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沈阳工业4.0的契合性研究

2017-10-17 12:32杜志强
中国市场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沈阳工匠

杜志强

[摘 要]智能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新的脊梁,更是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布局正在重塑。文章在辽宁沈阳中德工业4.0战略背景下,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研究依托,分析“工匠精神”内涵以及与沈阳工业4.0的发展进行契合性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工业4.0的驱动作用,以达到笙箫共勉的效果。

[关键词]“工匠精神”;沈阳工业4.0;契合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8.236

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转型与新一轮产业变革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产业布局正在重塑,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振兴的头等大事,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争保持全球制造业领先地。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即工业4.0时代正向我们迈来。无论是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还是欧盟的“2020增长战略”,我们均看到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都将智能制造作为变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翘首以待的中国版工业4.0即《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战略规划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方针。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方针强调了对人才的培养。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便引发了与会代表与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需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能更好地助推工业4.0的发展壮大,高职院校更需要培养与传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推动工业4.0发展,两者有着笙箫共勉的效果。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工匠精神”可以解读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也可以概括为:以人文修养去传承、用职业道德去渗透、靠精技创新去推广。它是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 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目前我们正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处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大国工匠不仅是衡量和决定工匠水平高低的先决因素,也是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工匠精神”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 追求正是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对职业的敬畏、对品牌的专注坚守。“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路径。

2 沈阳市工业4.0发展的新契机

装备制造业,作为沈阳经济发展的资本和基础,国家给予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15年12月出台《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之后,时隔三天,国务院批复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园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汽车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中、德两国政府这里将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两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战略协作,以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目前中德装备园中已有35个项目落地,其中被誉为德国工业4.0典范的华晨宝马项目落户于此,可以看作中国制造2025的样本。中德(沈阳)装备园内,华晨宝马不仅仅有整车项目,还建成了欧洲以外第一个发动机工厂以及研发中心。

“裂变式发展”的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涉足于工业4.0智能制造的发展非常快,创新研发助推了新松公司由国内机器人制造的先锋向“智能工厂”的开拓者跨越。发展迅猛的新松人凭借雄厚技术与1000多个的项目总承包商,在成为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同时,也发展成为“智能工厂”的供应商。智能特征超强的i5智能机床集成了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是沈阳机床研发的“工业4.0”的产品。作为老制造企业的沈阳机床集团,组织研发团队历经五年,投入资金11.5亿元,成功攻克了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在2012年研发出世界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数控系统,推出i5智能机床,与海尔等企业一起被工信部誉为“中国制造2025”样本。德国工业4.0领域专家都认为,沈阳机床的“i5”给德国制造业迈向“工业4.0”时代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目前,沈阳工业4.0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契机,更多的4.0企业正在沈阳这块沃土上发展,市政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吸引智能制造企业落户去打造肥沃的智能制造生态环境。

3 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沈阳工业4.0的契合性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以学习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从而培养技能型、工艺型、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培养与传承“工匠精神”、推动沈阳工业4.0的腾飞发展,需要承担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基于沈阳工业4.0有着中德(沈阳)产业园的强大依托环境,“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沈阳工业4.0的契合性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

首先,以人文教育传承工匠精神。沈阳工业4.0的人才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修养传承这一环。虽然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我们必须看到很多偏离“主车道”,片面追求就业率与追求高职技能大赛。因此,转变传统高职教育中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是对工业4.0发展的根基之一。人文修养的教育中可借鉴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去铸匠心,造匠魂。培养学生沉潜专注的匠心去领悟历史、伦理、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谙悉伦理,明晰历史,具有远大抱负和价值的人才。用人文修养的融会贯通,造就其專博相济的人文教育理念。融入沉淀的人文理念才能构筑匠心巧思,才能让沈阳工业4.0做出更精更有未来的产品。

其次,用职业道德文化去渗透工匠精神。为实现沈阳市的2025战略目标,须在智能制造领域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与文。当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设计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沈阳工业4.0才能走在世界之巅。我们虽是制造大国,却没有几个响亮的品牌。因此,高职教育中需整合中德产业园中的优质企业资源,按德国等优秀制造大国的企业标准去培养人才,在真实教学环境中培养人才,将职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辟职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主渠道。从行为规范、企业章程、奖惩条例等方面去要求学生适应领会,使学生养成规范严谨、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敬业乐业的品质,让中德产业园中的职业文化精髓深度融合学生自身素质当中,领会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第三,靠对接工业4.0来深化工匠精神。高职不同于本科院校,但通过结合智能制造的特点,同步沈阳中德产业园入驻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职业规范,这样做到教学目标有依托,教学过程有监督,教学产出有对接的立体结合。通过挖掘机械制造、模具、汽车、电器等特色专业文化,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教学、生产、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公共实训基地,推进创新办学模式、力求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三对接”模式。通过这种契合性研究,有效地制定“三对接”教学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常金玲,王跃.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J].创新科技,2016(12).

[2]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沈阳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沈阳分店
工匠神形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