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跳技术运动学角度分析如何提升湖北省女子跳远运动员成绩

2017-10-11 09:10鞠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扇面运动学角度

□ 鞠里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从起跳技术运动学角度分析如何提升湖北省女子跳远运动员成绩

□ 鞠里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省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江梅与全国优秀女子跳远员起跳运动学方面的差异,来找出提升女子跳远队员跳远成绩的关键点,从而更好的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

女子跳远 运动学分析 起跳时间 着地角 蹬地角 扇面角

前言

女子跳远一直是湖北省的传统强项,然而从最近这两届全运会的情况来看,湖北省女子跳远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将从运动学的角度去分析对于影响女子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为备战第1 3届全运会做出充足的准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北省专业队女子跳远运动员江梅,曾多次代表湖北省队参加全国各项田径赛事,并取得不俗成绩,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近百篇期刊文献,又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几十篇专著,了解现代女子跳远的发展动态以及女子跳远技术生物力学方面关键知识点,为本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多名武汉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多名田径方面专家教授以及湖北省专业队田径教练员,为本研究的各项指标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3)录像解析法。

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对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跳远拍摄,一台摄像机位于跑到正前放,一台位于起跳板后3米。

(4)数理统计法。

用S P S S 1 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5)对比分析法。

将所得的研究对象数据与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六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起跳时间分析

起跳时间是指跳远运动员从踏板到离地腾空的这一段时间。每当谈起起跳时间,在跳远领域的很多专家总是认为起跳时间与成绩的发挥呈负相关。可近年来许多跳远方面先进的研究表明,起跳环节也讲究有快有慢。当专家们发现起跳的好坏不能仅凭起跳时间的长短来评定时,就开始对起跳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起跳时间被区分为三个阶段:缓冲时间(T 1),即运动员踏板之后的缓冲时间,此时的膝关节夹角达到最小;转化时间(T 2),即缓冲阶段运动员重心移至身体上方的时刻;踏伸时间(T 3),即运动员起跳离地的瞬间。

表2

如表2所示,江梅的起跳缓冲时间T 1为0.0 6 5 s,比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0.0 5 s慢0.0 1 5 s;转换时间T 2为0.0 2 8 s,比优秀女子运动员慢0.0 2 8 s;蹬伸时间T 3方面,二者都为0.0 6 s。江梅的缓冲时间明显要大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造成她缓冲时间过长的因素可能有两个:其一是她助跑最后几步到上板不够积极导致起跳腿着板时身体后仰幅度过大;其二就是她的大腿肌肉着板时做退让性收缩的工作能力较差,肌肉在起跳腿着板时是做退让性收缩工作,若果此能力较差会使缓冲时间延长。在转换时间方面,江梅要略大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蹬伸时间方面和第十一届前六名跳远运动员相差无几,这说明江梅最大的问题表现在缓冲时间过长,缓冲时间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水平速度的缺失,进而还会影响到腾起角度的大小。

2.2、着地角度分析

跳远运动员踏板瞬间身体重心与地面所成的夹角被成为着地角,它表现出来运动员着地时重心位置的情况。跳远运动员从助跑最后几步到起跳腿踏上板这个过程变现的越积极,着地角就会越小,速度的损失也会越小;反之,如果助跑最后几步没有有意识的积极踏板,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着地角过大,这样运动员的整个身体重心都比较滞后,不但会损失大量的水平速度,还难度获得良好的垂直速度,也得不到理想的起跳高度,非常不利于起跳。

表3

如表3所示,江梅的着地角度5 5.0 4°要比十一届全运会跳远前六名运动员着地角的均值5 9.0 1°,小3.9 7°,显然江梅的着地角偏小,这种着地方式不够积极,会让后续的缓冲以及蹬伸阶段显得很被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江梅最后几步助跑加速不够,没有积极的上板,而且最后一步为了能够准确上板还有点主动向前伸,这样会使运动员起跳腿在缓冲以及蹬伸阶段肌肉过分紧张,肌肉的紧张难以爆发出原有的力量,从而得不到理想的腾空高度,不利于成绩的发挥。

2.3、蹬地角分析

跳远运动员起跳时身体重心与地面的夹角被称为磴地角,它直接决定了身体重心移动的轨迹,也是决定踏板的力量和腾起角度的重要因素。

表4

如表4所示,江梅的蹬地角度7 1.2 8°要比十一届全运会跳远前六名运动员的7 3.7 1°小2.4 3°,江梅的蹬地角度明显小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跳远运动员在蹬地时要想最大限度的减速水平速度的流失并获得理想的垂直速度,那么蹬地的时机就要更早,较大的蹬地角度,减少了支撑缓冲的时间,是积极蹬地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蹬伸,运动员才会在蹬伸后获得理想的腾起角度,有了腾起角度才有腾空高度,腾空高度是充分的完成起跳动作的重要保证。

许多专家学者和文献资料表示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磴地角在7 5°左右,甚至更大,显然,江梅的蹬地角与其差距较大。较小的蹬地角度会导致运动员蹬地时大腿肌肉疲软,腿部的力量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从而减小腾起垂直速度,我们知道垂直速度决定了腾起角度,垂直速度的降低也使得腾起角度降低,起跳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4、扇面角分析

如果把跑到看做一个平面,那么跳远运动员的着地角与蹬地角中间形成的那个扇形的面就被称为扇面角,它反映的是运动员着板到起跳前身体重心移动的情况。不同身材,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扇面角度也会不同。运动训练的实践证明,许多跳远运动员的良好的跳远成绩都是在扇面角减小的情况下取得的。

表5

大量文献表明,最合适扇面角应在2 8°-4 3°范围之内,江梅的扇面角5 3.6 8°和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4 7.4 6°都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更为接近这一范围。一般而言,扇面角和最终的跳远成绩呈负相关,而随着扇面角的减小,着地角和蹬地角必然增大,这样会使缓冲的时间更短,蹬伸也会更加充分。江梅与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相比其蹬地角偏小,扇面角偏大,反映其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过大,导致水平速度损失大。另外,蹬伸不够积极导致支撑缓冲时间过长,难以获得理想的腾起角度和腾起高度,不利于之后的空中动作的完成。此外,起跳扇面角的这种变化的情况也与缓冲期和蹬伸的时间变化息息相关。江梅要想跻身全国一流,一定要在减小扇面角这一块多下功夫。

2.5、腾起角度分析

跳远运动员完成蹬伸,离地腾空时,身体重心的移动方向与地面所成的夹角被称为腾起角,它是由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共同决定的。我国研究者提出合适腾起角为1 8-2 4°,腾起角的平均值目标在2 0-2 2°范围内。

表6

如表6所示,江梅的腾起角度1 8.4 6°未达到2 0-2 2°这个范围内,而我过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平均值2 0.6 8°达到了这一标准。显然,江梅的腾起角度还是不够的。造成这种腾起角度偏小的原因,单从起跳技术层面来看,存在起跳角和离板瞬间起跳腿膝角偏小的问题。由于腾起角偏小,难以获得良好的起跳高度,所以后续的腾空起跳动作很难充分做完,江梅的跳远技术采用的是两步半的走步式,这对腾起高度的要求很高。从根本上来说,由于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腾起角是由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比值决定的,造成江梅腾起角度偏低的原因并不是水平速度太快,而是垂直速度相对不够。

跳远是短时间、爆发发型的运动,所有的技术动作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各个技术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把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单独抛开来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把各个技术环节当作一个整体。例如,一个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水平和大腿肌肉做退让性收缩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腾起角度进而影响到了整个起跳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单单只改变缓冲的能力或者只改变蹬伸的能力是不可能的,每个技术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一个技术环节的加强会带动另一个技术环节,一个技术环节变差也会使接下来的技术环节变差。所以提升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所有的跳远技术环节当作一个整体,通过不断的全程跳远训练,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再将各个环节的问题和数据整合到一起,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成绩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从起跳时间的三个阶段来看,江梅的转换时间(T 2)和蹬伸时间(T 3)与我国优秀女子选手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江梅的缓冲时间(T 1)明显大于十一届全运会前六的选手,缓冲时间太长会造成水平速度的流失,不利于起跳,十分不合理;

(2)江梅的着地角明显小于十一届全运会前六的选手的均值,较小的着地角不仅会损失水平速度,同时还会增加起跳腿着板时负荷,增大了起跳的难度,不利于起跳;

(3)江梅和我国优秀女子选手蹬地角的均值都未达到理论上适宜的蹬地角度,但江梅的蹬地角度更小;

(4)江梅和我国优秀女子选手扇面角的均值都为达到理论上适宜的扇面角度范围,而且江梅的扇面角度更大,说明江梅在水平方向上位移过大,导致水平速度损失大;

(5)江梅的腾起角度1 8.4 6°未达到2 0-2 2°这个范围内,而我过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平均值2 0.6 8°达到了这一标准。显然,江梅的腾起角度还是不够的。

3.2、建议

(1)加强大腿肌肉做退让性收缩的能力,从而提升起跳腿在缓冲支撑阶段的能力,平常的运动训练加强与跳远起跳动作结构类似的力量练习,例如跳箱,跳栏架以及多级跨步跳等;(2)从技术上来看,助跑最后几步要加强积极踏板的意识,增大着地角,积极挺髋,加大蹬伸幅度,相应减小扇面角,增大起跳角。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特征,注重技术的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发挥人体最大潜能;

(3)提高腾起角度,换句话说就是增强垂直速度,其一要避免消极的缓冲过程,积极的把握蹬伸时机;其二要加强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速度和幅度;其三要增强快速起跳能力。

[1]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元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王家臻.对影响中国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王东阳.对优秀跳远运动员李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3).

[3]李兆进.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6.

[4]李倩.我国男子跳远优秀选手后四步助跑和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马莉芳.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7.

[6]白跃玲.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5.

[7]吴晔明.优秀跳远运动员苏雄锋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湖北大学,2012.

[8]蒋云飞.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2016,42(3).

[9]禹小明.跳远起跳效果评价指标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5).

G804

A

1006-8902-(2017)-09-ZQ

猜你喜欢
扇面运动学角度
神奇的角度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雷家民作品
工业机器人在MATLAB-Robotics中的运动学分析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精美的扇面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