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略论

2017-09-29 06:22李振南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融合的主要渠道,如何恰到好处的进行问题设计,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成败,本文就课堂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渐进性、适度性、系统性、应用性以及层次性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在开展问题设计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指的就是要具有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不应该是简单机械地接受过程,而应该是思维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学会思考,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增强其主体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然而在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缺乏“为什么提这些问题”的考虑,把提问流于形式。因此,为了避免同样的疏忽在我们数学课堂上发生,也为了使提问更加有效性,就课堂问题设计上,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一、 启发性

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在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去考察,学生以问题为起点进行思索,就能引导思维的方向,激发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与探索。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40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发展其纵深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训练其思维的正确性与深刻性,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提高了探究思维。

二、 渐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因此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要求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准确、有层次的问题组,层层深入;另外,还要考虑到其间的衔接与过渡,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以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

三、 适度性

教师在设置问題时,要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提问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分为3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这样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信息量过小。但如果把问题改为,将所学图形(三角形)进行分类,想一想可分为哪几类?各按什么分类标准?拿到此题,学生需加以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扩大了问题的广度,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教师设置这些问题,建造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环境,是为了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一步步探求问题的结论,使他们投身于寻求知识的情境中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 系统性

提问要体现局部知识与整体教学的统一,注意由已知到求知的衔接,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可以使学里集中注意,引发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思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使知识一体化,培养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种方法我们多在阶段复习时采用。通过设置相应系列性的问题,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同步提高,形成概括性的知识体系。

五、 应用性

知识本来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的,在实际中会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数学知识与人的生产、生活都十分贴近,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数学问题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的略高于生活的问题,但他们是数学习题中最能反映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关系的一类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解,同时又能通过问题的解决,这样做,既能加深对知识,推动他们主动思维的进程,养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六、 层次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因此提出问题时覆盖面要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些信息量和难度都小,清晰度较高的简单而应用性强的问题,以鼓励其学习积极性;对思维开阔的学生,提些信息量和难度较大,发展性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通过设疑、解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参与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尤为注意的是:要增强问题的科学系统性、启发性、渐进性、适度性和应用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以及想当然式的问题设置,最终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学科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用适时适当的问题设计,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杜美娟.巧妙进行问题设计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8(24):82.

[2]严天合.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2017(10):24.

作者简介:

李振南,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