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

2017-09-29 12:50陆英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雨景望月自然段

陆英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78-02

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 那么,如何让读与写互相促进,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呢?下面围绕《望月》一文的教学片段谈谈我的做法。

片段一:

1.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柔柔地朗读,读出对这段文字的感觉。

2.指名朗读,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要点:

(1)安详。第一句:(抓“安详”)安详——温柔,祥和,感觉像母亲一样,非常慈祥,温柔。(板书:拟人)你能通过朗读把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2)灵动。第二句:(扣住“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重点词语谈)。

你能读出月光那灵动的美吗?(指名读)江面上宛如多了无数起舞的精灵。(再指名读)

(3)朦胧。第三句(抓“剪影”)

理解 “剪影”。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朦胧、神秘)(板书:动静结合)

…………

3.清幽旷远、安详、静谧、朦胧,这都是月夜所赋予的特点,(板书:特点)让我们一起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片江天月色。(音乐响起)轻轻地,柔柔地,读——(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

4.多么安详的月亮,多么清幽的月光,多么静谧的月色呀!这段“江中月”不仅写得美,还写得很有顺序,你能发现吗?(板书:由上到下 由近及远)

5.小结:作者是这样观察的,也是这样写下来的。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写好景物的两大要点,当然,如果还能注入自己的情感,那景色描写就更传神了。

片段二:

1.今天我們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景物的描写的练习。

2.出示写作要求:

欣赏雨中情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雨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

(1)按一定的顺序。(2)把雨的特点写出来。(3)注意用词的准确、生动。

3.欣赏视频。

4.交流:如果让你写印象中的雨,你会按什么顺序来写?你要表现雨的什么特点?怎样描述。

5.教师提供描写雨景的词和句,学生自读。

6.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7.评讲。

思考:

一、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之本

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感悟语言和模仿参照的样本。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读写结合的自觉意识,深入研究文本,备课时有意识地根据文本和年级训练点,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第二节作者用流光异彩的妙笔,写出了月下江上美景。作者融情于景,观察细致独特,把月光洒落在江上情态,写得自然、巧妙,并且由上到下,由近及远,逐步推演,写得极有顺序,是学生写景学习的最佳范笔。

二、读中求法,让写有彰可循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获得对事物的独特感受,更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的,从而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

《望月》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创设轻柔、静谧的情境,让学生静下心,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月夜江上美景,接着引导学生在交流独特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美妙,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学习:1、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2、由上到下,由近及远,逐步推演,写得极有顺序。3、运用拟人等手法,融情于景。这样抓住课文的语言精华和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吸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让后面的写有法可依,有彰有循。

三、练中学写,写中促读,学以致用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果说读中悟法是读写结合的关键,那么,运用写法进行及时的练笔就是读写结合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扎实地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随文练笔的形式,尤为重要。根据《望月》第二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又因为碰巧教学这课前一直处于阴雨天气,因此,我设计了《雨中》这一片段练习。这一环节,我主要给予学生这样一些帮助:1、提供写作之“米”。课前,我有目的地选取雨中一些有特点的场景制作成视频。虽然雨是最平常的自然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但孩子们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忽略,因此,精心制作的视频真正解决了学生写作之“米”,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观察的内容。2、铺设写作之“桥”。在前面的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一块块写作之“石”,现在,就是如何让这些“石”铺设出一座通往彼岸的桥梁。这里主要环节有:(1)指导学生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雨景。(2)抓住下雨时雨的大小、声音以及植物、人物的表现等进行口头交流。(3)提供写雨景的词句,增加积累,以写促读。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雨景望月自然段
秋天
品诗赏词
望月怀远
看雨景
雨停了
大雨之夜
守得云开望月圆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美丽的秋天
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