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让基层党建“美丽”起来
——浙江省安吉县基层党建巡礼

2017-10-10 05:45杜金莹
奋斗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两山论安吉县家村

■ 杜金莹

“两山论”让基层党建“美丽”起来
——浙江省安吉县基层党建巡礼

■ 杜金莹

群峦叠嶂,竹海苍翠。走进地处长三角中心的安吉,古朴的建筑和迎面而来的满眼绿色,令人赞叹于安吉的美丽与富庶。

“安且吉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安吉考察,都曾引用过这一诗句来称赞安吉。这里不仅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也诞生于此。

安且吉兮,居之心怡。安吉的名字蕴含着美好的愿景,也彰显着安吉人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美丽党建五年行动”为抓手,聚焦“两山”实践从严从实、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干部、组织和人才工作,打响了“美丽党建”工作品牌。

“美丽党建”为绿水青山镶“金边”

走进安吉县鲁家村,现代化的办公楼很是惹眼,笔直的道路沿着缓坡穿村而过,路两边一幢幢二层楼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在鲁家村游客集散中心,坐上观光小火车穿梭于鲁家村十几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阵阵微风吹来,颇有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感。

如今的鲁家村白墙黛瓦、花团锦簇,满目皆是风景。而谁又能想到,五六年前鲁家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

穷则思变。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一政策令鲁家村人眼前一亮。

鲁家村的山水美景,成了鲁家村人致富奔小康的最佳资源。在鲁家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鲁家村着力打造“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为绿水青山镶上了“金边”。突破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制度障碍,鲁家村人通过土地置换、项目资金整合、实行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等一系列创造性举措,让鲁家村彻底变了模样。从2011年到2016年,仅用5年时间,鲁家村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农民、农场共富的中国美丽乡村样板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500元增加到了32850元,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又有钱赚的鲁家村人心里乐开了花,也对鲁家村党支部竖起了大拇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鲁家村精心打造了党员干部教育“六学”课堂,设置主题党日“固定学”、支部结对“互帮学”、全员轮训“集中学”、专题党课“点单学”、“两委示范”带头学、媒体推送“灵活学”等教学形式,形成了融理论教育、实践解析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常态化多元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向绿水青山要发展,核心在于红色引领。近年来,安吉县委坚持“解放思想用干部,用好干部促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严加强干部日常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为安吉“美丽党建”筑牢组织基础。

在党旗映照下,鲁家村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鲁家村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美丽乡村”不仅是鲁家村美丽富足的新名片,更是鲁家村人沐浴在党旗下幸福生活的象征。

“美丽党建”为绿水青山添“新绿”

在余村两山会址公园,一块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分外醒目。

余村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占地4.8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一条村道贯通东西。

历史上的余村,是个典型的矿山村。明清时期以银矿、铜矿起家,可谓名副其实拥有着“金山银山”。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余村开矿采石,依托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先后办起了3个矿山和1个水泥厂,“靠山吃山”的余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成为安吉的“首富村”。

余村两山会址公园 张国成//摄

虽然成了“首富村”,村民们腰包鼓了,但开山采矿终日炮声隆隆,粉尘蔽日,却没了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面对着整日在灰蒙蒙烟尘笼罩下的青山,余村人也曾陷入两难:要效益还是要环境?

2003年,浙江省提出建设生态大省战略。余村积极响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没了开矿采石这个关系全村人生计的“命根子”,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骤降。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考察,来到了余村。在余村村委会的一间老会议室里,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两山论”给迷茫的余村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带来了转型发展的信心。余村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引,以“党建+生态”为抓手,制定生态主题党日学习计划,确定每月生态活动主题,学习生态建设知识,开展生态环保行动,确保党员“两山”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在实践“两山”重要思想过程中,余村人渐渐尝到了“甜头”。

如今的余村,向阳而居,风景如画。“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绿水青山”生机盎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不足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3万5千余元,正可谓是“绿水青山逶迤去,金山银山还复来”。

近年来,安吉县着力将“两山”重要思想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中,以生态建设为引领,依托“美丽党建”品牌建设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稳步推动安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生态美、百姓富,“党建+生态”让安吉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2015年,遵循安吉经验起草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016年底,安吉实现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187个行政村全覆盖;2017年,安吉发布全国首个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标准——《美丽党建工作规范》,一条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安吉人越走越宽广。

“美丽党建”为绿水青山绘“蓝图”

十余年的时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安吉山更青,水更碧,村更美,人更富,也斩获了诸多殊荣。安吉曾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金牌旅游城市唯一获得县等众多称号和奖项。面对荣誉,安吉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深深知道,“美丽乡村”不光要有外在,更要关注内在,让村民脑袋充实、心里踏实。

多年来,安吉县依托“美丽党建”工作品牌,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在党性锤炼、能力提升、作风建设等方面发力,打造出一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基层干部,成为引领安吉发展的“领头雁”“带路人”,持续不断为百姓办实事,建起了文化礼堂、文化大舞台,打造灯光球场等文体设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安吉还筹建起了“两山”讲习所,积极运用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和“两山”重要思想实践成果,推进现场教学,推出“两山”实践、美丽党建、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民生等5条现场教学精品示范带,建成22个现场教学示范点。2012年以来,现场教学基地共承接各级各类外来培训458期,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

为畅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安吉县以实施“乡镇干部住乡夜访”制度为抓手,在15个乡镇(街道)、208个村设立“群众说事室”,组织乡镇(街道)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利用晚上住乡值班时间,驻室接待党员群众,听群众说事、和群众议事、为群众办事,建立了“晚上听事、白天办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变“被动干”为“主动办”、变“常规干”为“即时办”、变“坐班干”为“一线办”,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的认可和好评。

从之江大地启程的“两山论”,正搭乘着“美丽党建”驶入快车道,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带领着安吉人走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刘淑滨liushubi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两山论安吉县家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千年的回眸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袁家村的致富密码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湖州市安吉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