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聊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7-10-17 19:30刘照军王秀荣
中国市场 2017年28期
关键词: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

刘照军++王秀荣

[摘 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切合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它的核心是综合利用高新技术,特色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应制定发展战略,加强部门协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汽车产业生态园区,引进国内外先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现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8.077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汽车报废数量大幅度增加,废弃汽车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化拆卸、分解、清洗、修复、装配等问题越发突出。在倡导推进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消耗成为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作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1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前景和规模广阔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废弃汽车总车或零部件进行拆卸、分解、清洗、修复、装配并且通过测试达到或超过新件标准,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和新品执行完全一致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出厂检验标准,由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过程中使用了诸多新技术和工艺,比如激光重熔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纳米复合化学镀技术、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和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发动机快速磨合工艺等,因此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腐蚀能力、抗冲击能力等方面甚至比新汽车零部件更加优越,同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可使零部件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节省材料70%以上,节约能源60%以上,减少成本50%左右。汽车总车及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撑持汽车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聊城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商业机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聊城市拥有汽车784103辆,同比增长15.6%,预计到2020年汽车保有量可达到115万辆的规模。从汽车总车及零部件回收再利用率的维度来看,德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和总车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85%以上,然而,目前,聊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比例不到5%。从汽车总车及零部件再制造领域来看,德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汽车总车及零部件再制造已涵盖汽车发动机总成、手动(自动)变速器、发电机、起动机、空调压缩机、制动器、转向器、转向助力泵、ABS阀体、水泵、离合器、轮胎等零部件,而聊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主要集中在轮胎、液压缸等零部件上。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聊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存在巨大的商机,发展潜力巨大。

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顺应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已从战略高度为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在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开发应用、政策法规、回收途径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2.1 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通过对1000名汽车用户调研发现:有28%的用户认为在选择汽车零部件时产品价格起主导作用;有62%的用户表示零部件性能、质量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售后、价格;5%的用户对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18%的用户表示听说过再制造汽车零部件,10%的用户表示愿意在维修过程中更换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另外,用户对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有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40%的用户认为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就是翻新产品或二手产品,53%的用户认为再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远远低于新件。

2.2 再制造零部件来源有限

当前,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来源渠道受阻于我国现行政策法规,已经成为制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首先,税赋过重限制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目前,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采购旧汽车零部件时无法得到进项税发票,所以不能抵扣进项税,因此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需要缴纳全额增值税,由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承担了较高的税收,增大了经营压力。其次,汽车生产企业对再制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年来,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踊跃构建系统的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回收体系,积极开拓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范围,目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没有主动建构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回收体系,大多以新汽车零部件销售业务为主,不重视再制造汽车零部件销售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2.3 技术进步增加了再制造的难度

汽车生产企业为满足和吸引消费者不断调整市场策略,推出新产品,不断更新汽车生产模具,促使零件或技术的不断变化。这大大增加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运作的难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的难度也显著增加。

2.4 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回收网络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没有全国性的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回收网络,只有区域性、分散的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回收加工网络,汽车回收逆向物流服务仍处于割裂、分散、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这种不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致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回收方面存在难度较大等问题。

3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对策

3.1 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战略,为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怎样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聊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產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配件经营企业、直接消费者、汽车物流企业及政府等诸多利益主体,同时存在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关键技术需要攻关和推广,相关设备尚未实现产业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尽快出台相关顶层设计,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各相关利益群体,提供一个行动指南。endprint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几个主要问题。一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为各利益相关主体指明未来的发展目标;二是明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层面,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良好发展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和环境维度,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改革层面上新技术、新运营模式,能够为汽车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机遇;三是明确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产业政策重点是提出需要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的既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由谁来实现及用何种方式实现不做具体要求等;四是提出一些政策保障措施的新思路。包括:综合运用需求侧创新政策和供给侧创新政策,对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提出具体要求;开展全生命周期政策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此外,形成各利益群体的广泛共识是制定并实施好战略的前提条件,提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要有效贯彻落实,广泛征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建议和意见并达到广泛重视是必要条件。

3.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持续发展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核心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相比较有了很多拓展,比如等离子堆焊技术、亚激光重熔技术、脉冲冷焊技术、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纳米复合化学镀技术等。促进技术创新,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投入机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建立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实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新突破;其次,搭建公共技术开发与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联盟,搭建一个支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与共享平台。与此同时,吸纳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平台建设,实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利益主体、高等院校及科学研究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协同研发相关技术;再次,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技术公关,开展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切实发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联盟的作用。联盟需要设定有限、具体的目标并且动态调整,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凸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3.3 建设汽车产业生态园区,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汽车产业生态园区是根据汽车产业总体布局及规划而创建的新型工业园区,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汽车产业生态园区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

汽车产业生态园区具体运营思路是:采用物流或能量转移等方式,引进汽车设计、汽车生产、汽车使用、汽车报废、汽车再制造等相关企业入驻园区,使园区内的上一个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供给下一个企业作为能源或原料,以实现物质的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废弃物最少,节约资源,进而实现园区内的企业相互依赖,互相合作,提高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

3.4 健全标准体系,助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稳定发展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的规范建立,对于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一個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的复杂生态系统,而且还处于快速发展期,所以相关标准的建设是异常复杂的。与此同时,现有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还不能满足该产业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制定出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在设计标准体系时,一是要充分借鉴技术发达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注重建立能够让相关利益主体充分发挥表达意愿的沟通平台,建立发挥再制造企业在引领标准上的关键作用;二是在早期阶段要为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良性竞争留有余地,尽可能避免因标准制定阻碍新的创新出现;三是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各种技术路线创造一个实际测试平台,注重做好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等.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及对循环经济贡献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5(1):2-7.

[2]顾建国,许冬琳.美驰看好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访美驰售后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王尚谦[J].人民公交,2011(9).

[3] 何浩瀛.基于循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研究 [D].西安:长安大学,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
SH汽车制造企业技术产品发动机再制造项目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