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2017-10-09 22:39马长安
甘肃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马长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迁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3—0114—01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方法、态度对所从事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迁移的一种表现。例如,学会了加法运算有利于学习乘法运算,学会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利于学习实数、复数的运算法则等等。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激发起学生的迁移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迁移现象是随处可见、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比较异同,促进迁移

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是“观察、分析、整理活動交织在一起的智力劳动”。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或相似之处,就能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例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在解析或图像性质上都有可比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把这两个函数进行比较学习,学生经过学习后得出三方面颇有见地的看法:(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虽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如一次函数y=kx+b(k、b都是常数,且k≠0)中,若b=0则y=kx(k≠0常数)就是正比例函数。(2)从图像位置上看,当k>0时,图像都过一、三象限,但一次函数y=kx+b,b>0时,图像过一、二、三象限,b<0时,图像过一、三、四象限。(3)从函数增减性上看,k>0时,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都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k<0时,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y都是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这样的比较学习体现了由领学到自学的学习迁移,揭示了已知和未知间的内在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叶老曾就如何培养学生有效迁移能力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解题技能。”数学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典型例题的用处,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范例,揭示这些例子的规律。如,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我们通常将它转化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探索,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渗透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通过割、补等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推导其面积计算公式。我充分利用好这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氛围中充分体会这样的思想方法,目的在于为接下来教学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铺垫迁移的基础。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时候,学生利用前面体验的经历,同样通过“割、补”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已知图形探索新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的转化意识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教授圆面积的时候,学生尝试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进行面积计算公式探索,在教授圆柱体体积计算的时候,尝试将圆柱的体积转化成长方体进行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

三、注重反馈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目前,为了提高成绩,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利用教师讲解的知识去自己思考的空间,只有机械记忆老师讲的现成结论的权力,这就如同射击教练天天给学员讲射击理论,而学生没有机会真正拿起枪瞄准射击,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学员永远不会射击,即使会射击也不会有大的成就。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地、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加强练习,形成自动化的心智或动作技能,进而迁移到同类心智或动作中去。如,《老翁卖油》中老翁可经钱孔倒油而不外溢;还有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是众所周知的因娴熟朗诵而自动产生学习迁移的典型例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类似上述因熟练而生巧、由巧而自动迁移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四、积极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很有必要, 当学生处于“愤”、 “悱” 的境地时,以“三隅”来说明印证,则不必强求回答,教师应当相机再加以诱导。经验表明,教学中能否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能否善于“举隅”。例如,在数学课的典型例题与练习中,就需要正确处理讲例“举一”与练习 “反三”的关系,讲解例题,承担主要教学任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解题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懂得如何思考、分析这类问题,真正起到“举一”的示范作用。典型例题讲解是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从例题讲解中学到知识,进而实现以知识带动知识,以技能带动技能的迁移。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