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胶囊的成型工艺研究*

2017-09-28 08:18冯宇翔金伟锋李晓红张宇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
关键词:微粉浸膏百分率

冯宇翔 周 静 李 敏 虞 立 金伟锋 李晓红 张宇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益气活血胶囊的成型工艺研究*

冯宇翔 周 静 李 敏 虞 立 金伟锋 李晓红 张宇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 完善优化益气活血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按照现代制剂工艺制备方法,通过测定休止角、吸湿度、堆密度等选择合适的辅料并确定辅料配伍比例,选择填充的胶囊型号,完成制剂工艺设计。结果 选择以主药乳糖:微粉硅胶(15∶2∶1)为配方,制成颗粒,选用0号胶囊装量0.37 g。结论 设计的本胶囊制剂成型工艺,经3批生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为下一步研究及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益气活血胶囊 成型工艺 颗粒 稳定性 新药开发

益气活血方药由黄芪、丹参、红花等3味方药组成,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及主要成分黄芪甲苷等皂苷类物质、丹参及丹参脂溶性、水溶性等成分、红花及红花黄色素等成分,均具有较强的增强细胞功能、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等药理活性[1-9],该方药配伍在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0-11]。为进一步促进开发本方药制剂新药研发,本实验在前期已优化各药物成分的提取工艺基础上,方药中丹参水溶性组分、脂溶性组分、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红花色素(主要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等各组分浸膏,按照现代制剂工艺要求[12-14],开展本方药胶囊剂成型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GG-9240B型,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XS205型,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802型,上海恒科仪器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上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乳糖(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粉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分厂);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浸膏粉的制备 前期已按照药材的主要成分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并结合正交设计等,优化选择最佳工艺提取丹参酮、黄芪甲苷、多糖、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组分[15-17],制备的提取液分别浓缩、干燥、粉碎、混匀后共得浸膏粉159.28 g,用于进一步益气活血胶囊成型工艺的研究。

2.2 辅料的选择 以中药浸膏为原料制备胶囊剂的关键是改善粉粒的抗吸湿性和流动性,本实验根据文献[12-15]及预试,药粉制备根据临床处方剂量、本品出膏率、每日剂量等,确定辅料剂量,确定主药与辅料配比为5∶1,并选用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3种辅料。分别以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乳糖:微晶纤维素(2∶1)、乳糖:微粉硅胶(2∶1)、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2∶1)等为辅料,设计 6 个不同处方(见表 1),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浸膏粉末与辅料混合均匀后,测定不同辅料配比的混合粉的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比较筛选能较好改善混合粉流动性和抗湿性的辅料,作为益气活血方胶囊的成型辅料。

表1 辅料选择的处方列表(g)

2.2.1 休止角的测定 采用固定漏斗法,将3只漏斗串联,最低漏斗的下口距水平放置坐标纸1.0 cm,将不同配伍比例的辅料和原料的混合粉分别沿漏斗壁倒入最上层的漏斗中,直到最下面的漏斗形成的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下口为止并测量高度H,由坐标纸测出圆锥体底部的直径R(重复测定5次),计算出休止角á(tgá=H/R),结果见表 2。 实验结果表明,处方 5休止角最小,流动性相对较好。

表2 休止角测定结果

2.2.2 吸湿百分率的测定 将称量瓶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质量记为空瓶质量(W0),将混合粉在瓶底平坦至2 mm厚,将瓶盖打开放在105℃烘箱干燥至恒重,冷却后称质量,记为吸湿前质量(W1)。将底部有NaCl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箱中5 h,此时培养箱中相对湿度为75%,将称量瓶打开放在干燥器上部,72 h后再次称量记为吸湿后质量(W2)。 吸湿百分率计算公式:吸湿率(%)=(W2-W1)/(W1-W0)×100%。见表3。根据上述休止角与吸湿百分率结果,本实验选择辅料配方5,即主药乳糖:微粉硅胶为 15∶2∶1。

2.3 胶囊填充粉末与颗粒的比较 浸膏粉按规定比例加入辅料,分别制备混合粉末与颗粒,测定混合粉末和颗粒的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见表4)。结果显示,颗粒的休止角<30°,且比粉末小,流动好,同时颗粒的吸湿率较小,有利产品的保存,本实验选用制备成颗粒进行胶囊剂填充。

表3 吸湿百分率测定结果

表4 粉末与颗粒的比较-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测定结果

2.4 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将制备的颗粒,分别干燥至恒重,置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在底部摊平,厚约2 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底部分别盛有CH3COOK、MgCl2、K2CO3、NaBr、NaCL、KCL、KNO3的 干燥器内,使相对湿度分别为20%、33%、42.8%、59.7%、75.3%、84.3%、92.5%,于 25℃条件下放置 48 h,测定吸湿百分率,见表5。吸湿平衡曲线见图1,可知其临界相对湿度为65%。

表5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结果(%)

图1 吸湿平衡曲线

2.5 堆密度的测定和胶囊型号选择 取5 mL量筒,精密称定颗粒重量后测定体积,计算得平均堆密度为0.549 g/mL,按照处方浸膏得率和辅料剂量,结合实际的日服剂量及日服次数,每粒装0.37 g内容物,占体积约为0.67 mL,故选用0号胶囊。在此基础上分别同步制备3批,按照设计的制剂成型工艺,均符合要求。

3 讨 论

湿度和水分是影响中药颗粒剂制备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药物吸湿的原因是因为药物中存在能与水分子中的极性羟基结合的极性基团,尤其是其中的活性羟基,而添加辅料可降低药物中吸湿基团的浓度,起到稀释作用,从而达到防潮的目的。本实验设计的6个处方吸湿率均小于30%,从流动性考虑,选用配方5。根据休止角与吸湿百分率选择配方5,即主药乳糖:微粉硅胶(15∶2∶1)。 颗粒的休止角<30°且比粉末小,流动好,同时颗粒的吸湿率较小,有利产品的保存,并根据堆密度和每日用量,选择0号胶囊。

本方疗程较长,存在服用不便、不易储存、运输、携带等不足,制成胶囊剂既继承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具有载药量大、药效持久、掩盖不良气味的特点。本实验结果可为下一步的胶囊质量标准制订、中试生产及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1]曹玉净,吕秋霞.黄芪甲苷对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299-1302.

[2]王欢,李孝红.不同浓度和比例的黄芪甲苷和阿魏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263-264.

[3]尉希清,刘帅,牛珩,等.黄芪甲苷对大鼠平滑肌细胞及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6,47(19):3432-3440.

[4]黄晓东,沈楠,路倩,等.黄芪甲苷对糖尿病肾脏病变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1):48-53.

[5]余小平,张超群,覃仁安,等.复方丹参片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因子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5):1145-1148.

[6]刘伟,刘允,张春阳,等.注射用丹参粉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凝血时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304-2305.

[7]范莉,濮润,赵海誉,等.红花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242-1244.

[8]顾超兰,周杰.红花黄色素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4):521-523.

[9]雷慧,任汝通,努尔·艾买提江·阿布来提,等.质量标准化的红花黄酮类提取物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评价[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0):1012.

[10]杜成昊,万浩芳,张宇燕,等.黄芪古今应用规律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102-1105.

[11]万海同,别晓东,姚政,等.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3):281-286.

[12]湛园园,田丽萍,刘宏亮,等.籽瓜皮总皂苷提取物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4):48-53.

[13]王化宇,孟美,任钰,等.复方灵丹胶囊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9(9):55-59.

[14]赵红霞,郝津芳,李夏,等.补血调经胶囊的成型工艺优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275-277.

[15]党娟丽,郑蓓,郭东艳,等.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七珠胶囊成型工艺[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6,30(5):46-49,54.

[16]金乾兴,李艳芳,杨洁红,等.大孔树脂吸附法优化分离纯化黄芪总皂苷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1):2599-2601.

[17]范红晶,刘晨敏,杨洁红,等.丹参中丹参素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782-784.

Study on the Molding Process of Yiqi Huoxue Capsule

FENG Yuxiang,ZHOU Jing,LI Min,et 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jiang,Hangzhou 310053,China.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Yiqi Huoxue Capsule.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modern preparation technology,the appropriate excipients were selected by determining the angle of repose,the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the bulk density,and the proportion of excipients was determined.The capsule model was selected to complet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design.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the main drug,lactose and gum arabic was 15∶2∶1,as a formula,which was made into particles.Capsule No.0 was selected and the volume was 0.37 g.Conclusion: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capsule prepared by the 3 batch has good stability and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Yiqi Huoxue Capsule;Molding process;Granule;Stability;New drug development

R285.6

A

1004-745X(2017)09-151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9.004

2017-06-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587,8140328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R16H270001);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7ZB024)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yannoo7376@sina.com)

猜你喜欢
微粉浸膏百分率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对生土材料性能的影响
活性氧化铝微粉对刚玉质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香荚兰浸膏及增溶特性分析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北虫草浸膏提取工艺优选
10%+10%为什么等于0.11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纲举目张 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