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孙子从美国来》的文化分析

2017-10-14 16:07黄福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冲突融合

黄福奎

摘 要:从语言、饮食和价值观三方面分析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根源,并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以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应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坚定文化自信,以正确的文化心态对待多元文化浪潮。

关键词:《孙子从美国来》;冲突;融合;文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84

《孙子从美国来》是由曲江涛编剧、执导,罗京民、刘天佐、丁佳明等主演的一部温情电影。该电影自2012年2月2日上映以来,连获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大奖,豆瓣评分已超8分。该影片叙事朴实柔缓、表演轻松诙谐,融文化、亲情、幽默为一体,让观众笑泪齐飞、赞不绝口。本文对影片中的中美文化进行深刻解析,从而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以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文化冲突

该电影中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语言、饮食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1.1 语言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表达符号,民族的特征,文化的载体,交际的工具。汉、英两种语言,反映了不同的认知和接受心理,其背后隐藏着不小的文化差异。爷爷老杨头不懂英语,而孙子布鲁克斯也不了解陕西渭南方言,尤其是其文化背景。由于语言障碍,爷孙间初期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布鲁克斯虽学过普通话,但仍然不明白“龙凤呈祥”、“笑话”等词之意。老杨头也向乡文化站王站长学习“吃饭”、“狗”、“日”等词的英文发音,并按照汉语表达习惯,组合出典型的中式英语和脏话词汇——dog sun(狗日的)。布鲁克斯指着树上的蜘蛛网说“spider”,老杨头却将其理解为麻雀,回应道“早飞了,就剩个窝了”。两人间的对话南辕北辙,双方都不了解对方语言和其文化差异,势必难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1.2 饮食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着人们充饥果腹的生理需要,也与其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和创造,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风尚和特质。老杨头偏爱陕西特色面食——油泼面,而布鲁克斯对牛奶、鸡蛋、汉堡包等情有独钟。爷爷不理解西餐文化已在年幼的孙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对其武断地斥责道“我说你们这些洋人,长的些啥口味?辣的不吃,咸的不吃,我看都是毛病。饿上三天,吃屎都是香的”。布鲁克斯也以“拒不下房”和“离家出走”的举动,坚决要挟爷爷为其提供西餐汉堡包和牛奶。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在爷孙二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3 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主观世界的总体评价,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内心尺度。中美价值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早在西周时我国的《诗经》就有反映“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这样的集体思想。孔子引领的儒家思想,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集体主义价值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秦汉以后,儒家学说更是处于统治地位。而在美国,人们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美国人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崇尚自由,追求平等,重视个人利益,强调英雄主义。

布鲁克斯画了一幅蜘蛛侠画,爷爷非但没有称赞和认可他的创新和才华,却对其贬损道“就你这东西我脚指头都比它画得好”。孙子在尿床后独自去晾晒被子,爷爷非但没有表扬他的独立和自主,却对其责骂道“多大岁数了还尿床呢,你害不害臊嘛”。富于冒险和探索精神的布鲁克斯,为了满足自己对麻雀的好奇心,不惜爬树而摔伤。老杨头却对其斥责道“你咋不爬到天上去?把你胆子肥的……”如上事例,凸显了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国人惯于培养谦虚、谨慎、内敛、稳重的“乖孩子”,而美国人更注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创新才能和责任担当。此外,美国人还有较强的个人隐私和空间意识。王站长向布鲁克斯打探他的私人信息,布鲁克斯缄口不言。王站长却将其道德伦理绑架“叔问你话呢,小朋友得懂礼貌”。这种倚老卖老、长幼间不平等的对话,在中国司空见惯。布鲁克斯躲着大人独自和妈妈讲电话,实则也是一种“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自我保护。

2 文化融合

中美文化,虽属于不同特质的文化,但两者可通过互相接触、交际而互相影响、渗透,进而融为一体。随着爷孙俩感情的不断增进和升华,二人间后期的矛盾逐渐淡化,文化冲突渐渐转向文化融合。影片后期,老杨头叫孙子一起去看皮影,熟练地讲道“Lets go!”侧面说明:为了便于和布鲁克斯交流,爷爷一直在坚持学英语。孙子也对爷爷的皮影戏喜闻乐见,不愿离去。进餐时,从小惯用刀叉的布鲁克斯也开始练习使用筷子。偏爱西餐的他,也渐渐摒弃对中餐的排斥态度,羊肉泡馍吃得津津有味。两国文化的融合也体现在典型的文化符号——孙悟空和蜘蛛侠。当孙子问爷爷二者打架谁更厉害时,老杨头意味深长地答道“为啥让他们要打架呢?要让孙悟空和蜘蛛侠成为好朋友,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过春节时,老杨头家的门神也换成了孙悟空和蜘蛛侠。编剧借此传递出了“中美两国携手共进,为人类的和平、繁荣与发展担起责任,作出贡献”的美好希冀。老杨头的儿子杨栋梁和美国媳妇爱华由相识、相爱、到分手、复合,也侧面印证了中美两国文化存在差异和冲突的不争事实,但通过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双方相互包容,相互借鉴,二者终究会跨过鸿沟、走向融合。

3 文化心態

在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上,主要有三种文化心理:文化自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负。文化自卑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质疑或甚否定的文化态度;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充分认可与赞同的文化心态;文化自负是指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自满与狂妄的心理。

如上文化心理,交织出现在影片当中。面临强势文化的冲击,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皮影艺术的爱好者、传承者越来越少,该小众艺术沦为濒危艺术,日渐衰落。影片中皮影艺人老杨头也哀叹道“现在的人连电影都不看了,还有谁看皮影?!”这不仅是一种对民俗文化遗产衰败的深切忧思,也是一种自卑心理。王站长对肤白貌美、又高又壮的“美国洋人”赞不绝口、艳羡不已,也折射出崇洋媚外的自卑心态。他批评老杨头说“咱中国现在是美国大债主,知道不?”同时又流露出底气十足的自信。老杨头以为,汉堡包就是把中国肉夹馍的面饼子换成面包而已。此外,老杨头耐心地给孙子讲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并将视若珍宝的一套大闹天宫皮影在临别前送给孙子。这既表现出积极的文化输出,同时也彰显出强大的文化自信。然而,老杨头认为“头发还是黑的好,漂亮、顺眼,黄毛跟鬼一样”,于是将布鲁克斯的头发染成黑色。此外,他觉得蜘蛛侠面罩只是一块破抹布,这都反映出老杨头“唯我独尊”的自负心态。另外,编剧将美国媳妇的姓名命名为“爱华”(爱我中华),实则也出于一种微妙的文化自负心理。

4 结语

中美两国文化固然存在差异和冲突,但通过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定会跨过鸿沟、走向和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坚定文化自信,以正确的文化心态对待多元文化浪潮。

参考文献

[1]杜振吉.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 道德与文明,2011,(4):1825.

[2]余卫华. 跨文化研究读本[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恩铭. 美国文化与社会[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冲突融合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也谈医患冲突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