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

2017-10-19 16:21袁淑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积极参与数学课堂

袁淑娣

摘 要:在参与有效课堂活动过程中我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数学课堂的实效性体现在哪里呢?课堂一直是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公开课,本该是在课堂内解决的问题却变成了课外作业,光讲不练,这样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作者认为是否有效应需符合以下条件: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做到:要动能动、要思能思、要看能看,不出现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 课堂 积极参与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在总结他人课堂教学活动经验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数學来源于生活,教学中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来确定,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猜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做游戏为主。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诱发出来了,学生的思维会随之活跃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热爱数学,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课堂里说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做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这样既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又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也就乐于学习,如果每个学生都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又怎么会不提高呢?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积极的教学情感是教学可持续推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以较好的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为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情境中诱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大量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如:低年级的教学中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而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在一个情境出现后学生能发现问题,并都抢着说,交流热烈,就说明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热情。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往空间,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交往,又有生生交往,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口又动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四、做中学、学中悟,确保学生有效参与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参与应是思维的参与,思维真正参与才有利于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所以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如操作活动、游戏、故事或情境等。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一系列实践动手中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领悟、获取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认识》的内容时:设计用身边的材料如水果、蔬菜展开教学的系列活动。(1)教师把水果切成长方体、正方体作为示范。(2)学生要进行才艺大比拼: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切出漂亮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先分工,再共同讨论。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参与小组研究和讨论。(3)研究自己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做水果拼盘、蔬菜拼盘比赛为主线,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切一切、看一看、比一比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在观察、讨论、交流等形式多样地自主探索,建立长方体的表象。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特征的比较,从而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铭刻记忆,融会贯通,激发学习发展创新意识,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结语

数学教师就应想尽办法让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起来,让抽象的数学形象起来,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有兴趣起来,这样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石颐园.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

[2]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归因[J].王光明.数学教育学报.201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