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力量训练在跳远运动员晨训中应用的研究

2017-10-11 09:11鞠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早操标准差功能性

□ 鞠里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功能性力量训练在跳远运动员晨训中应用的研究

□ 鞠里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当前许多运动队的早操模式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本文将功能性力量训练应用到跳远运动员的早操训练当中,通过12周的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数据,来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早操和传统训练内容的早操哪个更适合跳远运动员。

晨训 早操 跳远 功能性力量训练

引言

晨训又被称之为早操,许多教练员和管理人员把早操列为运动训练的日常。我们都知道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切运动训练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当前模式下的早操究竟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调查访问了湖北省武汉市多所高校以及湖北省专业队,发现大多数运动队每周要出5次早操,每次出早操时间平均为1个小时,而且不管是什么项目的运动,早操的内容都是前篇一律的热身性慢跑、柔韧性练习以及基本技术练习。众所周知,跳远是一项需要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能量的运动,他需要运动员的肌肉以及中枢神经保持高度的兴奋。当前模式的早操对于跳远运动员来说,往往是刚刚调动起运动员却又停止了训练,这样的早操很容易让跳远运动员产生疲惫,进而影响到下午的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一种体能训练方式,在竞技体育当中效果十分显著,本文尝试将功能性力量训练引入到跳远运动员的早操训练当中,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来验证这种全新的早操训练模式的可行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院代表队8名跳远运动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图书馆查阅了近十年来大量的相关文献以及有关跳远技术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等方面的专著、书籍,收集到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及数据这些文献、资料和专著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走访武汉体育学院田径以及体能训练方面专家教授,确立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手段以及测试指标,为本研究提供实际指导。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 P S S 1 7.0对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为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4)实验法。

①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于2 0 1 7年3月至2 0 1 7年6月对武汉体育学院院代表队8名运动员进行分组,4名为实验组,4名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1 2周的早操训练,训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上六点到七点二十,实验组早操内容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训练内容为传统早操训练,两组队员下午均进行常规训练,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和检验,观察两种训练效果的区别,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内容见表2:

表2

②实验指标筛选

通过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此次实验的测试指标,经选定分为:专项速度指标,专项力量指标以及运动成绩指标;

专项速度指标:3 0米跑成绩、1 0 0米跑成绩、全程跳远最后1 0米速度;

专项力量指标: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助跑五级单足跳、高翻、抓举、负重半蹲、后抛铅球;

专项成绩指标:全程跳远成绩。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

在此次实验实行之前,先对受试的8名研究对象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名并进行一次各项实验指标的测试,记录数据并运用S P S S软件分析数据,所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所示,在两组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指标方面,实验组3 0米跑的平均成绩为3.6 5秒,标准差是0.0 2,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3.6 3秒,标准差是0.0 3;1 0 0米跑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1 0.9 6秒,标准差是0.1 1;对照组为1 0.9 2标准差是0.1 5;最后1 0米助跑速度实验组是1 0.0 8 m/s,标准差是0.0 5;对照组是1 0.0 6 m/s,标准差是0.0 6。专项力量指标方面,实验组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是2.9 6 m,标准差是0.1 1,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3.0 1 m,标准差是0.1 3;立定三级跳远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9.5 5 m,标准差是0.4 3,对照组是9.6 5 m,标准差是0.3 2;助跑五级单足跳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是2 0.3 2 m,标准差是0.8 5,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1 9.8 5,标准差是0.9 6;高翻成绩实验组的平均数是8 7.5 k g标准差是7.5,对照组是8 7.5 k g标准差是7.5;实验组的抓举成绩平均数为6 3.7 5 k g,标准差是4.7 8,对照组平均数为6 3.7 5 k g,标准差是4.7 8;实验组的最大负重半蹲平均数为2 0 5 k g,标准差为1 3,对照组的平均数为1 9 2 k g,标准差为1 5;实验组的后抛铅球平均成绩为1 3.6 5 m,标准差是1.8 8,对照组的平均成绩1 3.3 2,标准差是1.5 2。专项成绩指标方面,实验组的全程跳远平均成绩是7.2 0 m,标准差是0.1 7,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是7.1 9 m,标准差是0.1 4。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利用S P S S检验,发现个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 5),由此证明实验可以客观的继续进行。

2.2、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速度指标对比分析

经过1 2周的实验,实验组采用早操课程采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早操的训练内容,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测试,测得的专项速度指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速度指标对比表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项速度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组3 0米跑实验前后P>0.0 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1 0 0米跑实验前后P>0.0 5,没有呈现显著差异;后1 0米助跑速度P<0.0 5,呈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三项指标的P值均>0.0 5,都没有呈现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传统早操的训练内容对于各项速度素质指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早操虽然对3 0米跑、1 0 0米跑这种平跑类速度影响不大,但却对运动员后1 0米助跑速度有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跳远运动员在全程助跑最后1 0米时要求将自身的速度加到最大,这种加速能力需要良好的核心稳定性,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的提升了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所以实验组运动员的后十米助跑速度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再仔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3 0米跑和1 0 0米跑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实验组3 0米跑增涨了0.0 1秒,1 0 0米增涨了0.0 2秒,而对照组3 0米跑下降了0.0 5秒,1 0 0米下降了0.0 6秒。这是因为3 0米和1 0 0米这种短程冲刺运动需要神经与肌肉的高度兴奋性,传统早操的内容容易使运动员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3 0米和1 0 0米成绩略微有所下降。

2.2、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力量指标对比分析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力量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T检验分析,测得的结果如表5所示: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力量素质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组实验前后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指标的P值均大于0.0 5,没有呈显著性差异;在助跑五级单足跳、高翻、抓举、负重半蹲、后抛铅球的指标方面,实验组的P值均小于0.0 5,呈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P值均大于0.0 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证明,传统早操的训练能容,对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并没太大影响,反观实验组,虽然立定跳远和立定三级跳远指标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助跑五级单足跳指标上效果明显呈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功能性力量训练虽然对静止性、主要依靠爆发力的跳跃性力量训练提升并不明显,但对像助跑五级单足跳这种行进间、非稳定状态下的跳跃性力量训练的提升效果明显;抓举、高翻和后抛铅球这些练习需要运动员多关节、多肌肉群的参与,看中运动员的运动传递能力,这些指标的显著性提高,说明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的提高了跳远运动员的运动传递能力;跳远运动员的负重半蹲,由于重量要求较大,所以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核心稳定能力,实验组的负重半蹲经过1 2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早操课程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跳远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进而提升跳远运动员的重要专项力量指标——负重半蹲。

2.3、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成绩指标对比分析

将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成绩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T检验分析,测得的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力量指标对比表

如表6所示,经过T检验分析,实验组实验前后的P值>0.0 5,没有呈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的P值>0.0 5,也没有呈显著性差异。虽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程跳远成绩实验前后都没有呈显著性差异,但在增长幅度方面实验组在实验后的7.3 5 m要比实验前的7.2 0 m多出0.1 5 m,而对照组几乎没有变化,0.1 5 m的增长幅度在7 m以上的成绩里已经算比较理想。这得益于功能性力量训练增强了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提高了身体上下肢力量传递能力,增强了运动链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升了跳远成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早操内容可以提升跳远运动员最后1 0米助跑速度,对3 0米跑成绩与1 0 0米跑成绩影响不大,而传统早操对各项速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2)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早操提升了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五级单足跳、高翻、抓举、后抛铅球、负重半蹲而对立定跳远以及立定三级跳远没有显著影响,而传统早操训练对各项力量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3)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早操与传统早操对跳远全程成绩的均无显著性影响,但功能性力量训练组的成绩提升幅度更大。

3.2、建议

早操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按照项目的特点科学的安排,跳远运动员需要的神经肌肉高度协调、灵敏的工作状态,建议对现行的跳远运动员早操模式进行调整。

[1]Cook,Gray,Fields,Keith.FunctionalTraining for the Torso[J].Strength&Condition Journal,1997,19(2).

[2]董德龙,王卫星.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

[3]李丹阳,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

[4]季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

[5]毕朝辉.对我国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研究[J].竞技论坛,2016,24(3).

[6]杨飞.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7]文超,韦迪.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8]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冯树勇[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

G804

A

1006-8902-(2017)-09-ZQ

猜你喜欢
早操标准差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做早操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做早操
早操
做一做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