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赏析《蜀道难》

2017-10-09 20:57徐伟喆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蜀道难李白角度

徐伟喆

摘要:李白的《蜀道难》一诗自现世以来,在历代名篇中都是超群绝伦的诗。李白以精妙的笔法和瑰丽的想象再现了蜀道的壮秀奇景,诗中描述的秦蜀沿途上奇峻雄健的山川景象令无数后人神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初步分析和探讨了这一千古名篇。

关键词:李白 《蜀道难》 历史 角度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从梁简文帝萧纲到唐朝初期的张文琮,曾经用这个题目作诗的人不在少数。但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写出了新意,更达到了一个巅峰,尽管沿用了前人旧题,但无论是从文学艺术造诣,还是积极浪漫的情怀来说,这首诗都是令人叹服的。

一、艺术表现力

《蜀道难》一诗通篇有三个阶段:

阶段一是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描述的是蜀道的开辟之难。李白追溯到上古时期蚕丛鱼凫开国的传说,到蜀国秦地的相互隔绝,是因为五位壮士开山的牺牲,才换来一条开在层峦叠嶂中的崎岖蜀道。

阶段二是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描写攀援蜀道的艰辛。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八句,着重突出了山峰的险峻和道路的蜿蜒崎岖。李白先是强调了擅长飞云走雾的鸟兽对蜀道的无可奈何,反衬人要征服蜀道更是难于登天,再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青泥岭的曲折,以显蜀道之难。自“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部分,描绘了悲鸟、古木、子规、夜月、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种种景象。短短几句话,一幅寂静空旷的山谷奇景便映入人的脑海。

阶段三是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地势险峻的剑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由杀人如麻的毒蛇猛兽联想到残害无辜百姓的当地军阀,李白劝说友人蜀地不宜久留,尽早回归长安。

二、创作的历史背景

关于《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众说纷纭,但从“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此句,专家推测出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王炎入蜀时创作的。李白规劝王炎不要停留在蜀地,争取早日回归长安,以免遭受小人的挤兑和迫害。

对蜀道崎岖险峻的描写占据了《蜀道难》的大部分篇幅,是此诗的主要表达内容。李白对祖国的大好山河拥有澎湃的热情,他为此创造出了很多伟大的诗篇,比如《蜀道难》。尽管为了劝说友人回长安,他极尽笔墨来强调蜀道的艰难险阻,但是对祖国山河美景的真挚热爱,也让他对诗中的蜀道倾注了洋溢的热情,在描绘蜀道艰难险阻的同时,也突出了它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和奇伟景观。

除此之外,《蜀道难》还体现了李白与王炎的情深义重。李白对友情十分重视,李白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之间的友谊已被后人传为美谈佳话。他与王炎情同手足,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深表哀悼。在本诗中,李白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可见其对王炎行程的深深忧虑,并真诚地希望王炎早日回家,李白对友人的真切关心也可见一斑。

《蜀道难》作于天宝初年,当时已经属于唐朝后期,从表面看来是国泰民安、一片祥和的美好景象,但实际上朝廷内部早已腐败糜烂,朝廷的法令松弛无度,朝廷大兴土地兼并,且藩镇手握大量兵马,朝廷早已对政权失去掌控。因此,李白这首《蜀道难》虽然看上去是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实际上是他对如今国家危难在际的忧心忡忡。

三、结束语

无论是从艺术、情感、历史等各种角度来鉴赏分析,《蜀道难》都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极具艺术的创作手法。虽然每个人对《蜀道难》的理解不一,如笔者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欣赏本诗的,但不变的是赞叹李白千古流传的诗词美。

参考文献:

[1]冷卫国.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高桥良行著,李寅生译.略论李白《蜀道難》的演变过程——兼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8).

[3]孙祯.蜀道难的历史地理学阐释[J].时代文学月刊,2015,(7).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蜀道难李白角度
开心校园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诗仙李白的归宿
角度不同
人啊
从文本文化解读的解码方面略谈《蜀道难》的英译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