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交往礼仪

2017-09-27 04:12李桂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家教礼仪家庭教育

李桂萍

【摘要】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责任。把抽象的礼仪行为准则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当中,通过参加各种相关的主题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家教 家庭教育 礼仪

G626

从我国目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来看,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造成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特点,在与人交往上更是我行我素,没有礼貌,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交往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交往礼仪教育是重要的,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交往礼仪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责任——通过言传身教

礼仪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对孩子来说,家庭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楷模。家庭成员中的人际关系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将来他对待他人时将主要以此为依据。

(一)尊敬长辈的教育

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事实上,从孩子降生人世开始,他的父母就已开始对他(她)们进行家庭礼仪教育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交往礼仪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如何做呢?(1)要把尊敬长辈的礼貌用语融入日常生活中,如:早上起床,礼貌招呼:“爷爷奶奶早上好!”等。(2)坚定地拒绝孩子对长辈的不适宜行为,如:吃饭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不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3)教育孩子体谅和关心长辈的状况。长辈身体不适,要学会问候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爷爷奶奶吃药,帮爸爸妈妈接包、拿拖鞋等。

(二)邻里友好的教育

“远亲不如近邻”。家长要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首先都要与离自己最近的人搞好关系,互相帮助。近邻的关系都搞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关心更多其他的人。虽然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变快了,但是邻里之间还是要友好相处的。平常的生活无论是楼道里的一声问候,还是见面的会意一笑,都是呵护邻里缘分的一次良机。邻里关系处理得好的关键,就是凡事要先想到他人。诸如:当孩子白天准备放开音量收看电视或听音乐时,应先让他想想邻居有无上夜班的在家休息;当你的孩子与邻居小孩吵架时,就应先看看别人的孩子有否受伤,并主动带孩子去邻居家问个究竟、道个歉……家长时时刻刻不忘记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启蒙。

(三)文明行为的教育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长应具有良好的教养态度和交往礼仪水平。家长是子女模仿学习的榜样,如家长不讲礼仪,将会对子女交往礼仪的养成起消极作用。重视家庭礼仪氛围。如果家庭充满和睦温馨、积极向上、以礼相待的气氛,儿童就会有安全感和舒适感,这种气氛容易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礼仪。

二、学校教育责任——通过阵地建设,抓好四个结合

学校是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的主阵地,学校教师在礼仪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要进一步推动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使其继续发展。因此要特别抓好学校小环境阵地建设,促进四个结合。

(一)交往礼仪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教师惟一的任务,各科教学的老师都明白,交往礼仪教育与每一个老师都有关系。因为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活动,当然下课之后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一样重要。交往礼仪教育应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每一个老师都要注重榜样的作用。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洛克认为:“对于孩子们尽管可以给予各种训导,天天告诉他们一些关于礼仪的精湛的知识,但是最能影响他们的举止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和他们周围的人的言行。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因此教师应首先学习和应用礼仪,时时处处率先垂范,做到彬彬有礼、语言文明、仪表庄重大方、仪态和蔼可亲,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科尔伯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为此要特别注意交往礼仪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把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与对集体的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平行教育的作用,使两者互相促进,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交往礼仪氛围中,自觉把自己的价值取向与学校的价值导向相一致,不断升华思想、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如在班队活动中定期举行“礼仪故事吧”,要求选取一些涉及文明礼貌方面的故事,在班队活动中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群体的动力,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有趣有益的活动,促进礼仪养成。

(三)交往礼仪教育与管理制度相结合

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制度建设就是解决标准问题,通过交往礼仪制度建设,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行為是文明的,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例如: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严修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并使其制度化,他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必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躁、勿暴、勿殆;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交往礼仪教育与校园氛围相结合

交往礼仪教育与校园氛围相结合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和同学榜样示范等交往礼仪教育资源来感染学生。学校全部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交往礼仪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如加强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发挥交往礼仪教育的功能,学校的宣传栏、班级教室的黑板报每期都要有介绍交往礼仪常识的内容。在网上,还可以设定礼仪自评栏目,在自评中改变单纯的文字答题方式,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让学生从画中找出错误的礼仪之处,学生可以用所学对待。

总之,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无论是哪种教育,在“言传”时都不应忘记:小学的孩子,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把抽象的礼仪行为准则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当中,通过参加各种相关的主题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调节生活各种因素的力量,使之形成积极正确的教育合力下,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教礼仪家庭教育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筷子礼仪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