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限塑风起云涌

2017-10-17 01:13韩树言
绿色包装 2017年9期
关键词:塑令购物袋塑料袋

全球限塑风起云涌

全球保护环境呼声日高。空气污染,雾霾肆虐,海洋受侵,山林萎缩,生态退化,保护地球,爱护家园,为人类的生存而战,成为当务之急。

限塑是保护环境的必须举措

美国研究人员警告,人类迄今生产超过91亿吨塑料,其中大多数都被堆入垃圾填埋场或乱丢在自然环境中。照此速度发展,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蓝色的地球可能最终变成“塑料星球”。这份有关全球塑料状况的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据悉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塑料如何被生产、使用和废弃。报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被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会出现塑料的身影,被用作包装、工程材料以及衣物材料等。

报告作者之一、佐治亚大学工程学副教授詹娜·詹贝克说,在人类应对塑料垃圾问题之前,应该首先知道全球有多少塑料垃圾。这项研究指出,人类迄今生产91亿吨塑料,其中大约一半产生于过去13年间。2015年,全球共生产4.4亿吨塑料,产量是1998年的两倍多。现阶段,地球上有将近70亿吨塑料已经不再使用。按现有速度,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130亿吨塑料垃圾,这一重量相当于3.5万座纽约帝国大厦。报告指出,人类已废弃的70亿吨塑料垃圾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烧,而余下大约55亿吨则被填埋或者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

触目惊心!难怪各国纷纷发布禁塑令限塑令。

我国70%以上的江河湖泊遭到污染,70%的城市出现雾霾。群众对新鲜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良好生态的新诉求、新期待,呼吁绿色发展,解决不可持续的问题。目标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为了实现目标,形势逼人,限塑禁塑势在必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于2007年12月31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是关于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主要是遏制“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塑料薄膜、塑料袋、塑料餐盒充斥,民愤极大。火车轨道两侧遍地白色发泡餐盒,树上挂着的塑料袋在风中呼啦啦地怪叫,塑料地膜在农田里乱飘,不治理实在对环境影响太大太坏。

各国限塑力度加大

世界上不少国家多年前就开始限塑,现在全球兴起了“禁塑”热潮。

为减少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由全球一百多万人签署的请愿书发出倡议,要求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据统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不仅威胁海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还会破坏渔业和旅游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至少80亿美元的损失。

与此同时,联合国环境署于今年2月启动了“清洁海洋”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目前,20多个国家纷纷对这一运动表示支持,旨在于2022年前消除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许多国家已经做出了承诺:印度尼西亚政府承诺将海洋废弃物减少70%;肯尼亚于今年9月份推出“禁塑令”;瑞典政府将就全球对抗海洋垃圾问题启动新的金融资助。

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格兰尼成立的“孤鲸基金会”在海洋大会上正式开放“清洁海洋”体验,让公众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了解塑料污染对海洋的影响。这一活动还受到了戴尔公司的支持,该公司推出了大规模供应链,将从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包装材料的再生产。

由联大主席办公室主办的“保护海洋”展览同时在海洋大会期间在联合国总部和纽约市五大区举行。展览将探索南太平洋岛国海洋垃圾污染状况、海底生物多样性的美丽、社区行动和重建的故事,并通过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的雕塑,显示污染对海洋生物毁灭性的影响。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有效地防治白色污染,全球各国纷纷宣布加入到“禁塑”队伍中。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开始重新审视塑料袋带来的环保难题。今年以来,多个国家针对本国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又颁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各国“禁塑令”的增多和严格执法,塑料袋将会渐渐“失宠”。

继今年 7 月法国全面禁止超市使用塑料包装袋之后,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州、斯洛伐克几个国家及州地区也相继宣布塑料袋禁令;捷克与波兰将对当地零售商强制征收塑料袋费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将全面落实无塑料袋日;斯洛伐克环境部部长表示,塑料袋很快就会变成塑料垃圾,因此非常有必要防止这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减少对塑料袋的消费,就会减少包装带来的塑料垃圾。

据《欧洲时报》报道,自今年7月1日以来,法国已禁止商店收付款柜台发放超薄型塑料袋。蔬菜水果摊位也禁止使用这类塑料袋,届时只允许使用塑料-淀粉混合制造的袋子、纸袋、布袋或厚型塑料袋。在巴黎,传统塑料袋时代即将结束。日前,巴黎市政府向当地商家们免费发放了300万只生态环保食品袋,用来代替会造成长期环境污染的塑料袋。环保袋的主要取材来源于植物,比如土豆淀粉、玉米等生态物质提取,可自然降解。从明年的1月1日开始,传统的需要40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袋就要从巴黎市场退出历史舞台了,根据法国《能源过度法案》规定,厚度小于50微米的超薄一次性塑料袋也要禁止使用。而巴黎市场的规定则更加严格,除生态环保袋、纸袋和棉质袋之外,不允许使用其他食品袋。

美国加州通过“限塑令”。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加州公投刚通过的67号提案,禁止大型超市和药店免费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该提案目前仍未实行,只有一些大型的主流全国连锁超市已执行。

新西兰最近有65位市长和各议会的主席人士共同签署了一份提议信,呼吁政府对塑料袋征收税款,并将此权利给到各议会。从新西兰环保部处得知,每一年,新西兰人都会丢弃16亿个塑料袋。很多塑料袋都进入了水源处,对海洋生物可能造成致命威胁。自从海岸线可持续发展组织成立开始,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从新西兰的各个海滩和海岸处共捡起14万个塑料袋,75%的垃圾塑料袋只使用过了一次。

波兰环境部门正在起草一项法案,将对当地零售商强制征收回收塑料袋的费用。该项草案表示,零售商和批发商以及其他一些提供塑料袋的企业需要从消费者那里征收提供袋子的费用。根据法案,每个塑料袋的最大征收费用为0.23欧元。相关监管部门评估,该项草案将影响大约450000家波兰零售商,第一笔回收费用将于2019年开始征收,将增加2.66亿欧元的政府收入。同时,塑料袋的使用量也会逐年减少。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将从明年1月1日起全面落实无塑料袋日,民众积极响应自备环保袋。无塑料袋日一旦实施,违例者的最高罚款为1000令吉。雪州目前的无塑料袋日是在每周六实施,明年起则延长至每一天。民众前往购物时若没有自备环保袋,每个塑料袋将被征收最低20仙的费用。

斯洛伐克环境部门宣布计划禁止零售商免费发放塑料袋。该部门还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让当地的商店们记录向客户出售了多少数量的塑料袋。

捷克议会正在草拟一项法案,强制要求当地零售商在2018年对塑料袋收费。目前,捷克的主要零售商们对于宽度为15微米——50微米的塑料袋至少征收0.04欧元。捷克环境部长Richard Brabec表示:“尽管这种塑料袋的征收价格没有法律上的规定,但是它将在当地零售商店中强制执行。”据统计,捷克每年人均消费塑料袋的数量大约为300只。随着法案的出台,到2019年,捷克政府将把该数字减少为人均90只,到2025年降低为人均40只。

卢旺达将禁用塑料包装材料。卢旺达标准局发布规定称,为了增加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自今年12月起将禁止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卢旺达标准局认为塑料包装材料含有增塑剂,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目前卢旺达约有20家企业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包括部分饮料、食品加工企业。按照此规定,这些企业均需在今年12月之前将包装生产线由塑料原料改成玻璃瓶包装。根据该项规定,所有使用塑料包装材料的企业将被要求替换成玻璃材质包装,以减少塑料对人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澳大利亚采取措施进一步禁止塑料袋使用。澳大利亚在国家环境议会之后做出了一项举措,将进一步禁止一次性高密度聚乙烯袋的使用。澳大利亚第三大人口城市——昆士兰的两大主要政党,已经承诺将在2018年全面禁止塑料袋的使用。联邦环境部长Josh Frydenberg最近在悉尼会见了八个来自澳大利亚各州和各区的同行。环境部长们提出支持昆士兰的禁令,并且表示在维多利亚和南威尔士的工作正在进行,包括新南威尔士州正在进行环境中可降解塑料的调查工作。

目前,在澳大利亚8个行政区中,有4个已实行禁塑令。南澳大利亚州在2009年就开始限塑,是澳大利亚最早实施这一法令的州。在该州任何被发现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的店员将被罚款315澳元(1澳元约合5.35元人民币),而商家更是会被罚款5000澳元。堪培拉隶属首都领地,这里早在7年前已经实施限塑令。顾客可在结账时购买环保购物袋,不同超市提供的环保购物袋材质有所不同,但质量、容积和外观相比免费塑料袋都明显提高,可重复使用。澳大利亚两大超市巨头伍尔沃思和科尔斯日前宣布,未来一年内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停止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顾客若在这两家超市消费需自备购物袋,或在收银台处购买可循环使用的购物袋。伍尔沃思集团首席执行官布拉德·班度西在一份声明中说,集团下属的超市每年约使用32亿个塑料袋。作为零售业巨头,需立即采取行动,为环境保护和减少塑料污染出一份力。科尔斯集团虽然没有公布每年使用塑料袋的具体数量,但表示一直在为淘汰一次性塑料袋努力,目前其在塔斯马尼亚州、南澳大利亚州等地的超市已不再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

普通的塑料袋由原油制成,很难被降解,会一直留存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威胁环境。澳大利亚每年使用70亿—80亿个塑料袋,其中约1.5亿个被扔掉而没有回收,这对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的巨大伤害,难以估算。研究人员发现,鸟、鲸鱼等几乎所有在澳大利亚海洋区域生活的生物体内都有塑料残留,不久前,一只稀有品种海豚因误食塑料袋惨死再次引发人们对该问题的强烈关注。正在科尔斯超市购物的乔伊斯说:一次性塑料袋可能只被人使用5分钟,却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几百年。看看那些误吞了塑料袋死去的动物,真可怜。根据2005年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在颁布了限塑令的州,被丢弃的垃圾袋数量大幅下降,使用环保塑料袋消费者数量总体上升到71%。事实上,即便在没有实行限塑令的地方,很多环保意识强的澳大利亚人也会自觉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塑料袋。在实行限塑令的州,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或许有人最初会感到不适应,可从来没听说哪家超市因为实施了限塑令导致营业额下降。

无论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还是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全球兴起的“禁塑”热潮,给了我们一个保障切身利益的机会——我们每少消耗一只塑料袋,就能为人类生存环境减少一份污染和负担。

限塑不成功的思考

各国的“禁塑令”能否有效落实,真正改善当前环境污染,这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9年过去了,我国的“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人民日报》甚至发表了题为《“限塑令”别沦为“卖塑令”》的评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找一找限塑不成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开辟成功的途径。

提高民众环保意识不到位,执法不严,没有做到令行禁止,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没有严格执法这是原因,经济利益造成的扭曲也是原因。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收银员在顾客结账时都会问其是否需要塑料袋,而消费者也大多会选择购买一个。据了解,超市的购物袋大多为订制,也有一些超市是自己生产加工供自己门店使用,大卖场门店对于塑料购物袋的需求较大,一个塑料购物袋的售价在2-5毛左右,利润大约在28%左右。连卷袋则以强制消费的方式按商品重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政策本身也有局限性。按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但餐厅“打包”剩菜、在线或线下购物,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但回收率不足10%。缺乏明文规定的灰色空间,给了塑料袋继续泛滥的机会。

禁令首先应该是抓生产塑料袋的厂家,尤其是超薄塑料袋,要管住源头。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等方面从源头上遏制,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塑料袋的“替代品”严重缺失是限塑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塑料袋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方便加工,价格便宜,防潮防水防腐,体轻易折叠易携带,这些优势是纸张、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可比拟的。各种纸袋、玻璃瓶、金属罐都无法取代塑料袋,至于无纺布袋和布袋也败在塑料袋手下,相比塑料袋,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始终没有显著提升,不仅价格贵,携带也不方便。而塑料袋装完商品还可以装垃圾,哪怕要为此支付点小钱,在消费者看来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成本。替代品的严重缺失不可避免的带来塑料袋卷土重来继续霸占市场。研发生产替代品——可降解塑料薄膜是落实限塑令的当务之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没有完全解决降解材料之时,要有效抓紧抓好塑料回收再利用。

有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利用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没有质量安全标识,也没有可降解标识,若被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进行填埋,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对土质和水体造成极大危害。做好塑料回收再利用,也是为限塑禁塑作出有益工作,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韩树言)

猜你喜欢
塑令购物袋塑料袋
我是一个塑料袋
别让新版“限塑令”沦为“口号令”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限塑令”为什么变成废纸一张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一个塑料袋
头大
老人连续使用一塑料购物袋长达34年
巧提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