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畏难情绪的对策

2017-09-26 03:08叶喜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有效对策高中数学

叶喜娟

【摘要】对于“畏难情绪”,从字面上意思来看,即为遇到困难绕着走、不积极,在心理上感觉非常疲劳。长期高中教学实践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畏难情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对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数学教学畏难情绪,采取相关有效对策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 畏难情绪 ; 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31-02

引言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缜密、抽象性强的学科,有学者经数据调查发现,约有40%的学生对数学存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所谓“畏难情绪”便是遇到困难就退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主要表现为畏学、厌学等。显然,畏难情绪的存在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造成极大的阻碍。鉴于此,本文对“数学教学畏难情绪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畏难情绪产生的相关原因分析

1.1学习功利性动机过强,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热情

畏难情绪与心理学密切相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波动。一旦学生心理发生波动,便会产生焦虑、抑郁、厌学等不良情绪,从而使畏难情绪增强,这显然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极为不利的。从整体层面分析,高中数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压迫,通常学习数学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而做难度系数更大的数学题。显然,这种功利动机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心理情绪产生极大的波动,在引发畏难情绪的情况下,便难以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也不利于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

1.2归因不当,致使学生很难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到相关数学知识,往往通过解题、考试进行检查。此类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并判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但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题与考试将会造成学生心理发生波动。比如,学生一旦不能将数学题解出,便会自我怀疑,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行,尤其是在看到其他学生能够轻松解出同样的数学题的情况下,更会加深学生的自我怀疑。另外,当学生成果解出数学题时,在心理上会有一种愉悦感,会归结为题目简单或存有运气成分。显然, 学生是站在主观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总结方面显然存在一定偏差,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总之,由于归因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很难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在产生畏难情绪的基础上,便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1.3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知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

长期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很多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一个类型的数学题往往会多种解题方法。然而,多数學生在解决数学题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解题模式。对于有些数学题,利用固定的解题模式能够迎刃而解,但同时也存在固定解题模式解题非常困难的现象。显然,学生在学习方法不佳,没有学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便会大大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产生畏难情绪,这对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2.解决数学教学畏难情绪的有效对策探究

2.1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畏难情绪属于一种消极心理情绪,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存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畏学、厌学。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便需要在优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如创设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以创设情境教学法为例,使用此类教学法重点是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进行创设,使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更快地进入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比如在“圆锥曲线”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配合图片及视频讲述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转轨道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联想及思维扩展,进而很快地进入教学课堂。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数学教学更加优化,教师通常会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则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得出更多、更加简便的解题方法。显然,这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又达到了游戏教学的目的,从而避免了学生独自解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畏难心理,进一步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机。

2.2 改善教学数段,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以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提升: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力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同时学生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与教育核心主体,教学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紧扣学生这一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转变学生行为意识观念,让其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发挥出自身的引路人的作用。在课堂当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少讲课,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脑操作,多动手,从而培养出学生形成新的解题思路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数学学科,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个单元、每个年级之间涉及到的知识均具有巨大的关联性,当然它也有一定的独立性,可能学生们对这点的感触并不是很深。再拿高中学的函数、数列、集合、三角等章节来说,它们间均为互相独立的,切忌因一章知识未能学好就失去学习其他章节的信心,而是应在学习新章节知识的同时去补好其他知识的短板。同时,学生们应将高中数学的学习视成新的学科去学习,针对初中已接触过学习过的知识作一个拓展学习,针对初中未接触过的知识则应认识学习巩固,及时弄懂弄通不明白的问题。实际上,从心理上抵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真正敌人,为了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生应提升学习数学的认识,走出误区,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有个正确而又系统化的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数学的学习。

(2)及时鼓励、关爱学生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高中新课程的宗旨。因此,教师应及时归纳概括总结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适当地进行奖惩,将课堂偶发事件合理科学地处理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身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知悉学生对于自己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比方说,当教师讲解完一个例题后,可擦掉解答,安排水平中等的學生上台板演;讲解完一个概念后,可安排一名学生进行复述。有些时候,教师可以提高问基础差的学生问题的频率,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并依照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其鼓励,消除学生学习畏难情绪,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喜欢学熟悉、能学习好数学。

2.3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正确归因

由于归因不当,致使学生很难摆脱数学学习失败的阴影。针对这一现象,便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具体做法为: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心理指导,教师需让学生明白解答数学题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了。告诉学生遇到难度大的题目难以解答,不单单只是自身能力的问题,需要从主观与客观双重层面考虑。另一方面,教师需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做题失败情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认知观,在数学题难以解答的情况下,不要钻牛角尖,需多与同学、教师交流,转换思路,从而使难题迎刃而解。另外,还需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融入生活,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抗压能力,让学生坦然面对得失,进一步使数学学习过程畏难情绪的产生扼杀在萌芽之中。

2.4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提升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

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认识到很多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因此,便需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多种解题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通过同一类型数学题的学习,总结经验,为今后遇到同类型数学题快速解答提供有效依据。除此之外,要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及延迟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进一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得到有效消除。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导致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诸多,因此采取相关对策,将畏难情绪有效消除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正确归因以及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提升解答数学问题的效率。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以学生具体情况为依据,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增强学生的抗压及抗打击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畏难情绪的产生实现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温清芳.浅议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的消除[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2]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心理学报.2007(05)

[3]王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情绪因素与教师行为分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有效对策高中数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问题剖析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