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体化阅读教学三步法

2017-10-19 20:19王雄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阅读教学

王雄鹰

摘 要:阅读教学历年来也是语文教师教学过程的难点,特别是青年教师常常感到阅读教学力不从心,尤其是较长的文章,经常抱怨阅读课难教,教学效果差。笔者认为,阅读文章是一个思想认识的过程。对于一篇文章的认识,一般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反复领会,逐步深入的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 粗读文章 分析内容 艺术手法

在语文教学中,青年教师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采用“粗读、细读、精读”的“整体化阅读教学三步法”,着眼整体,由粗到精,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这种做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细读关键点,理清脉络;精读重点段,品味赏析。

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看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化阅读教学。

第一步: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粗读”是以课文、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粗略地读一遍,目的是全面了解教材内容,掌握其整体。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头至尾完整地读一遍全文,目的是获得一个粗略的总体印象。对于文章的体裁、作者、内容、写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至于那些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段落等等,可以暂时放一放,先不去管它。

指导学生粗读《春》后,首先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感觉春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第二步:细读关键点,理清脉络。“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地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词句的含义。这是阅读的第二个步骤。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找出重点段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注意关键词、过渡句。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有关工具书,逐字逐句地读,一段一段地领会,要结合粗读时对文章大意的初步理解,进行再思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朗。

细读《春》后,要深入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春天的?

明确:从草、花、风、雨和人五个方面写春的,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注意开头两段、结尾三句话,与全文的关系,有何意义?

明确:开头概括写春,结尾赞美春的到来,突出文章主旨。

第三步:精读重点段,品味赏析。“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是带着问题反复读。它不仅着眼于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且要全面、综合地去读,对比着去读,在阅读中总结规律、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要对文章的词章、义理静心思考、认真分析、反复揣摩,尽力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领会写作的方法及其作用,争取获得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认识。在精读的过程中,对于重点词语和精彩句段,还要加以圈点,作出醒目的标记。

重锤敲打《春》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品味作者思想感情,赏析作者艺术手法。

如:1.春花图。这段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

明确:①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②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③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④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⑤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

2.拟人、反复、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各自有何作用?

明确:拟人,将“春”人格化,赋予春天生命力。

比喻,使得春天更形象,更生動。

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3.结尾的妙处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4.比较五幅图

一是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角度、写法、修辞方面比较,略)

二是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他四幅图作层层铺垫,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

5.学习艺术手法:

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者对春天深沉的赞美之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二是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

三是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比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等等,含义丰富,形象生动。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大量使用对称或排比的短语或短句,既流畅又整齐。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

现在,还有部分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仍采用化整为零的“盲人摸象”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得不到整体的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谈的教学方法,就好比是欣赏一件艺术作品,首先知道是什么作品,然后再仔细欣赏其结构,最后回味其艺术价值。因此,这种“整体化阅读教学三步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三个步骤下来,学生完全能理解作者写什么,怎样写。这种做法,处处着眼整体,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进行教学或学习,学生易于理解,便于循序渐进,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教师教得得心应手,最后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