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宫灯 美籍华人点亮南宋遗珍

2017-09-29 01:44文图黄柏军
神州民俗 2017年9期
关键词:宫灯江门玻璃

文图/黄柏军

中华瑰宝ZHONGHUA GUIBAO

东艺宫灯 美籍华人点亮南宋遗珍

文图/黄柏军

公元1279年2月,新会崖门,宋元双方在银洲湖附近展开血战,结果南宋小朝廷战败,十万军民血染崖海。杨太后、小皇帝赵昺、文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张世杰、文天祥也先后殉难,南宋至此灭亡。

崖门海战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样,这场海战对于发生地江门新会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本文要讲述的江门东艺宫灯的故事。

南宋遗珍,绚丽五邑夜空

在广东的著名侨乡江门市,每逢喜庆节日,五邑城乡到处五光十色、张灯结彩,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东湖公园,在各大景区门前,都会看到一盏盏做工精细、美轮美奂的五彩灯饰。这个就是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级非遗的“江门东艺宫灯”。

别看如今的宫灯满街都是,在古代却只有帝王之家才能悬挂和使用。所谓宫灯,顾名思义,就是宫廷里的灯。为帝王之家的照明工具,以其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其制作方法更是保密,只有宫廷工匠才能掌握,秘不示人。不过,最终这种技艺还是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在崖门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了,几位原本在南宋朝廷里负责制作宫灯的艺人保存了性命,隐姓埋名在新会定居下来,这些宫廷灯饰大师便把技术传授给了后人。

于是,元灭亡后的明、清两代,新会、江门两地开始流行民间制作的南宋宫灯。此后,两地百姓约定俗成,于元宵、中秋等节日张挂花灯,以示怀念并祝愿。自此,江门地区更增添了中原宫灯文化色彩。这就是东艺宫灯的来历。

数百年来,南宋王朝那些流落到江门、新会两地的宫灯师傅,以父传子、子传孙的办法,令南宋宫灯艺术一代代传承下来,那些宫廷师傅的后代们一直操持祖业制造宫灯,在江门和新会,宫灯制作慢慢成了家族行业。

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晚清,这段时间江门东艺宫灯的制作工艺,主要采用木料、玻璃等传统材料,使用可折叠式的设计,方便携带。宫灯分高、中、低不同档次,尺寸、型号、款式多变,以制作宫灯大小的不同要求取材开料。木材采用高档的紫檀、红木、花梨、楠木等,以不易变形为基本要求。先按要求备料、开料、出槽、挑花、拼件、配活插件,在绢、玻璃上作画、上色,并固定、安装、结穗、挂饰、装灯。其雕刻法,是以铁丝锯穿,再用刀刻,然后用铁丝磨其空隙,并经过多次打磨修整。木材制作灯架及龙头挂件、配件,丝穗用以编织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结、流苏等多变挂饰。插扇根据宫灯的大小取材定制,画玻璃是在内壁作画,先将玻璃内壁磨砂,有利于光源透出柔和光线及方便上色,然后在玻璃上画上中国传统花鸟山水画。绘画使用特制的颜料,俗称“灯胆油”,以求光线透出,并能映出透彻的花鸟图案。在内壁作画,题字是反写的,以简洁明晰为主。由于宫灯精细,故要求画要画得精致、工整。在玻璃上作画比绢布更具耐久性及安全性,极具观赏艺术价值。

江门开埠,宫灯蜚声东南亚

晚清光绪年间,其中一李姓宫灯师傅的后人李希焱先生在江门长堤开设了宫灯瓷业行,这可能是江门第一家公开挂牌营业的宫灯店铺,传统家庭作坊的宫灯制作,由此从作坊式制作走向公开销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门被定为通商口岸,商业日益繁荣,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门在珠三角有“小广州”的美誉,借助这股东风,东艺宫灯行业得以迅猛发展。

1930年,李希焱之子李发继承祖业。到40年代中期,李发之妻将紫禁城的饰物白描下来,并记录注释。抗战结束不久,李发将宫灯生意迁至香港继续研发生产。并依照妻子描绘下来的宫廷饰品图案加以改造,成为现代式宫灯。由此,在香港,李发和他的东艺宫灯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期”。并于1949年获得英国结构专利证书,据悉这是中国照明工业史上最早的专利。李发旅居香港时参加了十二届香港工业展览会,东艺宫灯由于其做工精致,巧夺天工,六次获得金奖,蜚声海内外,成为港澳地区、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慈善投灯活动的指定圣灯,甚至成为海外华人餐馆的标志性符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江门宫灯吸引众多香港演艺明星

美籍华人,艰难传承宫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李发回到家乡,捐资办学,并将宫灯制作厂场迁回江门。他晚年只有一个心愿:把江门宫灯制作技术留给家乡,令祖辈的文化遗产回归家乡报答乡亲。经过反复权衡和考虑,李希焱家族决定将生意传给旅居美国纽约的族人李仰东。

李仰东现在正是东艺宫灯非遗传承人。他坦言:“当初接不接这个重任,的确很矛盾,因为自己抛弃国内一切,到了美国谋生和定居,如今如果回国重新搞宫灯艺术,人生岂不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原来的起点?”但是面对家族长者的殷切期望,李仰东无法推却,为了江门宫灯,为了艺术的传承,李仰东毅然接过江门宫灯新一代掌门人的重担。

回国后,李仰东重新盖厂房,找回老工人,制作模具,调配资源,还原传统的宫灯款式。2009年,宫灯厂的经营遇到困难,连续两个月都没钱给工人发工资,是妻子从美国寄钱来,才解了燃眉之急。“尽管如此,我不会考虑转型,也没有退路——如果我退缩了,就意味着东艺宫灯的灭绝。”李仰东认真地说。

这些年,李仰东为推动东艺宫灯的发展,可谓不遗余力。传统的宫灯是木制六方形的,分上下两节,两节之间以链相连。上节名灯帽(宫廷御用灯具都有灯帽),下节名为灯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装有灯窗六扇,每扇糊绢画或镶嵌玻璃,用漆绘制图案,沿用这一工艺,将耗时耗材,难以在市场竞争取胜,李仰东于是决定沿用李发老先生相传的工艺,把宫灯用现代材料进行改造,如把木雕改为现代复合材料,可折叠拼装,用灯泡作为照明光源,不但保留了宫灯传统的韵味,也增加了其实用性。

不仅如此,李仰东还意识到,艺术品只有让市民接受才有生命力。于是,李仰东在宫灯上嵌入五邑文化元素,一盏盏古典的宫灯,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宫灯自身美的享受,还让我们欣赏到宏伟的开平碉楼,美丽的小鸟天堂,清幽的古老水乡,古朴的三十三墟街等。

现在李仰东的宫灯已经踏入第十个年头。从江门到纽约,再从纽约到江门,人生转了一个大圈,再回到起点,而这个起点就是李仰东视之为生命的江门东艺宫灯。在崖门海战之后,散落在新会、江门乡间,七百多年间这盏宫灯历经坎坷、几经浮沉、尝遍沧桑,今天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左图:李仰东绘制玻璃技艺 右图:品种繁多的东艺宫灯

猜你喜欢
宫灯江门玻璃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我不是玻璃熊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