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上石牌坊

2017-10-12 02:37刘雨东
城乡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德政隆昌牌坊

■ 刘雨东

古驿道上石牌坊

■ 刘雨东

在丁酉年初春,隆昌县改市之际,笔者走入中国石牌坊之乡,游览这一珍贵奇观。

隆昌素有“四川东大门”之称,青石是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之一,久负盛名。青石是隆昌的瑰宝,其地理风貌独特,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外观青色,纹理稠密,光洁细腻,被雨水润湿后更显碧澄透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牌坊因青石而生,因青石而灿烂永久。此刻,漫步在蜿蜒逶迤由青石板铺就的巴蜀古驿道上,两旁是葱郁茂盛翠绿盎然的香樟树,阵风过处,哗哗作响,似乎是在欢迎远客的到来。正前方,天运塔方向一座座石牌坊鳞次栉比,俨然成群,看上去气势雄伟、大气磅礴,令人震撼。

隆昌自古就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它处在六条古大道的交汇点上,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资集散地,古因驿道设县,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

据考证,当时一些颇有建树的名流官宦怀着或是千古流芳的向往,或是扬善除恶的目的纷纷立坊。一些商人名儒也极力效仿,一时间立坊积德便成了社会之风,于是一座座“节孝”“贞节”“德政”牌坊拔地而起,流传至今。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昂首挺立、坚挺如初。

史料记载,隆昌原先共有石牌坊69座,沿续至今,因天灾人祸,大多已被毁掉,现仅剩17座。除了4座散布于响石、石燕桥及渔箭三镇外,主要分布在金鹅镇南北二关的这条古驿道上,在当地有“牌坊一条街”之称,现已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百寿坊1座、庙宇山门坊1座。由北到南依次为: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浞百岁坊、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等。

抬眼望去,这些牌坊沉稳古朴,相互映衬,给人以对称之美感。而且,牌坊群在种类上也有对称性,南街有节孝坊,北街就有贞节坊;南街有孝妇坊,北街就相应有孝子坊;南街有功德坊,北街就有与之相应的德政坊……一排排呈规模、分类别,堪称奇迹。

这些石牌坊群多为朝廷颁旨建造,均为四柱三门重檐构造,平均面宽9米,通高11米,大都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9年间,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举目细观,无论是牌坊样式和雕刻其上的文字图案、图腾、纹饰、符等,无不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从石雕牌坊底座到脊顶,从部分到整体,大至立柱、额杨,小到每一块花版、斗拱、桦头,无不是雕琢艺术的完美表现,可以说,每一座牌坊都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夕阳西下,余晖袅袅,给牌坊镀上了一层金黄。站在这里,竟然有恍若隔世之感,似乎昔日那商贾云集,“以道置县,以道兴城”的繁荣景象又浮现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驮着新鲜荔枝的急驰快马正从这里向皇城飞驰;似乎又听到了那悦耳的驼铃叮当。真可谓:古驿道上看牌坊,座座牌坊不寻常。

期间,不时有匆匆的行人和三三两两穿着校服的学生从中穿过,与来自天南地北流连忘返的游客擦肩而过,或报以微笑,或驻足聊上几句。那一个个凄婉悲壮,既让人悲又让人叹的牌坊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有的内容丰富,有的蔚为壮观,有的令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思绪万千,一段又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伴随着节孝妇们那倾之不尽、诉之不完的清风苦雨和孤独悲凉……

—郭陈氏节孝坊是分布在县城从北到南的第一座,建成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是朝廷旌表郭氏后裔盐生郭世蕃之妻陈氏为节孝妇,并由郭氏家族出资为陈氏建造的节孝坊。牌坊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的青石仿木雕花牌坊,是隆昌石牌坊中的上乘精品,通体采用深体、浅体雕刻技艺,通高15米、面阔9.5米、占地34.7平方米,中门两根主柱的长、宽、高均超出其他牌坊许多,每根石柱重达10余吨。

据记载,坊主郭陈氏19岁嫁与郭世蕃为妻,婚五年后得二子,其夫世蕃不幸病殁。时公婆年迈多病,二子嗷嗷待育。陈氏强忍悲痛,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奉老养子,不离不弃,直到81岁去世。

牌坊各级楼盖瓦当刻福寿纹饰,滴水刻菊花笑纹饰,檐下刻莲花瓣纹饰,额枋刻如意斗拱纹饰。次楼边楼盖下刻“琴、棋、书、鹤”,南北两面相同;边框刻绶带纹饰衬托。言楼下当心间的“五龙匾”为高浮雕,匾正中一龙口吐豪光,匾中端刻楷书“圣旨”二字,喻真龙天子之金口玉言;“五龙匾”四周刻火焰飞腾纹,意为圣恩浩荡,光焰无际。明间正上匾额枋浅雕“双凤朝阳”;门楣下雀替为透雕“双龙吐信”,门楣下方正中倒悬一圆雕宝莲,意为口吐莲花。用以上各种雕刻图案寓意、称颂坊主的节行,象征美好未来和光明前景。

次间左右额枋出头圆雕“穷奇、浑敦、梆杌、饕餮”四凶神。以之守护牌坊东、西、北四方,意为护卫坊主的节守,护卫东、西、南、北四方,是其中唯一的一座,在全国牌坊中,也极为罕见。次间左右门楣两面深浮雕刻饰为戏曲故事《槐荫记:仙姬送子·衣锦还乡》,即七仙姑下凡配董永的故事:七仙姑被收回天宫后,把儿子送交给董永的画面和董永高中后荣归故里省亲的情景;另一出浮雕戏曲故事《大舜耕田》为《二十四孝》之“帝孝”,出自《曲海总目提要·孝顺歌》:“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耕。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雕刻场面即是娥皇、女英访舜于历山之情景。雕刻这些戏曲故事,都是围绕着赞扬称颂坊主持节行孝德这一主题。

—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看上去非常精致,始建于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于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其上,“蜀楚承灵”四个字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据说在中国所有的牌坊里是独一无二的。其左边有一处浮雕,次间下匾《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雕刻图案上,这组雕刻的奇绝之处在于“三英”中没有手舞青龙偃月刀的“美髯公”关羽,而只有手舞双股剑的刘备和豹眼环须的张飞二人,与手执天画戟的吕布大战。张飞手中使的不是丈八蛇矛,而是青龙偃月刀。据懂行的当地人介绍,因关云长被后代帝王谥为“关圣大帝”,普通石雕会降低了关云长的身份,而且会亵渎神灵,视为大不敬。故而以张飞手中所持青龙偃月刀代替关云长,以示对“关圣大帝”神圣不可冒犯的敬畏。如此雕刻创意,恐怕在中国石牌坊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牛树梅德政坊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为五座德政坊之首,也是五座牌坊中唯一采用镂空雕刻技艺建造之坊。“牛青天”之美名在隆昌以及所任县、州、府乃至巴蜀大地传颂近二百年。他是清道光二十三年的进士,继任隆昌县期间,执政勤勉,惠泽百姓,疾恶如仇,以减徭役、劝农桑、兴教育、淳民风、戒科饮、抑胥吏、禁强暴、清狱讼的卓著政绩深得百姓拥戴。由于其仁施德政,善举无数,政绩丰硕,深受百姓拥戴。

在其调离隆昌一年之后,由隆昌坤耆士民出资修建了“牛树梅德政坊”。牌坊正背两面正匾额移用道光御笔“德政”,正上匾分别书“乐之君子”“民之父母”,承重横梁书“邑侯牛大老爷官印树梅德政坊”,牌匾正文称其“才德兼全,恩威并济”“清慎勤俭,慈惠廉明,尊贤乐善,雅化作人,民安盗靖,政理公平”。正如南关广场石雕《石牌坊赋》所赞:“咏游子春晖寸草,详清官明镜甘霖。虽然七品令,何止百万才,观一群德政牌坊,叹千年清官情结”。与此同时,乡民们又自发捐资为其树立了“牛树梅德政碑”。“憩棠留荫”四颗阴镌大字雄厚深邃,第二之“棠”字上面至今留存一大块白灰泥浆抹面的残迹将其字覆盖于下。原来“文革”期间,破“四旧”之风甚嚣尘上,为了保护“牛树梅德政碑”,才用白灰水泥将石碑覆抹一层再刷上白粉,然后,书写上“毛主席语录”,破“四旧”顿成“最高指示”……这样,德政碑被完好地保护了下来,至今,其上仍保留一块残浆。我想,这一方面反映了今人对历史知县牛树梅“德政”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保护者“功绩”首肯的实物见证,同时也见证着那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孝子总坊建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一般说来,牌坊都是一人一坊,但这个孝子总坊一共记载了五名孝子。是颂扬孝道而受圣旨表彰,隐藏着“猛虎跪拜孝子朱佐耀”、孝子刘腾龙等人的孝义故事。

—刘光第德政坊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5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二。牌坊的形制、高、宽与牛树梅德政坊相同,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牌坊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题书有“仁心善政”“政成化洽”八个大字。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史料记载,刘光第任隆昌县令后,亲自带领部下与潜入本县南部屡屡伤害百姓的盗贼展开枪械大战,最终击败猛盗,保护了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刘光第4次出任隆昌县令,前后累计达12年之久。他为官清廉,对百姓的疾苦极为关心,看到隆昌街头乞丐甚众,便带头捐出半年俸禄,向全县发出倡议修建栖流所,收容乞丐,使一百多名无家可归的人有了一席安身之地,免于冻死、饿死。随后,他又请来石匠、木匠、泥瓦匠、弹花匠等师傅,教这些乞丐中有劳力的人学手艺,使他们有了自力更生的谋生手段。在被收容的乞丐养好身体后,他又发给路费送回原籍。

牌坊的字板铭文称赞他:“抚我黎元,惠我兆庶,不徇不阿,以忠以恕,德洽与情。”牌坊次间的匾额上刻有缅怀他的“民说(悦)”“怀之”4个大字。牌坊上的石狮子,虽然已历经了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仿佛如昨。

—肃庆德政坊建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是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6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排列第四。牌坊通高7.7米,面宽6.7米,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这座牌坊是肃庆上任不到一年且在任上,隆昌县内绅耆士民为他建立的。因为他一上任就为百姓做了大量好事。据《隆昌县志》记载,肃庆上任后,适逢是年隆昌大旱,禾苗枯萎,庄稼无收,米价腾贵,百姓无以为生。肃庆一方面带领农民开井找水,抗旱保苗;一方面平抑米价,打击奸商。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赈灾。为防止奸商捣鬼,他毎天亲到各售粮店检查升斗、粮价,并且他还冒着没有钦令开仓要被杀头的危险,毅然开仓放粮1888石,灾民得救于水火之中,领到粮食者无不感涕皇恩浩荡,在肃庆的带领下,民众得以度过灾年。隆昌东接荣昌,常受“八面刀”等大盗的危害而难以惩治,肃庆在查获确凿证据和线索后,亲自带兵越境将大盗捕获,审问查实案情后,将罪恶滔滔的8名盗匪毙于杖下,自此,隆昌县百姓得以安宁。为此,隆昌百姓无不对肃庆感恩戴德,在向朝廷请旨后,隆昌百姓自行捐钱为肃庆建起了牌坊。牌坊上通体刻满象征、比喻肃庆“德政”功绩的各种图案,以象征称颂在肃庆治理下隆昌的一派生平祥和景象。在牌坊明间南北两面的匾额上镌刻有“政在养民”“子惠困穷”八个大字,以称颂肃庆的德政。

—郭王氏功德坊被誉为牌坊中极品的“郭王氏功德坊”,建于公元1887年,高13米、宽8.6米,面积约50平方米。其顶端为火焰宝球圆雕,四周翘角斜飞刺天;檐下刻如意半拱,坊脊上刻有怪兽猛禽、左右分别为“仙子送来”与“大舜耕田”图案;横批“乐善好施”的顶上书有“圣旨”二字,以浮雕龙凤纹饰,以边框而显其华贵。

南关有六座牌坊,相隔不过数米,看着相当壮观。

—觉罗国欢德政坊建于清穆宗同治十年(1871年),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12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五。牌坊通高12米,面宽6.7米,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南北明间顶楼檐下均嵌有五龙“德政”竖匾。据牌坊字板铭文和地方文史资料记载,觉罗国欢系满人,于同治九年(1870年)始任隆昌知县。在任职期间,他为官清廉,严于律己,对待百姓恩惠德泽厚重,济困恤贫,捐资办学,爱民如子,在他的治理下,隆昌百事兴盛,政通人和。他急百姓所急,一心为老百姓求雨的故事至今还在隆昌广为流传。耆老士绅感念觉罗国欢的恩德,上表奏请朝廷,为他建起了德政坊,并且还请造坊的工匠在牌坊顶楼的正脊上,镶嵌了一只头顶官印的石雕公猴,隐含对觉罗国欢“封侯挂印,公侯万代”的良好祝愿。

—李吉寿德政坊建于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是隆昌县城石牌坊从北到南的第11座,在五座县令德政坊中建造年代排列第三。牌坊通高12米,面宽6.7米,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滴水仿木青石结构。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实心为民,体恤民情,关心民众,重视教育,兴办学校,课士平粜,平稳谷价。并且,他铲除强暴,编甲练团,除恶悯农,关心民生,勤政爱民,使百姓能安居乐业。

—节孝总坊(一)建于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一共表彰节妇188人。节孝总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

—节孝总坊(二)建于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年),共表彰节妇、孝子164人。男女同坊,中国牌坊里仅此一例。

—舒承湜(音“时”)百岁坊建于清德宗光绪六年(1880年)。顾名思义是为了纪念舒承湜的百岁生日。“世上难逢”四字为时任四川总督丁宝桢所题。

—郭玉峦功德坊建于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年)。“乐善好施”的善字少了两点,意喻善事是永远做不完的。

一路走来,感慨连连,一座座牌坊,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若要了解透彻这一排排“立体史书”的独特魅力和其精髓所在,要想知悉隆昌石牌坊的奇绝之处,我想只有亲自去细细品味,方能真正领略到闪耀在川东大地上的中国石牌坊之乡的风采。

山东省潍坊市住建局)

猜你喜欢
德政隆昌牌坊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隆昌大规模绿化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中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内蕴与现代启示*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孔子德政思想的借鉴意义
白家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