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生物力学文献综述

2017-10-11 09:10吴仕荣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命中率投篮落地

□ 吴仕荣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生物力学文献综述

□ 吴仕荣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采用综述的方式,根据相关篮球运动中急停跳投技术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将急停跳投技术分为制动起跳阶段、腾空投篮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进行综述探析,以期在严密放守下进行投篮,提高投篮命中率。

篮球 急停跳投 综述

1、引言

现阶段篮球运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脚步灵活性的增加,个人防守面积增大,防守距离缩短,加大了防守和进攻的难度,这就要求进攻方队员相互之间有更好的配合,在快速移动中摆脱防守,运用运球急停跳投或接球急停跳投进行进攻,以此来打破防守壁垒获取更大的优胜。

2、结果与分析

急停跳投具有突然性强、速度快、出手点高、不易封盖的特点,根据急停跳投的受力特点,将急停跳投分为制动起跳阶段、腾空投篮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

2.1、制动起跳阶段

制动起跳阶段的技术特点:运动员迅速移动摆脱防守,接球后迅速制动,通过下肢的蹬伸以及躯干、手臂的上提,使身体离地。此阶段是从快速移动摆脱对手接球后制动,到身体协调用力立即起跳出手投篮后结束。

缓冲动作是起跳动作的先前环节,制动起跳又分为缓冲充分起跳和立即起跳两种方式。

表1 缓冲充分起跳与立即起跳数据比较

由表1看出,在充分缓冲起跳的高度大于立即起跳的高度,但是通过增加缓冲的时间来获得较大的起跳高度并不是急停跳投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突然迅速出手的效果,要求起跳的时间尽量短。因此唯有通过提高运动员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增大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撑力,从而增大起跳冲量以获得较高的腾空速度和高度。对于此观点学者赵诚民(1 9 9 4)、周兴龙等(1 9 9 9)、李勇等(2 0 0 3)、王志祥(2 0 0 4)、樊哙(2 0 0 8)、台盼盼(2 0 1 0)、徐洪远(2 0 1 4)、陶珊(2 0 1 5)、杨宗青(2 0 1 6)、刘海涛(2 0 1 6)、牛成龙(2 0 1 7)、持有相同观点。

在制动起跳阶段,运动员伸展下肢的肌群作退让性收缩,完成缓冲动作后做克制性收缩,蹬伸结束时人体获得向上初速度。分析缓冲和蹬伸时运动员的受力情况发现,由于制动,运动员受到向斜后方的地面作用力,反方向的水平分力使运动员的水平速度迅速地减小。动量定律指出:物体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因此运动员垂直方向上动量的改变,是由垂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与重力的合力冲量所决定的。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个人的重量是一定的,所以就必须增大地面反作用力。周兴龙等(1 9 9 9)、李勇等 (2 0 0 3)、 侍 勇 (2 0 0 6)、 樊 哙 (2 0 0 8)、 台 盼 盼 (2 0 1 0)、 张 敬 童(2 0 1 4)、徐洪远(2 0 1 4)、对此持有相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跳投技术中增大肌肉作用力可以通过:一是增加肌肉的力量,使其在完成跳投技术时能产生一个较大的动力;二是合理完成技术动作。起跳之前的重心和移动节奏的控制和摆脱对手接传球后持球上举速度之间的节奏和衔接是关键。重心和移动节奏的控制可以加快起跳速度和加大垂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持球上举动作的跟进可以减少力量的损耗。

2.2、腾空出手阶段

腾空出手阶段篮球技术动作特点是:运动员在身体上升到最高点时,柔和屈腕,用食、中二指将球拨出,使球围绕横轴向后旋转飞向篮筐。阶段动作是衔接制动起跳进行的,到投篮结束落地之前。此技术环节中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主要是动力传导和控制身体平衡。

腾空阶段中的技术动作对于球能否投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球能否入筐由出手的高度、角度、球的速度以及球的旋转这几方面决定,影响这几个方面的直接因素是出手时刻和拨球动作。对于此观点学者周兴龙等(1 9 9 9)、李勇等(2 0 0 3)、侍勇(2 0 0 6)、周亚 辉(2 0 1 2)、张敬童(2 0 1 4)、徐洪远(2 0 1 4)持相同观点。

根据马艳实验结果表明,瞄“后沿”投篮命中率为4 6.6%,瞄“前沿”的投篮命中率为3 3.3%,说明瞄“后沿”投篮的命中率高于瞄“前沿”投篮的命中率。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的伯努利定律,旋转球后旋,可改变球体上下两侧的压强所产生的差异,导致球体下方的压强大于球体上方的压强,那么在此压强差(升力)作用下,球体在空中的抛物线升高了,相当于增大了出手角。因此,后旋球本身就是可以提高投篮命中率。学者赵诚民(1 9 9 4)认为,跳投踏跳时人体对地面所做的原动力流畅,连贯地体现在整个动作的各环节中,并结合各环节所发的力,尽量减少在动作途中的分力,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冲量在技术动作中得到发挥。徐洪远(2 0 1 4)研究发现:投篮出手角度在 5 0°-5 5°最佳,球在空中飞行与篮筐呈 3 8°-4 5°角时篮球最易进入篮筐。

投篮出手的最佳时刻为身体上升到最高点的瞬间,此时运动员向上的速度为零,出手点最高,在空中处于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出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于此观点学者周兴龙等(1 9 9 9)、李勇 等 (2 0 0 3)、 侍 勇 (2 0 0 6)、 樊 哙 (2 0 0 8)、 台 盼 盼 (2 0 1 0)、 张 敬 童(2 0 1 4)、张莉清(2 0 1 4)、徐洪远(2 0 1 4)、刘海涛(2 0 1 6),有相同的观点。

有学者对出手时机持不同的观点。学者王志祥(2 0 0 4)对篮球出手时间的研究中指出,不论中远距离投篮,出手时间必须在身体还没有达到最高点之前,这样身体才能保持最稳定状态。学者孟超等(2 0 1 2)指出了腾空出手阶段在身体上升到最高点之前出手动作就已经完成。学者杨宗青等(2 0 1 6)认为,更高的出手高度,更大的出手角度和更低的出手速度加后旋能增加跳投的成功率。这几个学者的观点笔者都比较认同。

笔者认为,腾空出手阶段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不仅受制动起跳环节的制约,而且出手角度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最佳的出手时间是在身体达到最高高度之前;更高的出手高度能更好的完成出手投篮;投篮时瞄篮筐 “后沿”投篮能提高命中率,出手角度在5 0°-5 5°最佳;身体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可减少出手的分力;后旋球本身能增大投篮抛物线,投篮时呈现后旋就需要很好的手腕力量跟手掌的柔韧性;更低的出手速度能让投篮时更加稳定,有充分的时间调整投篮时的不适。

2.3、落地缓冲阶段

落地缓冲阶段技术动作特点是:迅速完成落地缓冲过程,进入基本状态,投入下一个技术动作。此阶段是在投篮结束后,到落地缓冲,再进行下一个动作之前。落地缓冲时间极为短暂,使运动员能更快地投入下一个技术动作,从而在篮球比赛中取得主动。为了更好地衔接下一个技术动作,落地时尽可能要双脚落地。与单脚落地相比,首先,双脚落地时,双脚 受地面作用力所需缓冲时间短;其次,双脚落地能保持重心的稳定,落地之后无需调整便可投入下—个技术动作。另外,单脚落地时,支撑脚承受所有反作用力,所受力量较大,容易造成脚部伤害。学者付强(2 0 1 4)、张莉清(2 0 1 4)、周亚辉(2 0 1 2)对此持相同观点。

笔者认为,完成此阶段的动作后衔接下一个动作,要点是加大缓冲距离,在落地时主动降低重心,这样既有利于减小对关节的损伤,而且有利于自己完成下一个动作。

3、结论与建议

(1)在制动起跳阶段完成动作时,需要在起跳前控制移动的节奏,加快移动速度,控制重心为屈膝下蹲起跳做准备,屈膝下蹲时膝关节角度9 0°左右最有利于起跳。

(2)腾空出手阶段快速调整接球后的不适,做好投球的准备,腾空后在身体达到最高点之前出手可以让身体更加稳定,更高的出手高度,更大的出手角度和更低的出手速度加后旋能增加投篮命中率。

(3)在落地缓冲时,双脚落地能使身体更加稳定,同时减少损伤,加快完成下一个动作做准备,这就需要控制好重心。

[1]赵诚民.对跳投技术生物力学特征之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03).

[2]周兴龙,赵芳.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1).

[3]王志祥.单手原地跳投动作结构的若干运动学特征初探[J].体育学刊,1999,(06).

[4]李勇,刘键.论篮球急停跳投技术[J].辽宁体育科技,2003,(06).

[5]王志祥.关于篮球跳投技术出手时间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5).

[6]侍勇.影响急停跳投命中率的生物力学因素[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09).

[7]樊哙.篮球急停跳投技术的特点和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7).

[8]黄海.篮球急停跳投技术的分析与训练[J].成功(教育),2009,(6).

[9]台盼盼.对陕西职业中外篮球队员接球跳步急停跳投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0.

[10]周亚辉.篮球急停跳投的运动力学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7).

[11]孟超,李世明,孙志胜.对篮球跨步急停跳投动作运动学特征的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12]张敬童.大学篮球联赛队员中远距离急停跳投的运动学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4.

[13]张莉清.篮球技术下肢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及肌肉用力特征[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3.

[14]徐洪远.北京大学生男篮三分跳投运动生物力学的特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15]付强,胡振东.篮球运动中急停后仰跳投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16]陶珊.疲劳对篮球运动员完成急停跳投动作下肢运动模式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

[17]杨宗青,米靖,刘卉等.篮球投篮的运动特征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16,(1).

[18]刘海涛,李海伟,高维纬.膝关节损伤对男子篮球运动员完成急停起跳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2).

[19]刘海涛.影响女子篮球运动员起跳能力生物力学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6,1.

[20]牛成龙,赵世鹏,樊腾龙,韩成爽,朱旭冉.篮球跳投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02).

G804

A

1006-8902-(2017)-09-ZQ

吴仕荣(1 9 9 3-),男,民族:汉族,籍贯:云南曲靖,学历: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命中率投篮落地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比投篮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投篮王和盖帽王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