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东走西看《河北画报》创刊六十周年系列访谈
——费 正

2017-09-29 02:34林茜文刘秀峰摄像苗卫钟
河北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画报水乡油画

特约/林茜文/刘秀峰 摄像/苗卫钟

费正:东走西看《河北画报》创刊六十周年系列访谈
——费 正

特约/林茜文/刘秀峰 摄像/苗卫钟

《河北画报》从创刊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六十年来,《河北画报》多次刊登我的画作,我也与许多编辑结下深厚的友情。在《河北画报》生日之际,我衷心祝愿她与广大读者一起,凝心聚力,继续前进!

——费正

费正,1938年4月生于重庆市,祖籍江苏省启东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员、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河北画院美术师。此间先后担任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美协西方美术学会主任、河北省油画研究会会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大型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的绘制工作。1986年7月赴法国巴黎吕霞光工作室学习,并赴意大利、英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参观考察各大博物馆。2013年10月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艺术交流展”。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获得奖项数次;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出版多本个人画集。

1962年,董希文(右三)带领学生在敦煌考察时留影(左二为费正)。

董希文的真传从塞尚出发

“在塞尚的一幅名为《餐桌》的静物画前,先生停住了脚步,默默不语。我记起家中那本塞尚的画册里有这幅画,先生还特意夹了一张书签,想必是他最喜爱的作品。”

除了乔三喜,我们都上了脚手架,不过不是正式工作,上得不高。王幸福给我们做示范。中午吃饭的时候,乔三喜说,看我们在脚手架上往上攀登,像蜘蛛人。他说我们很牛。

30多年前的1986年12月1日,以印象主义藏品著称的巴黎奥赛博物馆开馆。当日,正在法国巴黎吕霞光工作室学习的画家费正,有幸成为该博物馆的第一批观众。

30年后的今天,费正的爱人阿青女士向笔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站在《餐桌》面前,感慨万分。那时,他已48岁,从中央美院毕业已整整22年。然而,勾起他感慨的正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美院导师董希文。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38岁时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广受赞誉,发行量达100多万张。

1962年,费正成为董希文门下唯一研究生。当时,美院采用的是苏联教学模式,西方绘画被视为禁区,犹如洪水猛兽。借助表现性技法,将教学从当时盛行的着眼于表面临摹、陈陈相因的油画风气中摆脱出来,找到了一条扎扎实实、与众不同的路子,将油画形式与民族艺术相结合,正是是董希文萦怀于心的理想。

2.从各个具体省份和城市着手分析,中方在巴利益的聚集点主要是旁遮普省、信德省、俾路支省和伊斯兰堡地区,具体城市分布在卡拉奇、瓜德尔、奎达、拉合尔、白沙瓦和首都伊斯兰堡。自2008年开始,以2013年为分水岭,恐怖事件基本上都开始减少,2017年发生的次数处于历史最低值,基本可以确认不会发生普遍性和规模性袭击中方在巴项目的事件。因此可以大胆的推测,在未来局势也会越来越好,安全指数会不断提高,中方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

在此极端单一的背景下,董希文不仅大胆提出了“从塞尚出发”,以西方现代艺术启蒙学生,甚至将“新派(现代诸派)要学习,不是全盘否定”字眼写入教学大纲。这显然需要一定的远见和胆识。然而,在外人眼里看来,这位具有远见和胆识的油画教授,却“未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巴黎来朝拜这些艺术殿堂,也未能有机会与大师们的原作见面”。费正源此而感叹:“这真是莫大的遗憾!”

河套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于晓芳,高聚林,胡树平,孙继颖,王志刚,王富贵,张鹤宇(26)

董希文的艺术主张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回答是明确的。似乎有这样一种效果: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与中国民族艺术的距离被拉近了。油画一旦从表面描摹中摆脱出来后,可以运用线,主动地控制色彩和处理造型,也可以用散点透视处理空间……中国传统绘画、民间艺术中有些惯常的手法,可以较自由地运用在油画表现上。这在那时是极大的突破。”费正如是坦言,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艺术和更多地思考艺术。用董先生的话讲就是,在艺术上思考得很多,在技术上不被束缚,在以后更宽的艺术路子上就会自由。

距1985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半截子十人联展”,已经32年。费正是参展画家之一。且不论该展在当代美术界的影响,就展览前言中的这一段话,今天读来仍亲切可感,让后人感受到费正那一代艺术家的不易和尴尬。

2014年,在“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展”上。

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时期

“唯有他对艺术的拳拳之心和不灭的激情仍在激励我们!”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画家费正,在艺术创作的道路已经走远,有了更多的自觉和创新。但回望源头,他仍不忘师恩,不忘董希文在当时中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提出的艺术主张。

“若想做成一件事情,是要有点冒险精神的。在五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我始终在不断地探索,也一次次在冒险。”他却轻描淡写地说。

画布上的战士冒险精神

他是“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著名画家董希文教授唯一的研究生。

一次他与一帮画家去太行山写生,陡峻的悬崖令大家驻足不前,唯独他壮起胆子沿着崖边的小路向大山深处走去。翻过山头,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处更幽深、更莽苍、也更险峻的山崖,他撞见了意想不到的风景。他如探险一般,继续前行,竟然发现山中有一个巨大的隐秘洞窟。后来听当地老乡说,那是黄巢起义的囤兵之处。当他回家后说起此事,爱人阿青听了不寒而栗,而他却收获了一张张巍峨磅礡的太行风景。

若问中国油画的出路在哪里?他说——东走西看!

1964年入伍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费正正做着现代艺术之梦。然而,形势越来越严峻,旷日持久的大批判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业也在这时草草结束。费正,被分配到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的美术创作组。

他平躺在硬板床上,毫无表情,目光呆滞地望着白色棚顶,不禁暗自忧伤。早些年,老闻根本不会抽烟,开始时只是出于好奇无聊,在朋友们的影响下,慢慢染上了这个坏习惯。其实,这烟根本就没有口味,并且呛得支气管不好受,烟吸进嘴里后立即吐了出来,一支烟要分两次抽完,然后把烟尾甩掉,什么感觉都没有,纯粹就是浪费钱财,伤害身体,但一旦成为习惯,就丢不掉了。原来生活就是一种习惯,也容易养成惰性,年轻的时候还没有感觉,现在人老了,身体方面就出现毛病,各种问题就扛不住了。

他刚到部队不久,就下连当兵锻炼。开始被派到某航空兵部队地勤中队去当机械兵。半年后,他却主动申请调往更加艰苦的高炮部队。当时领导担心他身体羸弱,难于适应,而他却满心向往着高炮部队的生活。

就在他的下放期限接近尾声的一天,部队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这时,他完全可以回到北京、回到部队机关,继续过和平环境下的安稳日子。然而,他却选择了历险,主动要求随部队一起去前线作战。

此时,很难想象一位羸弱的画家,作为一名七炮手,在战场上一次挟起四发共三四十斤重的炮弹,在振聋发聩、硝烟弥漫的轰炸下健步如飞、奋不顾身的情景。

塞尚,作为后印象派重要画家,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曾对毕加索、马蒂斯、波拉克等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发了立体主义画派的诞生。最早将塞尚等现代画家引入中国的时间,笔者无从考证,但在当时封闭、狭隘的环境中真正将塞尚引入教学纲领的,董希文当属第一人。

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的绘制工作时,与壁画主创者袁运生合影。

开赴前线,在中越边境友谊关。

前几年,费正购买了一批中国古代名画高仿真印刷品。其中有一幅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费正却从画中读到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和暗含着中华文明原生文化的人物画。在一段山水画中,除了黑色与白色之外,还用了少许灰色,山体和石块仅用线勾勒,形成一种平面构成的几何形,使得这幅远古时期的作品,反而有了些现代感。费正认为,这一小段山水正是中国山水画的雏形。

“站在塞尚的画前,我终于明白先生对这座博物馆偏爱的原因。”阿青女士感叹。

刊登在《河北画报》1980年5期的《解放军女战士》(油画)。上世纪70年代初,费正就开始在《河北画报》发表作品。自1957年创刊以来,《河北画报》一度是众多青年画家的成长园地。

他一生中亲历的三次战争,让其经历了人生最大考验——生与死的考验。他也是画布上的战士,所有的考验都折射进他的艺术生命。

正如作家村上春树所说“我选择亲临现场,而非避而远之”,在他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的艺术创作、艺术理念,同样也是如此不走寻常路,在挑战中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中再次冲刺高峰。虽然在“文革”前后的十几年时间,“在人生的黄金年华,似乎只做了一些像章,画了一批领袖肖像,每每欣赏这些‘文物’,心里往往增添了一份沉重感”,但他的“水乡系列”“太行山系列”“风景系列”“仿古山水系列”以及大批的油画扇面等,无不是他几经辗转、登峰举目的台阶。

刊登在《河北画报》1984年4期的专题报道《从生活到艺术》

刊登在《河北画报》1981年5期的《太行赋》(油画)

刊登在《河北画报》1988年3期的图文专题《巴黎的“街头”艺术家》

“一幅画进行到难以为续时,便搁置起来。某日,忽然受到一件不相关的事物或图像的启发,于是天机冥动,这幅画从此获生。”费正坦言,画画中遇到的挑战,如同解一道数学难题。他尝试过多种题材的作品,尝试过不同的表现方法,看似好像风格不统一,但这让他摆脱了政治和商业的左右,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画。

盼啊盼,只盼着儿子长大!儿子长大了,抗日战争爆发了!把自己丈夫看做杨家将、岳家军的奶奶,真的舍不得要立志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场的儿子……可当济南被日军占领,四十万人的济南城跑得只剩下几万人的时候,尤其是“血染田庄”之后,奶奶义无反顾地“放手”了……

是的,随心所欲,这正是自由的牵引,正是灵魂深处最无端的冒险。

叩问油画的中国出路

“先生对我们感到惋惜,说我们是没有出壳的鸡,后生对我们不满意,说我们是腌过的蛋。难啊,难!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是土埋半截,在艺术探索的路上,也刚走了一半。”

以财税制度和法律为准绳划清分配过程中的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对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高收入者,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以抑制高收入者收入的过快增长;对于非法获得高额收入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和取缔。只有这样,才能依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

然而,“文革”严重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享年59岁的他,未能看到中国油画已不再是当年那单一画风弥漫画坛的局面。在《喜马拉雅山的倒影》一文中,费正说,董先生的胸怀,正如这幅画(《喜马拉雅山颂》)的境界,博大、澄净、清澈、美丽。这幅画没能画完,在董先生心中还有那么多、那么多未能实现的理想!

刊登在《河北画报》1988年3期的《 佛罗伦萨的黄昏》(油画)

然而,最是这样的境遇下,一个又一个费正们在现代喧嚣中寻找各自的声音。这声音中,既有不鸣则已的尴尬,也有一鸣惊人的浮躁。但终归,这声音中混杂了现代艺术家的担当,也暗含着中国现代艺术探索之路。

“在巴黎的学习,让我一次次思考:在借鉴西画的过程中,应该怎样不断反观自身、回归传统,回到中国的本土文化这个根源上来进行创作、寻求创新。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回国以后,费正的创作坚守在本土之上,同时也关注着西方,不断吸收东方与西方适合自身的元素。这就是他一直坚持的艺术宗旨。

Stephan等[29]的一项研究中对肿瘤组织和炎性病灶的达峰时间和流入时间进行测量,炎性病灶的达峰时间(tpeak 22 s)低于正常胰腺组织(tpeak 30 s),然而胰腺癌的达峰时间更长(tpeak 57 s)。流入时间为对比剂达到最大强度10 %的时间(tarr),在肿瘤病灶(tarr 26.2 s)中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tarr 14 s)和局灶性炎性病变(tarr 17 s)。在普通多普勒勒超声检查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可以通过测量到达时间和达峰时间是否延迟,在为小胰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提供依据。

这场战争就是抗美援越战争。他和战友们一起击落23架美军飞机,被授予了胡志明奖章。也正是这场战争,让他亲眼目睹了23名战友的壮烈牺牲。加之抗日和解放战争的亲身经历的“跑警报”和亲眼目睹的血淋淋的伤亡,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人生阶段经历的三次战争,无疑让费正一次又一次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接受着生与死的考验。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使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林业的支持,只有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我从这批古画中汲取营养,在画面结构上又参考了宋代的巨嶂山水,也用了散点透视画法。”费正说,在一幅《〈女史箴图〉中的山水》里,就是采用了油画这种西方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这段中国最早的山水,把东西方两种元素和谐地融在了一起。他大胆地将古代和当今的人物、中国和西方的风景放到同一画面上,让人们感到时空在这里穿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这批画就是他的“仿古山水系列”。

庄翻译愣了一下。正要开口,刁德恒一步蹿了过来,撩开白绸子大褂,露出腰间的两把短枪,甩着指头说:“百里香,你他妈的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太君拜您为师学习厨艺,那是你祖坟发裂撞上好运!还不快给太君做香肠!”

“水乡系列”是费正心目中分量最重的一组作品。自幼从江南水乡走出的费正,脑际一直萦绕着儿时在田埂、草丛、河边、桥头嬉戏的场景。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画水乡,最初以怀旧为主,但后来逐渐摆脱了外在的内容,从风景画转到了形而上的承载。他没有用温暖甜美的色彩、抒情浪漫的笔调,去表现人们所熟悉的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的水乡,而是一反人们对水乡的印象,画了一批黑黑白白的水乡、雨雾蒙蒙的水乡。

“水乡是我生命中一个遥远的呼唤,是我对故土、对乡土中国的恋情和记忆,也是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水乡是我,我是水乡。”他在画中用中国画中的线去表现一部分形体结构,再用各种大面积的灰色形成韵律对比,打开想象张力,于是作品便有了更多的语言难以表达的涵义。当原生态的水乡在经济大潮中渐渐消亡,费正笔下水乡所呈现的冷峻和凝重,引发了人们深刻的反思。

半湿孔作业是介于干孔与湿孔之间的一种成孔方式,是根据地质特性和地下水标高,采用钻机(主要为旋挖钻)先进行快速干孔作业,达到一定深度后,再注入泥浆进行湿孔作业,泥浆进出均采用泵吸达到循环作用,直到完全成孔。成孔后应尽快验孔、下笼、浇筑混凝土,尽量减少成孔后的间歇时间,防止塌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半湿孔作业方式具有比干孔作业钻孔深度大,安全性高,比湿孔作业钻进速度快、节约泥浆等优势,能有效地降低造价,减少污染,但是目前实践中运用还较少,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女史箴图〉中的山水》(油画)

《古镇细雨》(油画)

耄耋之年的费正,仍是“画布上的战士”,每一条线,每一抹颜色,都贯通了他专注的力道。他东走西看,观宇内气象,调人间五彩,润泽画布上的大美灵魂。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法国现代舞女舞蹈家在看过我的水乡之后,特地在画前表演了一段舞蹈。舞蹈与绘画产生了共鸣,东西方艺术在这里得到沟通,让我深深感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巴黎举办的“ChiFra 2013中法艺术展”上,费正的一组水乡作品,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兴趣。这位舞蹈家说,她表现的是一种梦境,在梦境中,人与大自然真正交融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作为一个画家,特别是现代的画家,不要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应该干些什么,将来应该到哪儿去。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文明与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今,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融入了世界、影响着世界,并被世界所接纳、所尊崇。中国的油画要立足于本土,同时借鉴西方。中国的油画家要从本土出发,以本土资源(人物和民俗)参与世界对话,而本土始终在我们心中。这就是中国油画的出路。

——费正

中国古代文化属阴性,讲人心向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费正无疑遵循了这一特性。细看费正所有作品,外在形式不同,但内里一致,都比较阴柔。当然,用阿青的话说,他的作品风格还有冷峻和沧桑。

将至耄耋之年的费正,在几十年创作生涯中,恰逢中西文化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对话。关于中国油画的出路,他坚信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东西方文化可以跨越国界进行沟通与融汇。越是本土化,越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他说:“我愿像个老顽童,面对新的挑战。我的艺术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东走西看。”

编辑/刘秀峰

猜你喜欢
画报水乡油画
一张油画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水乡哪里美
油画《塬下》
油画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岁月长又长》(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