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深度融合培养预备役人才对策探讨

2017-10-12 20:06刘是可张旭
继续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预备役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刘是可+张旭

摘 要:军民深度融合培养预备役人才,必须紧贴预备役部队建设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新编组模式、分级多元培训、遂行多样化任务和完善法规制度多种途径,发挥人才培养整体效益。

关键词: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预备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人才培养作为军民融合发展一个重要领域,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预备役人才因其军地双重属性,在军民深度融合培养上具有资源优势和实践基础,应抓住机遇盘活资源、深挖潜能重点突破,在更高起点上创新发展。

一、在科学编组中储备孵化人才

预备役人才寓军于民,科学编组出战斗力和生产力,也出人才储备率和出动率。创新预备役人员编组模式,是发掘人才资源潜力、建设过硬预备役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

(一)优化编组对象

着眼解决编组随意性大、人才作用发挥欠佳的问题,在编组对象上坚持“分类优先”,即预任军官选配优先考虑地方党政部门、企业集团领导和转业干部,预任士兵编组优先纳入退役军人、高学历青年和专业技术骨干,重要关键岗位人员多储多编、留有余地。这样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生成周期,还可产生人才孵化和叠加效应。

(二)拓展编组区域

以编精、编实、编强为基本要求,调研掌握地方行业领域动员潛力,加强沟通对接,突破以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乡镇农村为主编组的局限,推动编组区域进一步向高新技术园区、装备器材生产厂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信息网络平台延伸,便于发挥行业资源优势,提高编组精准度和执行力。

(三)改进编组方式

着眼激发人才效能灵活编组,做到集中编与分散编、平时编与应急编、行业纵向编与区域横向编相结合。突出专业对口编组,训练人才重点从兵员储备数量大的地区编组。医疗救护人才重点从各类医院和卫生机构编组;通信保障人才重点从移动、联通、电信企业编组;应急救援人才重点从公安、消防、交通、电力、水利等部门编组;探索成建制编组,将各预备役营连“嫁”入地方企业集团,依托企业实行模块编组,便于日常管理和快速集结;抓好集约化编组,老中青合理搭配,各专业有机融合,实现人才资源培养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在分级多元培训中提升能力素质

坚持需求牵引、多渠道全方位育才,是预备役人才军民融合培养的重点。应紧贴形势任务,创新完善制度机制,确保预备役人才军民融合培养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落实。

(一)“依托式”借力助训

着眼用好优质国民教育资源为预备役人才培养服务,预备役部队与驻地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协调高校以军政理论、国际形势、思维能力培养和现代科技信息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开办函授、电大学习和各类短期培训班,着力提高预备役人员思维层次、理论积淀和科技素养。

(二)“分层式”基地轮训

区分预任师(旅)团领导、营连干部和士兵等不同层级,分别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和内容,分期分批在训练基地进行集中轮训或岗前培训,采取学、训、考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各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快速转化。

(三)“见习式”跟研跟训

协调选送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到装备器材生产厂家一线见学研习,请专家和技术工人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熟悉掌握装备操作和维护技能,在研、产、修、训具体实践中,培养一批精专业、通性能、会使用、懂维修的行家里手。

(四)“全员式”网络普训

优化完善网络环境,研发军地兼容的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牵手新媒体开设“网上大讲堂”“预备役学术论坛”等栏目,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倡导预备役人员广泛开展全员参与、开放共享、自主互动的在线学习,切实增强学习培训的普及率、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课题式”攻关带训

针对预备役部队建设重难点问题,军地抽调精兵强将联合成立若干课题组,使其在参与选题申报、筹划设计、调研论证、集智攻关中,开阔思维视野,厚实知识底蕴,增强岗位本领,达到以课题研究牵引人才培养、锻炼骨干队伍的目的。

(六)“订单式”重点培养

对于预备役部队建设紧缺、急需专业和高技术岗位人才,可借鉴“装备订制”“士官直招”等有效做法,由预备役部队与地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装备厂家依据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做教研时间、内容和办法,精确培养预备役部队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不断淬火加钢

重大任务是检验部队战斗力和锤炼人才队伍的有效载体,也是考察识别人才的“试金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军地联演联训和联合执行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重大任务成为常态。应充分利用预备役部队地处军地结合部、联合遂行任务多的优势,深入挖掘人才培养潜能,在军地资源整合共享、军地行动同频共振中,寻求预备役人才培养效益新的增长点。

(一)历练运筹帷幄的联合指挥人才

军地联合行动,关键在“联”,重点在“合”,同时也为培养联合指挥人才提供了平台支撑。结合军地联合遂行重大任务,建立完善预备役联合指挥人才选拔、培养和储备制度,有目标、有计划、分步骤重点培养,从任务筹划部署、要素调配使用、行动协调配合等多个方面,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指挥员的战略思维、运筹决策和联合指挥能力。

(二)锻造能参善谋的复合型参谋人才

军地联合遂行重大任务成效,与参谋人员联合素养密切相关。通过连贯实施军地联演联训或应急救援等任务,全过程培塑预备役参谋人员情报获取、分析判断、处置建议、力量运用和指挥控制能力,做到参谋人才培养与执行大项任务有机衔接、紧密跟进。endprint

(三)培养高效多能的应急保障人才

遂行急难险重任务资源消耗巨大,驰援保障相对困难,尤其是随着任务难度强度不断加大,对装备机动、兵力投送、给养物资供给等应急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应以全面增强应急保障效能为着眼,加强保障人才队伍多能化建设,大力开展“一专多能”训练,打破专业壁垒,抓好业务骨干跨岗位、跨专业培训和岗位交叉互换,提高全方位保障能力。

四、在完善法规制度中优化成长环境

预备役人才军民融合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和战略工程,必须靠完备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机制作保证。

(一)完善融合育才法规

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军民融合培养预备役人才专项政策法規,完善补充现行法规条文中有关军民融合培养人才内容条款;预备役部队与驻地党委政府针对双方需求共同研究制定融合培养人才制度规范和实施办法,使各个环节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优化融合选才机制

结合预备役部队职能,分类研究制定不同专业人员考评和选配标准。尤其在预任军官选配上,军地双方建立系统规范的联合考评和选拔制度,抓好德、能、勤、绩、廉综合评价,共同考核审查把关,切实把政治觉悟高、能力素质强、发展潜力大的人才选配到重要岗位。协调驻地党政机关将预任军官选配纳入党委政府议事范围,纳入地方人才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评体系,确保军地在预备役人才选配上一体设计、一体运行、一体发展。

(三)搭建融合用才平台

坚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在政策导向、工作机制和各项保障上给予适当倾斜,交任务、压担子,鼓励大胆创新并允许试错,切实树立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鲜明导向。军地各级组织和领导关心关怀预备役人才成长,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地方加大投入支持部队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保留和吸引更多预备役人才创设良好环境。

(四)制定融合管才规范

针对预备役官兵双重身份特点,预备役部队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共管制度,加强军地双向监督,定期开展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确保预备役人员在地方工作时遵守党纪国法和人事制度,在部队参训和遂行任务时遵守军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处于法规约束和组织掌控之中。

参考文献

[1]罗永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向、问题及着力点[J].国防大学学报,2017(2).

[2]俞赞琪.“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6).

[3]新华社.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N].解放军报,2017-6-21.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备役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