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信息技术快车,成就多彩课堂

2017-10-09 07:59林凤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小学数学

林凤英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219-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课改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项现代教学技术,正在不断发挥着自身的特有功能,它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巧妙结合起来,创造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具有知识性、直观性与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改变认知环境,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它也能将教学的表现形式生动化、形象化、多样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自发探索,主动探究,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生机与动力。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如何搭乘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 搭乘“信息技术”快车,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建议”里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有效地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所以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实效地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时只靠一些简单的挂图或教具难以创设一些有效、生动的生活情境。然而,应用多媒体就能实现这一功能,它充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形象、直观,就能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加深了学生的感官刺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都爱看动画片,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不但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言而喻。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段动画故事:田忌赛马。然后让学生思考:你知道孙膑用了什么对策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吗?并提出三个问题:(1)可以怎么安排3匹马的出场顺序?(2)你知道孙膑用哪种方法帮田忌赢得齐王的呢?(3)是不是田忌一定要用孙膑这种策略才能赢得齐王呢?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整理各种方案。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验证胜齐王方案的唯一。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乏味、与生活实际脱节的数学,学生也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并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探究“最佳策略”的思考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搭乘“信息技术”快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所谓的知识难点,就是教材中比较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地方。它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要求之间的差距造成的。这类难点,往往比较抽象、比较复杂和隐蔽。有时教材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提供大量直观的动画图像,又能配合文字说明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重点突出,诱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一些重难点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配合使用多媒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如果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显然难以让学生信服。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设计一组割、拼的动画图像,将圆分别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时,这样通过多媒体“化圆为方”动态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讨论能够一下子看出其中的规律。接着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和半径和转化后近似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进行大量的直观演示,通过图像闪烁,颜色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不仅准确的展示出了变换的过程,更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了提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程,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 搭乘“信息技术”快车,组织合作交流,促进数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是自主的探究者。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数学新课程提供的是一种融合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只能怪,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利用多媒体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展开活动,得出结论。

如五年级《可能性》的教学时,是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由定性到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课堂上,先用课件展示问题情境:“足球比赛时,裁判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和选场地,你们觉得这公平吗?”问题抛出后,学生各抒己见,一致认为这样比较公平。这时课件深入提问“那么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时多少呢?”在学生猜测后引导他们进行分组活动,进行测验,验证猜想。学生4人一组,每人抛掷10次,并分别记录下正反面朝上的次数,再全班汇总并输入电脑。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也许每个人抛10次的次数中,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不是二分之一,但小组汇总乃至全班汇总后的数据,则显示了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二分之一。验证了猜测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上一些数学家做过的此类实验,并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这样图形结合,可以直观看出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时,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既体现在小组合作前,引出问题,组织讨论,猜测验证,主动探究,又体现在合作探究之后利用多媒体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接着再通过补充强大的信息量,让学生直观感知可能性相同时,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搭乘“信息技术”快车,创造探究空间,学会主动参与

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探究。小学生活泼易动,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换等,给学生新奇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强化参与意识;运用它,有利于凸显教材的本质属性,从而把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如在教学六年级《圆柱的认识》时,先请学生举例出生活中一些圆柱形的物体,接着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出其中部分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体会到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去掉圆柱体实物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圆柱体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认识圆柱、探究圆柱特征的欲望。接着让学生自己触摸圆柱体学具,观察到圆柱体有2个底面,1个侧面。然后计算机演示了“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直观、透明、立体。接着让学生猜测圆柱的高有几条,并动手量一量长度,然后再通过显示、移动、闪烁,化静为动,演示清晰、准确的高,使学生明白圆柱体的高有无数条,而且长度都相等。那么部分猜测正确、测量正确的学生就有了成功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于没有猜对的学生来说,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些图文并茂的变化过程,因而对概念的印象非常深刻,对圆柱体的特征理解也更为深化,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三维立体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建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各种教育手段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因其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及其运用的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应随时搭乘信息技术快车,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辅助,把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满足学生在学习、探究、情感上的多种需求,呈现多彩的数学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小学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