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10-19 17:21李艳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生活化资源

李艳利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怎样有效的运用生活化资源进行科学教学,使孩子更直观和形象地接受所学的知识,促进孩子探索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学习利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小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摩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 资源 小学科学教學 有效运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关注教师自身生活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以外的更多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验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学科生活化教学实践既促进师生双边互动学习,又提高学习主体的生活品质。

一、立足生活,将科学问题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如从现实生活中的“把一根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从现象入手引出“ 光的折射”。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折射定律,设问:“你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你能从你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中举一个例子吗?”此时学生就会列出他们熟知而不是很理解的事例:游泳池底变浅、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现象。又如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并提问“用毛笔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纸花会变成什么颜色?”引出“变色花”这一课题。然后进行分析、解决这些现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从科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科学,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二、走近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素材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是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通过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实例进行探究。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首先在内容上拓宽,生活化导人。如在《摩擦力的秘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教师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通过小组用筷子夹乒乓球的比赛活动,第一次用金属筷子看谁夹得快,第二次给筷子缠上胶布看谁夹得乒乓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教学导人,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亲身参与,设置生活化题材,使学生形成乐于学科学的态度。生活中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准备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小刀,可乐瓶,弹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还有在《洗衣服的学问》的学习中,可安排学生做一次家务——洗碗,然后提出应该如何除去油污?(学生答:用热水洗、用洗洁精。)再问: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有何差别?从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出发,再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亲近。利用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返回生活,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学生将生活化的内容,亲历的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时才能焕发出科学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以致用,实践第一”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一)解释生活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把课堂中的科学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链接,可以使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学生用自己的科学理解去解释过去未知的生活现象,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现象,对理解本身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学习了热空气和冷空气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空调要安装在高处,而暖气片要安在低处呢?如学习了“电磁铁”后让学生解释电磁起重机如何工作?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提高运行速度?等等。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生活原型科学化,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解决生活问题,感受科学知识的价值

当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科学方法以后就可以解决很多课前认为无法解决的生活难题。这时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一试身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难题中感受到科学的实用价值。如在“铁钉生锈了”教学中,通过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后,让学生思考防锈的方法及解释这些办法包含的科学道理。还有在“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一根筷子可以提起一杯米,进一步研究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学习了“水的毛细现象”后,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当科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科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科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科学化,科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科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原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让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炜.让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2]刘汝君.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科技资讯,2007(03).

[3]李志军.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与生活化浅谈[J].课堂实践,2013(21).

[4]胡国才.小学科学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课改研究,2010(07).

[5]刘志彬.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11,4,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生活化资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