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与研究

2017-09-26 16:33刘桂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机电农机装备

【摘要】农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硬指标,需建设相应的教学专业以培养其技能人才,本文具体介绍了以农机装备为载体的机电专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为服务特色产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献计献策。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 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01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业国来说,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是时代的要求,新型农机装备的生产、使用、维修、维护需要一批高技能人才,娄底在农机产业方面具有一定条件的技术基础,娄职在这种机遇面前,在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过程之中,进行以农机装备技术为载体的新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为培养农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出力献策。

1.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国民经济与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我国装备工业在總体规模上居世界第四位。在全国装备工业10大行业中,农机制造业产值列第三位。同时国家补贴力度加大,在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拉动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将促进农机产业进一步快速增长。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40%左右,按照国家2015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2020年超过70%的要求,国内农机市场将强劲增长。

农业机械产品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突出。中小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而很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高的大中型产品,不能生产或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娄底市农机产品的发展趋势:一是产品向大型化、综合型发展;二是产品向节能型、环保型发展;三是产品向智能化、自动化、高科技发展。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时将专业方向调整为农机装备制造方向,即可解决农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奇缺问题,又可引领娄底市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发展。

2.专业建设思路[1] [2]与目标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依托农机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创新与完善“阶段培养、循环递进、学岗融通”的工学交替和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工学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加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为平台,深化“阶段培养、循环递进、学岗融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联系农机机电行业产业,通过引企入校和与合作企业联合办学等厂企合作途径,建成集“产学研训”功能于一体的制造类国家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成为娄底市农机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带动湖南省及至周边省份农机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区域的机电、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等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3.专业建设及机制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成立17家区域内农机企业共同组成理事会,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机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农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院主要负责提供新技术和人才支持;联盟企业主要负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运行机制:

⑴政策支持:娄底市政府基于重点发展的农机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农机产业联盟的构建。大力支持联盟企业发展。

⑵人才共育:校企双方人员双向参与介入,构建长效、稳固、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⑶设施共建:利用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第二期设备与场地新建联合实训基地,组建农机装配、调试实训厂。

⑷技术共研:与农机联盟共建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面向南方丘陵地区轻便、耐用、低耗的新型旋耕机、耕整机和植保机械,开展农机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工作。

⑸过程共管:与农机企业共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指挥运行系统进行评估,适时调整机电专业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促进发展。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 [4]

以前机电专业建设都是通过市场调研→专业定位→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的思路来建设的。

我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农机装备为载体的机电专业新的培养模式:实践“一条主线,双证沟通,三个结合,四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沟通,理实、工学、校企三个结合,采用“校内学习领域学习1年→校外生产性实习1期→返校学习专业课程1年→第六学期企业顶岗实习”的四个阶段运行模式,通过“学、做、工”循环递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螺旋上升。

重点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培训。根据农机制造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形成了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产品(微型组合米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形式,“订单”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订单班”的教育教学管理。

5.结语

通过产学研联盟的技术专家、行业知名人士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机电、农机行业企业需求动态调研,制定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规划;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指导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条件建设等创造了平台,为农机方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服务了地方经济和办出机电专业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曲珠.面向地方经济的特色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网络财富.2008(09)

[2]梁雯虹,魏合瑜.机电专业发展建设的探索[J].决策探索(下半月). 2007(07)

[3]张文明,陈跃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与改革[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9(02)

[4]周曲珠.特色机电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模式探讨研究[J]. 高职论丛. 2008(01)

作者简介:刘桂兰(1974.8-),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学士学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的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电农机装备
港警新装备
矿山机电运输中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
汽车机电技术维修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农机维修对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试论建设县乡农机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机电商报
我省针对新建农机合作社出台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