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2017-10-09 07:15栗晓静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栗晓静

摘要:为探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文章以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为48.2%;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以散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爬山为主;粤西、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粤中、粤东地区;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改善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团队项目在调节广东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上好于个人项目;运动90min以上比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min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社科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坚守者、是创新文化理论的先行者、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服務者、社科工作者应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践行者。社科工作者作为我国文化强国的主力军,其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者们从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来探究体育锻炼或体育参与行为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从体育活动的某些特征,如体育参与形式、参与项目、参与时间等方面来研究某一群体的体育参与行为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究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广东省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利用SCL-90广东省对粤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47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100%(见表1)。

1.2.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并与常模进行比较。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2.1.1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参与行为的特征分析从表2可知,粤东、粤中地区的广东社科工作者的体育参与的比率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粤西、粤北地区的广东社科工作者的体育参与的比率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粤中、粤东地区的经济水平发达,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社科工作者疲于应付工作,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粤西、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的时间短,因此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率低。而粤西、粤北的工作比较轻松,工作节奏较慢,闲暇时间较多,同时,社科工作者基本是事业单位成员或公务员,工资水平在当地来讲,属于中高水平收入,体育锻炼意识也比较强,因此有较多的时间和消费去参加体育活动。

2.1.2广东省社科工作者参加体育项目的特征分析目前,体育运动项目形式丰富多彩,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才会更有效的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运动的选择一般与运动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个人兴趣等有关。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的体育运动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开展易、花费少、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项目占优势,因为,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量与强度、运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容易掌控。体育项目的选择排序依次为:散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爬山、健身操/瑜伽、棋牌、踢毽子、篮球/足球/排球、舞蹈、保龄球、器械健美、网球、武术、高尔夫。在散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爬山、篮球/足球/排球这几项运动中,粤西、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选择的比率比粤东、粤中地区的高。而“贵族运动”项目,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受外界客观场地等条件限制较大,使用费用较大,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粤东、粤中地区,这类运动所占的比率比粤西、粤北地区要高。这可能是在经济较发达的粤东、粤中地区,拥有较多的户外和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人们会偏向选择休闲娱乐性体育活动。

2.1.3广东省社科工作者进行体育运动时间的特征分析表4列出了不同地区的运动时间情况,每次运动时间低于30min,30~60min,60~90min,90min以上的比率。运动时间持续在30min以上的人,粤东地区占总人数的69.9%,粤中地区占总人数的65.4%,粤西地区占总人数的93.9%,粤北地区占总人数的97.7%。

可以看出,粤东、粤中地区的社科工作者运动持续时间比粤西、粤北的短,科学的运动锻炼时间应该是超过30min以上。

2.2广东省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由表5可以看出,粤东、粤中、粤西、粤北四个地区的社科工作者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说明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均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粤中、粤东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各因子得分大部分的值比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要高,说明粤中、粤东地区的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粤西、粤北地区的要差。粤东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在抑郁、恐怖方面的因子得分比其他三个地区的高,粤中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因子得分比其他三个地区的要高,粤西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低于其他三个地区,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低于其他三个地区。

粤中、粤东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这两个地区的社科工作者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激励、压力大,产生心理问题的会相对比较多,相对而言,粤西、粤北的生活节奏较慢、工作压力相对小,生活工作的环境比较轻松安逸,心理健康水平会高一些。

2.3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关系分析endprint

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可以认为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存在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一个人在具备有充足的精力的同时,也需要有灵敏的头脑、拼搏的精神、承受挫折的压力的心理能力。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泼过程,它能满足人们的身体需要和精神需要。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们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3.1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体育活动频次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比较研究

根据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不同,将被调查者的SCL~90因子数据分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两个数据组进行统计分析,从表6可知,在总均分的统计分析中,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与偶尔参与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广东省社科工作者中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社科工作者。其中强迫症因子,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等三个因子上,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比偶尔参与的社科工作者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上也呈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当他们感到晋升职称的压力、知识更新的掌握、对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缺乏动力、活力丧失和睡觉饮食等不佳状况时,通过体育活动可有效缓解体现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上的表现;当他们处于人际交往中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精神病方面的压抑感时,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减轻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的症状。因此,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改善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2.3.2不同体育项目对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社会交往”是人们参加体育运动主要目的之一,体育运动对人际交往因子有积极影响。体育运动是一项将个人和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活动,本文根据参加体育运动完成需要的人数,可将体育运动的项目分为个人项目、团队项目。个人项目是指一个人就能进行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团队项目是指需要两个或更多人协同合作才能进行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足球、乒乓球、篮球和排球。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类型,即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被调查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他们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表7的分析数据。

本调查中,参加集体项目的43人,参加个人项目的31人。从总均分和各因子分来看,团队项目比个人项目均要低,这说明,团队项目的锻炼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特别是两种不同项目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参加团队项目对于提高躯体化、降低他们抑郁度、人际关系敏感度和缓解精神病的效果强于参加个人项目。

2.3.3不同活动持续时间与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关系

选择合适的运动持续时间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效果存在差别,统计分析运动持续时间与SCL-90的各因子关系可以指导人们正确选择运动时间。对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与90min以上的被调查者进行分组,得出他们在总均分(P<0.05)和人际关系敏感(P<0.05)、强迫(P<0.05)、偏执(P<0.05)与抑郁(P<0.05)四因子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在精神病性因子和敌对因子(P<0.01)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见表8)。研究表明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调节和改善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尤其是缓解和改善了抑郁、个体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度、敌对和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症状,即每次运动90min以上比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min的效果更佳。这说明,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节会有良好的效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均分上高于常模标准,说明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从各因子分数上看仅有粤西、粤北地区的偏执因子低于常模标准。

(2)粤西、粤北地区的社科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粤中、粤东地区;集体项目在调节广东社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上好于个人项目。

(3)广东省社科工作者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以散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爬山为主。运动90min以上比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min的效果更佳。

3.2建议

(1)政府必须积极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力度,加大投入,使体育健身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体育社会环境。

(2)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引导社科工作者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社科工作者群体体育人口数量。

(3)發挥单位工会作用,利用场地资源优势,多开展集体运动项目和主动发掘一些适合各年龄段社科工作者参与的健身项目。

(4)创造良好体育锻炼空间,营造良好体育人文环境,搭建体育健身平台,以满足广东社科工作者多元化体育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