水和排尿,当进行骨显像时,患者体内的99Tcm-DTPA所剩无几,不会影响骨显像。因此,SPECT肾动态检查的患者,离开核医学科后,对周围人的辐射剂量较低,远低于125I粒子植入治疗及131I治疗患者对周围的辐射水平[3,10-11]。而我国现行的标准规定进行核医学放射性核素诊疗的患者对周围辐射剂量的约束值为:成年人5 mSv,儿童1 mSv[12-13]。肾动态99Tcm-DTPA SPECT显像患者对周围的辐射水平与该约束值也相差甚远。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患者对周围辐射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约束值,剂量率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会快速降低,在注射放射性药物99Tcm-DTPA后7 h,距患者3 m处的辐射剂量已接近本底,注射放射性药物24 h,患者周围各个距离处均为本底剂量率。

[1]2016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6):479-480.

[2]谭天秩,于南,王全林,等.临床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0.

[3]李雪,姜微.临床核医学治疗中131I所致辐射剂量的研究[J].现代养生,2013(16):24.

[4]何文果,段云,徐蓉生,等.全身骨显像对医院人群辐射影响的初步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3,26(1):21-23.

[5]陈盛祖,匡安仁,黄钢,等.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贾晓娟,韩军,曾强生,等.弹丸注射质量与核素肾动态显像结合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47.

[7]唐琦,何其宇,朱卫国,等.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中的辐射剂量计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5):526.

[8]吴恩惠,周前,陈盛祖,等.中华影像医学影像核医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8.

[9]杨淑英,任媛,郭晋纲,等.医务人员在SPECT/CT下肾动态扫描过程中的辐射防护[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l5,36(1):43.

[10]耿建华,肖泽军,杨剑,等.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医护人员受照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0):23-25.

[11]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Radiation safety aspects of brachy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using permanently implanted sources.A report of ICRP Publication 98[R].Ann ICRP,2005,35(3):3-50.

[12]卫生部.GB16361-2012 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S].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

[1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标准出版社,2003:30-35.

Research of radiation dose rate around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dynamic imaging of SPECT with99Tcm-DTPA

/ZOU Zuo-wei, GENG Jian-hua, ZHENG Rong//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7,14(9):23-2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adiation dose rate around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dynamic imaging of SPECT with99Tcm-DTPA,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nsuring the radiation safety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general public. Methods: 10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nal dynamic imaging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adiation dose rates of different time and different distance after99Tcm-DTPA was injected patients were measured. And then, the changes of dose rate following time and dist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t the 0.5 h, 1 h, 2 h, 3 h, 6 h, and 7 h after radiopharmaceuticals were injected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dynamic imaging, the radiation dose rates were 0.76-8.86 μSv/ h, 0.68-7.27 μSv/h, 0.57-4.52 μSv/h, 0.56-3.90 μSv/h, 0.23-2.07 μSv/h and 0.21-1.05 μSv/h, respectively, between 0.5 m and 4 m away from patients. At 24 h after radiopharmaceuticals were injected, all of radiation dose rat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around patients were same with background values. Conclusion: The radiation dose rates around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dynamic imaging will rapid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ime and distance. At 24 h after radiopharmaceuticals were injected, all of radiation dose rat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away from patients were same with background values.

99Tcm-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Renal dynamic imaging; Patients; Dose rate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National Cancer Cent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China.

1672-8270(2017)09-0023-04

R817.4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7.09.007

2017-07-11

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LC2016A02)“PET/CT及SPECT、SPECT/CT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①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北京 100021

*通讯作者:gengjean@163.com

猜你喜欢
核医学剂量率放射性
基于TCAD仿真建模的瞬时剂量率效应研究
HFETR周围环境γ剂量率变化趋势分析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改革与实践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国产双极工艺线性电路低剂量率辐照效应评估方法
氢气浸泡辐照加速方法在3DG111 器件上的应用及辐射损伤机理分析*
核医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