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类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

2017-10-09 04:15杨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汉语体育

杨洋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的推广情况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文化推广的成效。教材是推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体育类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研究得出:该类教材的编写首先应该满足汉语教材编写的普遍原则,同时还要兼顾体育类教材的特点,应争取在词汇的选择、主题的编排、文化知识的补充和时代性的展现等方面为这类教材提供最鲜明的特色和争取最佳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体育;汉语;教材;孔子学院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比较容易被其他国家和民族接受的重要文化内容。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已经注意到推广体育文化的裨益,但遗憾的是,其开设的课程大多就教师资源而定,教材的使用上也捉襟见肘。国家汉办也很少推荐专门的体育文化教学用书,讨论这类教材编写的文献自然也不多见。

目前导致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紧缺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编写这类用书需要组织既了解汉语教学,也通晓体育科学,还要具备一定外语应用能力的综合人才。而目前体育类院校中鲜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而拥有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的院校又缺乏精通体育科学的储备,加之对编写者外语水平的要求,组织这类教材编写的难度就不言而喻了。第二,每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不尽相同,当地的情况也会某种程度上制约部分体育项目的推介,不同的国情使各国学习者对中国传统体育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民族的优势体育项目率先推广到和我们国情相似还是相异的地区,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三,这类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包括课堂教学和自主阅读)的需要,也要兼顾到教师教学的需要,而“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以何种原则和方向来编写教材至关重要。这样一个需要下大气力攻克的课题需要面对尽可能多的使用者,这才是符合经济成本的。

在以上的三个因素中,第一个问题的可以解决,可以尝试通过国家汉办与国家体育总局、部分中国传统项目运动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实现;其次,积累了一定海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经验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能够提供新鲜的一手数据;唯有第三个问题,是比较难处理的,教材编写原则的确定直接关系着操作的结果,而先前经验的借鉴又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可以说,只有将教材编写原则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才有可能编写出符合读者需要的好教材。反过来说,这一问题的突破也必将大大有益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工作,可谓“四两拨千斤”。

截至目前,我们在市场上可以检索到的这类图书仅有:《体验汉语:体育篇(50~70课时)》和《汉语2008体育篇》两个系列,教材市场呈现出供需不均的现状。因此对这类教材编写工作的推进十分必要,对于编写原则的探讨有助于高效率地编写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书籍,我们理应在编写原则问题上积极探索。

1体育类对外汉语教材的读者群定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的责任和意义不言而喻。而且,教材的编写应该紧密围绕使用者的需求。目前,有学习需要的读者主要有初识汉语的体育爱好者、计划到中国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汉语教师、从事体育文化推广的相关人士,以及重大体育赛事的参与者等。《体验汉语:体育篇(50~70课时)》系列丛书,定位是为准备学习体育及相关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编写的零起点体育方向汉语教材;《汉语2008体育篇》定位于短期速成的实用汉语交际手册。我们认为,目前紧缺的汉语教材应至少面向以下群体:

1.1准备到中国学习体育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我国高校中的留学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语言提高过程,然后会结合其汉语水平和个人意愿到相应的专业中继续学习。即将选择体育学、体育新闻、体育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提高阶段如能有的放矢地学习汉语,将会最大程度有益于其开始专业学习后的提高。相关教材编写中应侧重词汇的选择,为期继续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另外,和体育相关的文化知识也是教材开发中不能忽视的环节。

1.2对体育和健身感兴趣的人士

这部分读者群较为庞大。体育和音乐一样没有国界,所以,它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跨文化的媒介,用体育铺就各国人民的交往之路。这个过程中,沟通是目标,体育是纽带。对于有体育和健身参与意愿的人来说,语言障碍是各国体育爱好者交流的屏障,这倒不难解决,体育是目标,汉语是媒介。对体育的关注会使这部分读者拥有较充足的体育知识储备和见闻积累,他们需要的是和他人分享、交流,汉语的掌握会更大程度上展现出更大的辉煌,体育来搭台,汉语来唱戏。对于这部分读者来说,话题的合理选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的时代性也是编写者务必要考虑的问题。

1.3从事语言和文化推广的教师

我们不建议编写专门的教师用书,因为教师的知识背景不尽相同。从事汉语教学的读者,希望在教材中有比较系统的体育知识介绍;而有丰富文化宣传经验的体育专业人士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传授方法是有更多需求的;专业背景为媒介语言的教师会对汉语在目的国的推广有相对有特色的见解,教材用例的选择上要能体现出这种需要。

1.4国际赛事普及读本的读者

前文所提到的《汉语2008体育篇》就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筹备为契机,把握读者需求而编写的用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都要承办数百项各类国际赛事,因此,有目的、有策略地编写实用普及读本是十分必要的。例如:2022年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是推出赛事类普及读本的又一契机。

2體育类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普通原则

2.1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不同于体育类专门教材强调体育知识的由浅入深,作为汉语教学用书,应在语言和体育文化之间找到一个最高效的结合点,理应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先贤对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方面的论述早有提及:赵贤州(1988)提出汉语教材的编写应具备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吕必松(1993)提出教材编写原则的“六性”,即实用性、交际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束定芳、庄智象(1996)提出真实性、循序渐进、多样性、现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刘珣(2000)侧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等“五性”,叶南、田耕宇(2004)突出了实用性、知识性、“结构-功能一文化”等三个原则。这些观点的角度有所不同,但其间的共性是教材编写者要遵循的,不同的部分,则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做选择性的参考。我们认为,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编写落脚点应放在汉语教学上,因此,后文将论述的特殊原则也要建立在符合语言教学用书编写的普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endprint

这里举三个例子。其一,“加油”比“你好”在顺序上应更先出现。原因有三:(一)体现体育特色;(二)拼音教学时不涉及语流音变,“加、油、比、赛”四字分别是普通话四声;(三)出现频次较高,容易结合情景使用。其二,记分牌上的“一比一”是展示体育特色的数字教学内容。其三,从“更高、更快、更强”到“快一点儿”,比较句的上佳例句。“更快一点儿”和“很快一点儿”可供中高级语法使用。

2.2图文结合,讲练结合

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编写体例可以相对灵活,兼顾到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但不能忽视的是插图的选用和影像资料的补充。体育项目不同于理论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穿插一些图片,这些图片至少应倾向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能够体现体育的专业性,真实照片为宜,二是体现传统体育文化,将中国体育精神贯穿始终,“礼”“恒”“和”等经典思想应得到广泛的发扬,三是示意简单的操练方法,即提出在没有标准场地和专业器械的情况下如何操练。

这类教材的目的是让掌握少量汉语知识的体育爱好者实现初步交流,让精专于某个项目的专业人士能做较深入的探讨,让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感兴趣的广大朋友有学习的参考和指南。如果说,配图可以给文字招徕目光,那光盘就是将读者从书桌旁带到运动场。

这里展示三个例子。其一,汉字部分可以参考将一些赛事徽章中的设计和汉字联系起来,2008年奥运会的“京”等等。其二,太极中的阴阳可以作为太极拳专题部分的引入内容,汉字部分也可以使用。其三,五禽戏的图解可以结合汉字虎、鹿、熊、猿、鸟等展开,学习者可以同时记住动作和字形,一举两得。

3体育类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其他原则

3.1宏观原则

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既服从汉语教材编写的普遍原则,又体现体育文化推广的鲜明特色。

3.1.1丛书系列

这类教材的编写,可以是单行本,也可以是丛书,丛书也要从基础篇开始。基于上文论述和现有思考,我们认为单行本(或丛书的基础篇)的词汇部分要体现实用性与时代性,用例的选择要体现体育专业性和大众普及性,主题的选择要体现代表性和兼容性。如果是丛书,我们建议采用如下模式:

专题篇分册中要成体系地编排适合不同国家和级别读者学习的内容,参考使用对象的学习媒介语来选取可能容易推广和广泛接受的体育项目。应急手册应针对重大赛事编写,务必要兼顾实用性,短期速成的特点会让其在推广汉语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大放异彩。

3.1.2搭建桥梁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目标不仅包括介绍汉语知识,更应为推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做好服务。宣传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策略的,一味地强调输出会招惹不理解、反感,甚至抵触,我们认为,建立在对对方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文化的弘扬才是明智的、高效的。因此,在这类教材中,应该把握中西方体育的对接与结合,将我们的项目优势与当地特色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知识共鸣,激发读者的兴趣,从内心接受课程知识,进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如在每一章节中,结合内容加入文化知识链接等栏目,既提及异国体育的共性,又适时推出我国传统体育的特色。

3.1.3文化渗透对体育项目的介绍是知识点的普及,而对传统体育理论和中国古代体育精神的讲解才是文化推广的要害所在。这部分的知识可以采用媒介语,信息量略大也是可以的。我国的传统体育观念至少应包括“文武兼备”的观念,不重竞技而重“智”与“不欲”的全面发展人才观念,等等。

3.1.4展现体育特色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编写务必要突出其体育特色。无论是例句的选择,还是插图的选配,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人物角色的设置,都应当最大限度地围绕体育这一主题展开。这类汉语教材应该集中介绍体育从业人士用得到、听得懂的内容。教材的习题设置也可以文武结合,适当设置包含可操练的内容,光盘也是实现教材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利用。

举例说明:“各就各位,预备——”“犯规”“友谊赛”“乌龙球”这样的内容在普通汉语教材中很少涉猎,即使提到,也没有系统的知识介绍,这个部分正是体育类汉语教材的特色。

在编写原则基础上的词汇编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语言学习规律,也应发挥好归类和演绎的作用。例如:颜色“红”“黄”的内容可以引入“红牌儿”“黄牌儿”,语音部分也可以由“红盘儿”和“红牌儿”的儿化效果相同展开。

3.2微观原则

体育类汉语教材,首先应该满足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普遍原则,同时还要兼顾体育类教材的特点,应争取在词汇的选择、主题的编排、文化知识的补充和时代性的展现等方面为这类教材提供最鲜明的特色和争取最佳的使用效果。

3.2.1词汇的选择在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中直接和间接涉及体育的词汇见表1。

其中,直接涉及的词语占高频词汇表的l%,间接涉及的词语占高频词汇表的1.27%,总和不超过3%。词汇范围的不覆盖,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编写体育类汉语教材的必要性。

3.2.2主题的编排无论是系列丛书、分册单行本还是大众普及读本的编写,都应整体统筹主题的选择,这里说两种主题的设计,第一种在系列丛书中可以实现螺旋上升,即同主题复现时题目微调、提高难度,第二种特点是按运动项目分主题,这种教材学习者可以在基础常识部分的学习后,直接进入专业项目的学习,有的放矢(见表2)。设计的理念基本遵照初级重功能,中级重词汇量,高级重语法和文化。其中5和6两个部分首次出现为中国特色和强势项目,中、高级可可扩充其他项目,但不影响整体框架。

1-4可以看做是基础知识,有了一定得初级储备,便可以进入专业项目的学习了(见表3)。

3.2.3文化知识的补充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多为了解中国,真正为了研究语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无可否认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因此,文化一定是体育类汉语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化内容的补充至少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每个章节后面专设文化知识点,二是课文涉及过程中涉及,例如通过课文内容向读者传递阴阳平衡的理念,传递“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传递集体荣誉至上的理念等等。

3.2.4时代性的展现作为教材要讲求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一定要注意它的时代特征。体育、艺术等学科多是比较容易率先接触到时尚前沿的学科,那么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可以适当借鉴,除去生造用法,我们可以拣选一些简单代替复杂、各专业项目通用的用法编入教材,以保证学习者学到的是实际交流中最好用的内容。例如:约吗?这个短句相当于“要不要一起去?”对语法的要求低,适合在开始部分介绍,可以提高语言学习初期学习的效率,增加学习兴趣。

4结语

综上所述,讨论的结果是编写这类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应遵循汉语教材的一般原则,同时不可忽视体育这个特殊对象,二者结合的过程中,编写者应着力于词汇的选择、主题的编排、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时代性的展现等几个方面。把握原则,突出特色,才有可能编写出益于对外汉语和海外汉语教學的优质教材。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汉语体育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汉语与拼音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