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017-10-13 03:57王木珍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师爱智慧

王木珍

[摘要]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其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以真情感化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修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应留一些空间去育人,用行动影响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真正的教育是用教师的人格去培养学生的人格,用教师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尊重赢得尊重,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真情打动真情。

[关键词]人格魅力;智慧;师爱;情感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应努力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身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机智的教学策略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一、学高为师立威信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只是要求教师拥有较为广博的学识,更要求具备多样的教育教学艺术。就语文学科本身特质而言,教师想让课堂灵动起来还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1.激趣導入,彰显亲和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是每节语文课成功的重要一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课上激趣导入,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最苦与最乐》时,先不急于板书课题,也不急于讲课,而是对学生说:“我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不妨来谈谈,你们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觉得何为最苦与最乐?”这时,课堂马上就热闹起来,同学七嘴八舌地讨论交流,尤其是平时那些不太爱读书的同学,也纷纷举手说人生最苦的事就是读书、写作业……,最乐的事就是不用上课,可以尽情地看电视、打游戏……当他们沉浸在尽情交流的兴奋中时,我便适时地引出课题:“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苦与乐,都不是真正的苦与乐,我们来听听梁启超先生是如何来谈这个话题的。”……这一课因为充盈着激情而进展得较为流畅。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就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营造恰当的情境,教师的教学魅力也会得到完美呈现。

2.态度和蔼,体现教学的魅力

当前,依靠师道尊严的思想教育显然很难使学生信服。教师和蔼可亲且充满激情,才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像物理、数学等科目,课堂上需要非常专注地听课,认真地思考。如果教师能够更加友善地对待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做他们的朋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对教师充满敬慕之情。此时听课就不再是煎熬,而是美妙的享受。课堂上,教师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使学生沉浸在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中,这样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教师定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问题处理,展现智慧的魅力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迫切要求教师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影响教学正常进行或干扰学生注意力的事件,教师在处理时如果能够从容不迫,就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展现出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当教师能够机智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魅力所折服。

一次,在黑板上板书时,我突然听见底下有学生在吵架。此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之后了解到原来这两个学生是为争课桌的宽窄而吵起来的。此时,我没有着急说教,而是简单地引用了一则小故事:古时候两个邻居因一道墙发生了矛盾,争执不休时其中一家决定致信给其在外为官的儿子以帮助自己家。儿子很快就写了一首诗作为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听完故事后,这两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自私,马上低下头。我利用此契机教育学生要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宽以待人,彼此尊重。此后,我班很少再出现类似的吵架事件。

4.气质非凡,注重个人的修养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及教师个人魅力的时候指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格,但是却不能原谅他们不学无术。由此可见,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完善自身修养,不能从容驾驭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则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学魅力。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本身要对这首词的意思、内在意蕴了如指掌,更要对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以及其他的衍生知识烂熟于心。这样在具体授课的时候才能侃侃而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传统诗词的神韵。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四十七岁贬谪黄州的时候创作的,作者苏轼因讽刺新法遭到贬谪,在来到黄州之后,他想到当年三国周瑜的故事,在赞颂山河壮丽的同时也感叹时光匆匆。”之后,教师可以讲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有关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历代文人对于苏轼这首词的评价,如清代词论家徐轨认为这首词“自有横槊气概”,能够展现英雄本色。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深入阅读,谈谈自己对这首词的评价。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教师如果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在授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教师也要力求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学习。不仅如此,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很丰富,自然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

二、身正为范爱为魂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不仅应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及应试技巧,更应留一些空间去育人,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1.用行动影响学生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学校都比较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上课前我都提前几分钟到班级,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学生作业及时认真批阅,适当面批;绝不在课堂上发牢骚,传递负能量。教师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学生也一定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受益匪浅。

2.用爱心感化学生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教育更是不能没有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将热爱学生归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天气冷了,提醒他们多加衣服;看到他们不开心了,主动与他们谈心;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些虽然只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关爱学生,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一旦教师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真诚地关心和呵护他们,学生也一定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帮助或较为严厉的批评。当然,教师对学生应该平等对待,绝不可只关注优等生,其实,学困生更期待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如果教师能多关心、多鼓励学困生,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掉缺点,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动,会慢慢地往好的方面发展。教师也会因此而有成就感,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

3.用真诚打动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自身情感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自然地打开心扉,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如果教师过于严苛,很多学生会因对教师个人的厌恶而讨厌教师所任教的科目,教学自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看似不经意的一点关怀、一个微笑、一句体贴关心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都有可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并可能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学习孟二冬教授的人格魅力[N].中国教育报,2006—12—8.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9—1.

[3]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师爱智慧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智慧派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