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会“数感”

2017-09-27 11:06陈映娜麦志强
教育 2017年40期
关键词:数数数感运算

陈映娜+麦志强

新课程标准有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感,树立应用意识,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的“数感”,其实跟语文和英语的“语感”、音乐的“乐感”、美术的“美感”是一样的道理;它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也是人们的一种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数感”是什么?

“数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数字的感觉。正如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教授所说,数感是可以数出来、读出来、算出来、估出来、用出来。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数感”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感”哪去了?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已学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但都是在掰手指头,把大拇指当5来算,一个一个地数。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发现学生对认识100以内的数大有把握,但对理解100以内的数缺少一个大致的感觉。

通过调查:大部分幼儿园,在小班阶段就开始教学数数,数100以内的数;在中班阶段就开始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大班阶段就开始教学10、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甚至部分幼儿园还教学珠心算,在学前教育已学会100以内加减法运算。

再者,追朔到学生接触数学伊始,正是婴儿阶段接触到“1”的时候,都是从“一块饼干、一个苹果”等实物中去理解“1”意义;而到接触“100以内的数”的时候,往往都是灌输数数思想,而没有真正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在了解幼儿园教学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错过了获得数感培养的敏感期。如何在一年级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如何通过各种数数活动去发展数感,如何设计富有趣味的活动去辅助学生找回数感。

如何体会“数感”?

正如曹培英教授在《核心词的“演变”与实践的解读》的讲座中讲到:球员要有球感,歌手要有乐感,学习数学必然需要“数感”。然而,在现实的常规教学中,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和 “精讲多练式教学”,常常忽略了“数感”的培养,也常常忘记了“数感”的重要性。“数感”应当是在数学活动中培养,教师要善于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用了3个单元介绍“10以内的数”“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都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数数情境,经历数实物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通过各种数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在数数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呢?接下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策略。

策略一:数实物。一年级学生课堂精神注意力容易分散,学具一多,就会乱而无序,教师难以控制,也难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数、听。许多教师便常常把数实物环节变家庭作业去敷衍了事。笔者的做法是:不仅带来教科书里出现的“数花生、数豆子、数小棒、数方块”,还给学生带来教科书外的“数珠子、数图书、数操场上的点”等。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让学生体会到数是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中抽象出来的。

策略二:数与估结合。在每次数数活动开始之前,都尝试让学生先估一估,并讲一讲理由,然后再开始动手数一数。第一次、第二次的数数活动,学生的估计没有任何根据,有点随意,经历了两次数数活动之后,学生第三次开始有了一些感知,对“一堆”有了一点感觉。慢慢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谁估计得比较接近”,引导学生要有根据地去估计,并且在数完之后的结果要与估计时的数进行比较。通过估数,让学生体会到数的相对大小,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基础。

策略三:思考数的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在数花生时几乎都是一个一个地数,并且数完后,都将花生放一块去。笔者对此进行反思: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没有方法。于是,再次设计花生数量较大时,該怎么数得又快又准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数数目较大的物品时,可以按10个分堆数比较简单,通过操作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为以后认识生活中更大的数奠定基础。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说: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因此,我们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中多思考如何把知识注入新鲜的味道,如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敢放手,敢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感悟“数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去发展“数感”。

“数感”带来什么?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教学活动长时间让学生感知、体验、感悟,还需要家庭生活中常常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一旦学生拥有敏锐的数感,对计算、解决问题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和强烈的感悟能力。

“数感”不是一种单纯的方法技能,更不是题海战术就能够得到的;数感是一种心智的技巧、一种对数学的感悟。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中和活动中,教师要多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的数感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数数感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有趣的运算
爱数数的兔十一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数数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