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

2017-09-28 08:58吴银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吡唑杨梅串联

张 亮,朱 勇,赵 健,付 岩,吕 燕,吴银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

张 亮,朱 勇,赵 健,付 岩,吕 燕,吴银良*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建立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将试样中的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用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和确证,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通过空白基质溶液稀释标准品建立校正的标准曲线,用以消除基质效应。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浓度在0.005~5.0 mg·kg-1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 2和0.999 6;在0.01~1.00 mg·kg-1时,添加回收率在76.5%~104.8%,相对标准偏差在2.6~5.3。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方法最小检出量均为5.0×10-11g,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 mg·kg-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吡唑醚菌酯; 啶酰菌胺; 杨梅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和啶酰菌胺(Boscalid)均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其中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啶酰菌胺属于烟酰胺类杀菌剂,近年来二者经常被复配使用,而实践已经证明,二者的复配剂具有杰出的杀菌活性、广谱的防治对象、高度的安全性、出色的持效性[1- 5]。基于安全考虑,中国、CAC、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规定,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各类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分别为ND~50 mg·kg-1和ND~85 mg·kg-1。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化合物残留检测方法的报道还比较少[6- 11],但随着这两种农药的普及,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的建立也变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参照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UPLC- MS/MS)的分离检测,建立了一种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仪器

UPLC(Waters),备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100 mm,1.7 μm)柱;Waters UPLC XevoTM TQ 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配置电喷雾离子源匀质器(IKA T25);高速离心机(Sigma 3K15);恒温振荡器(IKA KS 4000i);旋涡混合器(IKA GENIUS3);离心管、电子天平以及其他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等。

1.2试剂与材料

乙腈、甲酸(色谱纯,美国默克公司),无水硫酸镁(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PSA填料(40~63 μm,安谱公司);吡唑醚菌酯标准品、啶酰菌胺标准品(≥纯度99.5%,德国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

1.3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

称取样品5.0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 mL乙腈,以10 000 r·min-1匀浆2 min静置15 min后,加入5 g氯化钠剧烈振荡2 min,再以10 000 r·min-1离心3 min,吸取上清液待净化。

将上述待净化的提取液转入装有300 mg MgSO4、100 mg PSA和100 mg C18的塑料离心管中,漩涡振摇1 min,5 000 r·min-1离心3 min。吸取上清液0.4 mL至另一试管中,并加入0.6 mL0.1%甲酸溶液混合均匀,过0.22 μm滤膜后供LC- MS/MS测定。

1.3.2 标准溶液配制

标准储备液配制。将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准品用乙腈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0 μg·kg-1的母液,再用乙腈分别配制浓度为10、1.0、0.1、0.01 μg·mL-1的梯度标准储备液,于-18 ℃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基质匹配标准溶液配制。将杨梅样品按照1.3.1的方法进行前处理,制得空白杨梅基质溶液,再与0.1%甲酸水溶液一起将配制好的标准储备液稀释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05、0.01、0.05、0.1、0.5、1.0和5.0 μg·mL-1的系列混合标准溶液,需现配现用。

1.3.3 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和乙腈(B),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2.1 m×100 mm,1.7 μm,柱温35 ℃;样品室温度20 ℃,流速0.4 mL·min-1,进样体积10 μL。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电离电压1.5 kV,雾化气流速800 L·h-1,锥孔气流速10 L·h-1,离子源温度150 ℃,雾化温度400 ℃。多反应监测分析的质谱参数见表2。

表2 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质谱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色谱条件的选择

流动相。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和乙腈(B),梯度淋洗。0~0.5 min,维持50%B;0.5~0.51 min,50%B线性变化至90%B;0.51~4.00 min,维持90%B;4.00~4.01 min,90%B线性变化至50%B;4.01~5.00 min,维持50%B。

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2.1 m×100 mm,1.7 μm,柱温35 ℃,样品室温度20 ℃,流速0.4 mL·min-1,进样体积10 μL。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电离电压1.5 kV,雾化气流速800 L·h-1,锥孔气流速10 L·h-1,源温150 ℃,雾化温度400 ℃。

在上述条件下,吡唑醚菌酯的保留时间为3.7 min左右,啶酰菌胺的保留时间为3.4 min左右。

2.2方法线性范围

采用基质加标,外标法定量。将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样分别用乙腈溶解后,用空白样品(基质)提取液将标准液稀释成0.005、0.01、0.05、0.1、0.5、1.0、5.0 mg·kg-1标准工作液。在上述仪器条件下进样检测,得到MS响应值(峰面积Y)与进样浓度(X)的线性回归方程,绘制的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准曲线和线性决定系数分别为Y=2 460 132X+6 197,R2=0.999 2和Y=520 142X+3 107,R2=0.999 6,表明在0.005~5.0 mg·kg-1内线性良好。

2.3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按上述色谱条件及分析步骤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每个添加浓度重复5次。由表3可知,吡唑醚菌酯在添加浓度为0.01~1.00 mg·kg-1时,回收率在77.6%~104.8%,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大为5.3%。啶酰菌胺在添加浓度为0.01~1.00 mg·kg-1时,回收率在76.5%~101.3%,RSD最大为4.7%。回收率和RSD均在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允许范围内,方法重复性良好,可满足残留量分析要求。

表3 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杨梅中的添加回收率

2.4方法灵敏度

以根据标准曲线最低浓度0.005 mg·kg-1计算得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5.0×10-11g。在杨梅空白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标准溶液,以最小添加浓度0.005 mg·kg-1作为最低检出浓度。

3 小结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方法处理杨梅样品,结合UPLC- MS/MS高分辨能力快速检测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考察,包括线性、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等,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应用于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的检测。

[1]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等. 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J]. 北方园艺,2016(19):135- 137.

[2] 刘兴军. 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5):67.

[3] 冯小龙. 吡唑醚菌酯与啶酰菌胺对番茄灰霉病复配增效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4]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等. 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作用[J]. 农药,2016(3):211- 213.

[5] 张亦冰. 新颖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J]. 世界农药,2009,35(5):52- 53.

[6] 汤永娇,袁宏球,朱珠,等.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中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J]. 食品科学,2014,35(20):175- 179.

[7] 王玉然,梁化雨,李平亮,等. 苹果叶片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检测方法[J]. 农药学学报,2016,18(6):752- 758.

[8] 张志勇,王冬兰,刘贤进. 西瓜与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6- 19387.

[9] 李瑞娟,于建垒,宋国春. 葡萄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6):33- 36.

[10] LIU X,DONG F,QIN D,et al. Residue analysis of kresoxim- methyl and boscalid in fruits,vegetables and soil using 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J].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10,24(4):367- 373.

(责任编辑:张瑞麟)

TS207.5

:A

:0528- 9017(2017)09- 1556- 03

2017- 06- 25

宁波市科技惠民项目(2016C51038)

张 亮(1989—),男,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工作,E- mail:zl8755251@163.com。

吴银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工作,E- mail:wupaddyfield@sina.com。

文献著录格式:张亮,朱勇,赵健,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杨梅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56- 1558.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17

猜你喜欢
吡唑杨梅串联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杨梅
腊月杨梅红
光影串联,家之风景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